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向民专利>正文

一种耐腐蚀台面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3431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腐蚀台面,其由长石粉、环氧树脂、苯酐和碳黑组成,原料的配比(重量比)是:长石粉6.3-7.7、环氧树脂1.8-2.2、苯酐0.81-0.99、碳黑粉0.09-0.11。该原料经过预固化和高温固化的加工工艺得到具有较高耐腐蚀性能的台面。(*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台面,尤其是一种耐腐蚀台面。目前,实验室所使用的工作台的台面一般是由高级耐火防腐蚀板或天然花岗岩大理石制作。高级耐火防腐蚀板是一种层状结构板,其中间为密度板,其表面由耐腐蚀的化学板覆盖。这种台面在使用中当有腐蚀性液体落到台面上的而流到台面的边缘处时,会沿台面边缘的缝隙进入到中间不耐腐蚀的密度板中对其腐蚀,由此,会出现台面鼓包、起皮等失效现象。天然花岗岩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其对酸碱腐蚀的耐受力较差,所以,其耐腐蚀性也不理想。为了获得高耐腐蚀的性能,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半树脂常温固化台面,它主要是由树脂和玻璃纤维组成,层片状的玻璃纤维在常温下被固化到树脂中形成所述台面。这种台面具有较强的耐酸碱腐蚀的能力,但是,由于该材料内部各组分之间的构成结构不紧密,因此,其在强酸或强碱的环境下还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另外,上述材料作的台面其耐受的温度一般较低,到100℃左右就会出现变形的失效现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实验室中所使用的酸碱以及各种化学试剂的腐蚀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的耐腐蚀台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耐腐蚀台面的制作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本耐腐蚀台面材料的原料基本上由长石粉、环氧树脂、苯酐和碳黑粉组成,原料的配比(重量比)是长石粉6.3-7.7环氧树脂 1.8-2.2苯酐 0.81-0.99碳黑粉0.09-0.11所述长石粉最好为60目粉。所述环氧树脂最好是采用6101#环氧树脂。上述组成配比的本耐腐蚀台面的制作方法是步骤1烘干原料将按上述比例称取的所述的长石粉、环氧树脂、苯酐和着色剂粉分别投入到各自的器皿中,然后,将各原料连同盛它的器皿一起放入烘干箱内,加热到120-140℃,保持30-50分钟;这一步骤可使长石粉和碳黑充分干燥,使环氧树脂、长石粉、碳黑和苯酐中的空气尽可能地排出,这一过程可保证最后制成的台面没有气泡等缺陷,对苯酐而言,可提高其固化能力,对环氧树脂而言可充分地提高其对其它组分的“溶解”能力,提高台面的致密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台面耐腐蚀性。步骤2预热混料罐将混料罐加热到120-140℃并保持恒温待用;步骤3在模具上设脱模剂层和对其预热将制作本台面的模具的内表面处理光滑,在其上设脱模剂;将设有脱模剂的模具加热到170-190℃,再冷却到120-140℃封盖保温到模具被使用,使所述脱模剂在模具的内表面上形成一膜层;只有将模具加热到170-190℃,才有利于脱模剂在模具上形成膜层。所述的脱模剂最好是采取以下的配方,其中的原料基本上由甲苯和硅橡胶组成,其中甲苯和硅橡胶的配比为甲苯∶硅橡胶为9∶1本脱模剂的制作方法是按上述比例将所述硅橡胶放入甲苯溶剂中,在常温状态下停放至少48小时,即可使用。较长时间的停放是使硅橡胶在甲苯中充分溶解。步骤4混料将环氧树脂、苯酐、长石粉和着色剂粉先后顺序倒入上述步骤2中预热保持在120-140℃的混料罐中并进行搅拌使之均匀;混料时间最好不超过20分钟。步骤5浇铸打开经步骤3处理好的模具的封盖,将混合好的原料从混料罐中直接倒入模具中,并对其进行振动,使之平整,同时排出原料中的空气,然后封模;步骤6预固化将封模后的模具保持在120-140℃恒温1.5-3小时;步骤7固化将封模的模具升温到170-190℃,然后保持恒温1-2小时;步骤8冷却脱模固化时间到,自然冷却到20-40℃开模,取出固化物,即成本专利技术的耐腐蚀台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耐腐蚀台面在配方上采用上述四种原料,其中的环氧树脂作为基体,在其中均匀分布着长石粉和碳黑粉,而苯酐作为固化剂可使其它各组分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台面比现有技术中的半树脂固化台面相对比,组分之间在结构上更加紧密,组成本台面的各个原料之间相互配合起作用。所以,其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本台面的耐腐蚀性优异,还决定于本台面的加工工艺,本工艺的特点是预先对所有原料均进行干燥,另外,在成型过程中通过预固化和高温固化等步骤,经过对原料的烘干、对原料及所盛器皿的预加热、对模具的预加热以及在对装有原料的模具的较高温度的加热预固化和固化均使通过本方法获得的台面具有致密的结构,各个组分充分融合在一起,从而具有高的耐腐蚀。我国目前对于实验室所用的台面的耐腐蚀性能的检测方法是用各种化学试剂(其具有代表性的有硫酸、盐酸、硝酸、磷酸、氢氟酸、氢氧化钠、高氯酸钠、乙醇、丙酮、苯酚和乙醚等)按不同浓度、一定的容量滴在被检测的台面上,停留一定的时间,通常是20-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台面,然后观察台面的变化来认定台面对试剂的抗腐蚀性能。台面的腐蚀程度通常用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表示耐腐蚀性最强,D级的耐腐蚀性最差。将本专利技术的台面与前述的高级耐火防腐蚀板、天然花岗岩大理石和半树脂常温固化台面相比较,检测结果显示本台面比其它材料台面的耐腐蚀性均强至少一个等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耐腐蚀台面在对高温的耐受力上也优于现有同类材料,其在受热温度达到250℃时仍不会发生任何变形。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耐腐蚀台面材料的原料由60目的长石粉、6101#环氧树脂、苯酐和碳黑粉组成,原料的配比(重量比)是长石粉 7环氧树脂 2苯酐 0.9碳黑粉 0.1上述组成配比的本耐腐蚀台面的制作方法是步骤1烘干原料将按上述比例称取的所述的长石粉、环氧树脂、苯酐和着色剂粉分别投入到各自的器皿中,然后,将各原料连同盛它的器皿一起放入烘干箱内,加热到130℃,保持40分钟;步骤2预热混料罐将混料罐加热到130℃并保持恒温待用;步骤3在模具上设脱模剂层和对其预热将制作本台面的模具的内表面用细砂纸磨光滑,然后用干净的大块布擦拭干净,然后,用喷枪在其上喷上脱模剂;将喷了脱模剂的模具加热到180℃,再冷却到130℃封盖保温待用;使所述脱模剂在模具的内表面上形成一脱模剂膜层;所述的脱模剂采取以下的配方,其中的原料由甲苯和硅橡胶组成,其中甲苯和硅橡胶的配比为甲苯∶硅橡胶为9∶1本脱模剂的制作方法是按上述比例将所述硅橡胶放入甲苯溶剂中,在常温状态下停放48小时,即可使用。步骤4混料将环氧树脂、苯酐、长石粉和碳黑粉先后顺序倒入上述步骤2中预热保持在130℃的混料罐中并进行搅拌使之均匀;混料时间在15分钟分钟。步骤5浇铸打开经步骤3处理好的模具的封盖,将混合好的原料从混料罐中直接倒入模具中,并对其进行振动,然后封模;步骤6预固化将封模后的模具保持在130℃恒温2小时;步骤7固化将封模的模具升温到180℃,然后保持恒温1.5小时;步骤8冷却脱模固化时间到,自然冷却到30℃开模,取出固化物,即成本专利技术的耐腐蚀台面。权利要求1.一种耐腐蚀台面,其特征在于基本上由长石粉、环氧树脂、苯酐和着色剂组成,原料的配比(重量比)是长石粉 6.3-7.7环氧树脂 1.8-2.2苯酐 0.81-0.99碳黑粉 0.09-0.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腐蚀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石粉为60目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腐蚀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是6101#环氧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腐蚀台面,其特征在于其由60目长石粉、6101#环氧树脂、苯酐和碳黑粉组成,原料的配比(重量比)是长石粉7环氧树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腐蚀台面,其特征在于:基本上由长石粉、环氧树脂、苯酐和着色剂组成,原料的配比(重量比)是: 长石粉 6.3-7.7 环氧树脂 1.8-2.2 苯酐 0.81-0.99 碳黑粉 0.09-0.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向民
申请(专利权)人:崔向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