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秀英专利>正文

一种制备聚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335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备聚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是采用熔融插层法,利用功能性共插层有机化层状硅酸盐材料提供的亲有机环境和高活性反应基团,使层状硅酸盐材料与聚酯基体复合并以纳米尺度均匀分散在聚酯基体中,从而制备高性能的聚酯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法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且获得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优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特别涉及到采用熔融插层法、利用功能性共插层有机化层状硅酸盐材料与聚酯基体复合并以纳米尺度均匀分散在聚酯基体中,从而制备高性能的聚酯纳米复合材料。1.专利技术背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特别涉及到饱和聚酯与无机填料组成的复合材料。饱和聚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器件、纤维、饮料瓶及薄膜等方面。但是其热变形温度较低,湿热环境下易分解,导致机械物理性能劣化,限制了应用。其熔融粘度很低影响加工过程。此外,即使在干燥条件下,聚酯的机械物理性能也稍显不足,不足在重载荷下使用。早期的改性方法是采用无机填料填充聚酯,例如,用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可以提高其强度、刚度及尺寸稳定性,但使材料的密度增加。此外还有加入碳酸钙或云母等矿物填料来改善性能。提高性能的一个途径是采用超细的无机物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但是,当填料粒径尺寸小于0.1微米时,粒子极大的表面能使得粒子间的自聚集作用很大,采用传统的共混方法,不能抵销自聚集作用,不能使填料获得超细纳米水平上的均匀分散;另一方面,为改善填料和聚合物的界面粘接,通常采用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类偶联剂或其他具有与基体高分子链相似基团的有机高分子接枝物等界面相容剂,以改善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相容性。然而,填料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状态相差甚大,现有的界面改性技术难以完全消除填料与聚合物基体间的界面张力,实现理想的均匀分散和界面粘接。因此,距离分子尺度的界面设计相差甚远,复合材料达不到纳米分散水平,而只属于类微观复合材料,影响了增强效应和耐热性能的改善。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方法是利用层状硅酸盐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众所周知,层状硅酸盐-例如钠基蒙脱土或钙基蒙脱土等蒙脱土矿物,可以被有机阳离子铵盐在水等分散介质中插层,将有机小分子引入纳米尺度的硅酸盐片层之间,从而增加了片层间距并且使原本亲水的硅酸盐片层有机化,对有机物或高分子聚合物有好的相容性。在热或/和剪切力的作用下,当有机高分子插入硅酸盐片层之间,进一步增加层间距,使原本以30-200个硅酸盐片层组成的硅酸盐颗粒解离,即硅酸盐以单个片层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硅酸盐片层的基本厚度为0.96纳米,纳米材料的定义是材料中至少有一维尺度小于100纳米,显而易见,解离型层状硅酸盐/聚合物复合材料为纳米复合材料。在层状硅酸盐/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聚合物分子链与硅酸盐片层在纳米尺度-即分子尺度上复合,这将极大提升聚合物材料的性能。漆宗能等报导了通过聚合法制备聚酯/蒙脱土(蒙脱土-一种天然的层状硅酸盐矿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J.Appl.Polym.Sci.71,1139,1999)。此方法的实施过程为,首先对蒙脱土进行插层膨胀化处理-即有机化处理,然后将有机蒙脱土与聚酯单体在反应釜内共同聚合获得纳米复合材料。获得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得到了提高。上述方法的缺点是,在反应釜内进行插层聚合需要大型设备,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能量,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下降。熔融插层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不需要专用反应设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方法。例如美国专利5760121,将硅酸盐与PET直接熔融插层,获得纳米复合材料。但此专利并未说明材料在性能上的提高。以上方法中,不管是采用插层聚合法还是熔融插层法,都使用的是无活性官能基团的有机插层剂或未经有机化改性的无机材料,只是利用静电力或范德华力将硅酸盐片层与聚酯分子链连接在一起。而只有无机填料与聚合物基体有强相互作用-例如化学键合,并达到纳米尺度的分散,才可能将无机物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和耐热性与聚合物的韧性、可加工性完美地结合起来,获得性能优异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熔融插层法制备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聚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的层状硅酸盐经共插层有机化处理,同时具有亲有机性和可反应性的特点,使聚酯分子链与片层间产生化学键合。2.本专利技术的要点熔融插层法是将聚酯及层状硅酸盐材料共同在挤出机或类似能提供剪切力及将聚酯加热至熔点以上的设备中,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使聚酯分子链插入到层状硅酸盐材料片层间,使聚酯分子链与硅酸盐片层在纳米尺度上进行复合,得到高分子聚合物/层状硅酸盐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其中无机硅酸盐组份提供了优异的力学、热稳定性及对水及小分子的阻隔作用,而有机高分子保证了良好的可加工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熔融插层法来制备聚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充分利用了熔融法设备简便、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同时采用更加有效的共插层有机硅酸盐层状材料,此材料是在无机硅酸盐层状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改性,利用有机季铵盐及环氧化合物进行共插层处理,使层状硅酸盐材料有机化,增强与有机高分子的相容性使聚酯分子链易于进入片层间;同时将能与聚酯主链上的基团反应的环氧化合物置入硅酸盐片层之间,在熔融条件下官能基团间的反应放热可以使插层分散效果更好,并且使聚酯链牢固地连接在硅酸盐片层上,进一步提高产物的性能。获得的纳米复合材料有以下特点优异的氧气和水蒸气阻隔性能、低吸湿性、高强度及刚度、高耐热性、高透明性、耐油脂、耐化学腐蚀及高尺寸稳定性。3.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方法及材料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功能性共插层有机化层状硅酸盐材料及相应的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功能性共插层有机化层状硅酸盐材料是通过对无机层状硅酸盐材料进行共插层有机化处理而得到。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无机层状硅酸盐材料是指具有片层状晶体结构的材料,片层厚度在0.5纳米至2纳米之间,片层长度及宽度在1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片层与片层依靠分子间作用力或静电力堆积起来。此类材料包括钠基蒙脱土(sodium montmorillonite)、钙基蒙脱土(calcium montmorillonite)、镁基蒙脱土(magnesium montmorillonite)等蒙脱土类(smectite)、绿脱石(nontronite)、贝得石(beidelite)、富铬绿脱石(volkonskoite)、锂皂石(hectorite)、皂石(saponite)、锌皂石(sauconite)、斯皂石(stevensite)、斑脱石(bentonite)、伊利石(illite)、高岭土(kaolin)、蒙脱土与伊利石的复合物如累脱石(rectorite)等。除了以上天然矿物外,人工水热合成的蒙脱土及皂石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所指的无机层状硅酸盐材料之中。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材料是蒙脱土类,其单个片层厚度为约1纳米。其单位晶胞由两层硅氧四面体中间夹带一层铝氧八面体组成,两者之间靠共用氧原子连接,晶胞在长度及宽度方向上连续生长构成单个片层。由于同晶置换现象,蒙脱土片层表面带有负电荷,存在于片层之间的Na+、Ca2+、Mg2+等可交换性阳离子起到平衡电荷作用,利用有机阳离子铵盐可以将Na+、Ca2+、Mg2+等交换出来,从而使片层表面有机化。使用前蒙脱土最好破碎至适当的粒径,可用球磨机、振动磨、喷射磨等把粘土粉碎成所希望的颗粒尺寸,一般粒径应在200目-400目。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有机阳离子铵盐具有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涉及到聚酯/功能性共插层有机化层状硅酸盐材料的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原料组分和含量如下:(重量份) 聚酯 100 层状硅酸盐材料 0.1-30 有机阳离子铵盐 0.1-50 环氧化合物 0.1-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辉吴秋菊
申请(专利权)人:王秀英刘晓辉吴秋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