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活塞腔防脱螺母防变形结构制造技术,螺母结构专利_技高网

活塞腔防脱螺母防变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401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活塞腔防脱螺母防变形结构,包括端面块、防脱螺母,所述端面块包围形成活塞腔,所述防脱螺母的中段设置支撑环块。所述活塞腔内部,防脱螺母的顶端位置设置内部导向块,所述防脱螺母的螺帽与支撑环块之间设置多层垫片组合。多层垫片组合的厚度至少为2.5cm。多层垫片组合除去顶层和底层的单垫片,其余垫片熔焊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活塞腔内架设导向块,延长防松螺母的伸出端的固定距离,避免了传统防松螺母在受到侧向外力作用时,可能倾斜磨损支撑块的周边,形成接触面间隙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塞腔防脱螺母防变形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减震器活塞腔防止变形装置,更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活塞腔防脱螺母防变形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减震器是汽车上一个比较重要的部件,减震活塞杆是其比较核心的装置,在遇到颠簸的路段时,活塞杆向减震器内部缩进,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然后依靠减震器的弹簧腔内的弹簧缓慢地撑出活塞杆,实现活塞杆复原的效果。传统的减震器活塞杆的末端都会设置一个硬质螺母,这个螺母的作用一是防止活塞杆在意外情况下脱出,而是防止出现阻尼失效的情况。该防松螺母因为其伸出端比较长,所以在活塞腔内需要设置周边的支撑块,但是只有中段的支撑块是能够提供固定帮助的,在受到一定的侧向外力作用时,该防松螺母还是有可能倾斜磨损支撑块的周边,形成接触面间隙增大,这样一定程度上增加该螺母松动甚至脱落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申请人:经过多次实践改进,设计了活塞腔防脱螺母防变形结构,主要解决传统的防松螺母在受到侧向外力作用时,防松螺母还是有可能倾斜磨损支撑块的周边,形成接触面间隙增大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活塞腔防脱螺母防变形结构,包括端面块、防脱螺母,所述端面块包围形成活塞腔,所述防脱螺母的中段设置支撑环块。所述活塞腔内部,防脱螺母的顶端位置设置内部导向块,所述防脱螺母的螺帽与支撑环块之间设置多层垫片组合。 所述多层垫片组合的厚度至少为2.5cm。 所述多层垫片组合除去顶层和底层的单垫片,其余垫片熔焊成一个整体。 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通过在活塞腔内架设导向块,延长防松螺母的伸出端的固定距离,避免了传统防松螺母在受到侧向外力作用时,可能倾斜磨损支撑块的周边,形成接触面间隙增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活塞腔防脱螺母防变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活塞腔防脱螺母防变形结构,包括端面块7、防脱螺母2,所述端面块7包围形成活塞腔1,所述防脱螺母2的中段设置支撑环块3,所述活塞腔I内部,防脱螺母2的顶端位置设置内部导向块4,所述防脱螺母2的螺帽与支撑环块3之间设置多层垫片组合6。 所述多层垫片组合6的厚度至少为2.5cm。 所述多层垫片组合6除去顶层和底层的单垫片,其余垫片熔焊成一个整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活塞腔防脱螺母防变形结构,包括端面块(7)、防脱螺母(2),所述端面块(7)包围形成活塞腔(I),所述防脱螺母(2)的中段设置支撑环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腔(I)内部,防脱螺母(2)的顶端位置设置内部导向块(4),所述防脱螺母(2)的螺帽与支撑环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中肖强张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经过多次实践改进设计了活塞腔防脱螺母防变形结构主要解决传统的防松螺母在受到侧向外力作用时防松螺母还是有可能倾斜磨损支撑块的周边形成接触面间隙增大的问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