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液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3546 阅读:4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沥青液化剂,由环烷油14~50%、氯化程度为42~52%的氯化石蜡20~62%、蓖麻油14~50%组成沥青液化剂,使用时将石油沥青熔化后,加入上述沥青液化剂、多元醇和/或多元胺类化合物、无机填料以及催化剂、防老剂,经搅匀、脱水后制成B组分;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制得A组分;两组分按比例混匀、固化后,可作防水材料;液化剂能提高聚氨酯、石油沥青、无机填料的相容性,降低防水材料的成本,提高产品性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水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沥青液化剂。聚氨酯防水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防水材料,但价格昂贵。目前主要采用添加焦油、滑石粉等材料来降低成本,如美国专利US3,372,083介绍了一种焦油聚氨酯防水材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先将焦油用多异氰酸酯处理,再合成一种预聚体,将二者混合并加入填料及各种助剂,固化后即成为防水材料。由于焦油与聚氨酯的相容性好,因此可制得性能很好的防水材料。但由于焦油中含有至少二十种致癌物质,其中最强的致癌物质有苯并芘、2-萘胺、7,12-二甲基苯并蒽等,这些致癌物质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世界各国均纷纷禁止使用焦油聚氨酯防水材料。而石油沥青中不含致癌物质,因而成为焦油的最佳替代品。但是,由于石油沥青与聚氨酯的相容性很差,必须加入一些助剂,否则,材料的性能很差。如美国专利US4,795,760所介绍,以2,3-二苯撑基甲苯为沥青液化剂,制得沥青溶液,并加入少量PAPI(粗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将PPG-MDI(聚丙二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预聚体、BUFC(氨基甲酸丁酯-甲醛树脂)树脂混匀后,再与沥青溶液混合,固化后即得防水材料。该方法的缺点是材料的价格较高,因为2,3-二苯撑基甲苯的价格很高,且其用量在7~25%之间,加之无法加入廉价的无机填料,故而有此不足。日本专利JP62-198,898则介绍了另外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先合成一种丙烯酸类聚合物,再用此聚合物合成一分散剂,然后用此分散剂将约1∶1的沥青和聚醚混合,高速分散,得到一种沥青聚醚分散物,使用时与PAPI混合、搅匀,固化后即得防水材料。这种方法的过程太复杂,且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差。也有用甲苯、二甲苯作为沥青液化剂的,但存在着毒性大、污染环境等缺陷,而且制备出的石油沥青改性聚氨酯防水材料性能较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液化剂,能提高聚氨酯、石油沥青、无机填料的相容性,从而降低石油沥青改性聚氨酯防水材料的成本,又能获得较好的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由环烷油14~50%、氯化程度为42~52%的氯化石蜡20~62%、蓖麻油14~50%组成沥青液化剂。将60~180号石油沥青熔化后,加入上述沥青液化剂,并加入多元醇和/或多元胺类化合物、无机填料以及催化剂、防老剂,经搅匀、脱水后制成B组分;其中,石油沥青的用量为B组分的15~50%;沥青液化剂的用量为B组分的6~35%;无机填料的用量为B组分的15~50%;多元醇和/或多元胺的用量为B组分的3~50%;催化剂的用量为B组分的0.03~5%;防老剂的用量为B组分的0.05~5%;A组分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制得,其-NCO含量在2~10%之间;其中,多异氰酸酯的用量为A组分的8~30%;多元醇的用量为A组分的70~92%。上述多元醇可以是聚醚(如PPG-330)、1,4-丁二醇(BDO)、三羟甲基丙烷(TMP)、聚酯、聚丙烯酸酯等。上述多元胺类化合物可以是3,3′-二氯-4,4′-二苯基甲烷二胺(MOCA)等。上述无机填料可以是滑石粉、硅灰石、高岭土、碳酸钙等。上述催化剂可以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辛酸铅等。上述防老剂可以是2,6-二特丁基-4-甲基苯酚、四季戊四醇酯、防老剂H等。上述多异氰酸酯可以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PAP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等。使用时将A、B两组分按A∶B=1∶0.5~1∶3的比例混匀,涂布于基材上,固化一周即得一种性能优良的防水材料。上述石油沥青熔化后,加入多元醇和/或多元胺类化合物、无机填料以及催化剂、防老剂,经搅匀、脱水后制成B组分以及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制得A组分的过程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其它配方、其它工艺条件等,即不仅限于上述的条件范围,只是将本专利技术所述沥青液化剂在B组分中的加入量控制在6~35%的范围即可。本专利技术采用环烷油、氯化石蜡、蓖麻油的复配物作为沥青液化剂,该沥青液化剂能大大提高聚氨酯、石油沥青、无机填料的相容性,从而能大大降低石油沥青改性聚氨酯防水材料的成本,又能获得较好的性能。下面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一由环烷油120克、氯化程度为42%的氯化石蜡200克、蓖麻油100克组成沥青液化剂。实施例二由环烷油60克、氯化程度为42%的氯化石蜡260克、蓖麻油100克组成沥青液化剂。实施例三由环烷油120克、氯化程度为52%的氯化石蜡100克、蓖麻油200克组成沥青液化剂。实施例四由环烷油140克、氯化程度为42%的氯化石蜡220克、蓖麻油60克组成沥青液化剂。实施例五由环烷油200克、氯化程度为42%的氯化石蜡120克、蓖麻油100克组成沥青液化剂。实施例六A组分的制备在一带搅拌的2升三口瓶内,加入TDI 80/20 174克,开动搅拌,再加入聚醚PPG-330 850克,在80℃下反应3小时,即可制得A组分,-NCO含量为4.7%。实施例七操作方法同实施例六TDI 80/20174克;聚醚PPG-330425克,-NCO含量在9.4%。实施例八B组分的制备在一带搅拌的2升三口瓶内,加入石油沥青480克,加热至120℃,待其熔化后,开动搅拌,再依次加入实施例一的沥青液化剂420克、硅灰石480克、MOCA 120克、辛酸亚锡6克、四季戊四醇酯3克,混匀后真空脱水2小时,降温即可制得B组分。实施例九B组分的制备石油沥青480克、实施例二的沥青液化剂420克、硅灰石480克、MOCA 120克、辛酸铅6克、四季戊四醇酯3克,其余同实施例八。实施例十B组分的制备石油沥青520克、实施例三的沥青液化剂420克、硅灰石480克、MOCA60克、TMP 10克、BDO 10.25克、二月桂酸二丁基锡6克、四季戊四醇酯3克,其余同实施例八。实施例十一B组分的制备石油沥青480克、实施例四的沥青液化剂420克、硅灰石480克、MOCA 120克、TMP 5.2克、辛酸亚锡6克、2,6-二特丁基-4-甲基苯酚3克,其余同实施例八。实施例十二B组分的制备石油沥青480克、实施例五的沥青液化剂420克、硅灰石480克、MOCA 120克、辛酸亚锡6克、四季戊四醇酯3克,其余同实施例八。实施例十三B组分的制备在一带搅拌的2升三口瓶内,加入石油沥青740克,加热至120℃,待其熔化后,开动搅拌,再依次加入实施例一的沥青液化剂160克、硅灰石480克、MOCA 120克、辛酸亚锡6克、四季戊四醇酯3克,混匀后真空脱水2.2小时,降温即可制得B组分。实施例十四B组分的制备在一带搅拌的2升三口瓶内,加入石油沥青300克,加热至120℃,待其熔化后,开动搅拌,再依次加入实施例二的沥青液化剂420克、滑石粉660克、MOCA 120克、辛酸亚锡6克、四季戊四醇酯3克,混匀后真空脱水2.1小时,降温即可制得B组分。实施例十五将实施例六之A组分分别与实施例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之B组分按1∶1的重量比混合,固化一周后,测试所得材料的性能,结果见下表1~7号样;将实施例七之A组分分别与实施例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之B组分按1∶2的重量比混合,固化一周后,测试所得材料的性能,结果见表一8~14号样。表一为石油沥青改性聚氨酯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沥青液化剂,其特征在于由环烷油、氯化石蜡、蓖麻油组成,其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环烷油14~50%,氯化石蜡20~62%,蓖麻油14~50%,氯化石蜡的氯化程度为42~5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克勤章贤明胡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