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292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芯搬运装置,包括移动组件、用于承载电芯的内托板以及侧托板组件,其中:侧托板组件包括分别位于内托板两侧的第一侧托板和第二侧托板,第一侧托板和第二侧托板的上端为齿状,且第一侧托板上的齿状与第二侧托板上的齿状相对;移动组件与内托板连接,移动组件带动内托板在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运动,内托板上端设有与第一侧托板上的齿状与第二侧托板上的齿状相适应的齿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避免输送过程中产生电芯打滑的现象,提供了一种电芯搬运装置,其能控制电芯在输送过程中保持稳定切位置固定,增加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Electric core convey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ctric core handling device, including mobile components used for carrying electric core inner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side plate assembly, one side plate assembly includes: a first side plate respectively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is located inside the plate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for the dentate gyrus,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first and dentate the side plate on the dentate relative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upporting plate; mobile, mobile component drives the inner plate in the first axial and second axial movement, an inner suppor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dentate structur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second side of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toothed plate on the tooth; the utility model in order to avoid the electric core slipping phenomenon in the transport process, and provides an electric core handling device, which can control the electric core in the process of conveying stable cutting fixed position, increase the device stability 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芯搬运装置,涉及电芯输送搬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能源及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圆柱形干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如特斯拉专用锂电池,采用若干电芯并组装成专用电池组作为整车的动力来源,而这种方式也基本被业内认可并广泛借鉴。因此目前市场上对电池组装整理加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潜力较大,电芯自动化包装设备应运而生。传统的电芯输送采用的是输送带式输送,这种电芯输送方式易导致电芯打滑,从而致使电芯位置无法确定,进而难以在输送过程中进行电芯扫码与电芯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电芯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打滑现象,从而便于控制电芯位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芯搬运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搬运装置,该电芯搬运装置包括移动组件、用于承载电芯的内托板以及侧托板组件,其中:侧托板组件包括分别位于内托板两侧的第一侧托板和第二侧托板,第一侧托板和第二侧托板的上端为齿状,且第一侧托板上的齿状与第二侧托板上的齿状相对;移动组件与所述内托板连接,移动组件带动内托板在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运动,内托板上端设有与第一侧托板上的齿状与第二侧托板上的齿状相适应的齿状结构。由于第一侧托板与第二侧托板上端的齿状设计,电芯在输送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会停留在两个齿状之间,在避免电芯在输送过程中打滑的情况下,可以很好的限定电芯的位置,从而方便在电芯输送过程中为电芯扫码与电芯检测提供施工可能。通过内托板的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运动,配合第一侧托板与第二侧托板完成了电芯的步进运输,同时通过相适应的齿状结构,进一步保证了电芯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选的,第一侧托板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侧板内侧,第二侧托板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侧板内侧,内托板容置于第一安装侧板和第二安装侧板形成的条带空间内。可选的,第一安装侧板和第二安装侧板平行竖向放置,所述内托板与第一安装侧板垂直放置。可选的,电芯搬运装置还包括用于滚动输送过程中的电芯的滚动组件,以及用于扫描被滚动组件滚动的电芯外表面的扫描组件。滚动组件带动电芯进行滚动,从而使电芯侧表面能完全被扫描组件扫描到,避免了扫码失败的情况,提高了扫码的识别率。可选的,滚动组件包括齿轮组以及分别位于内托板两侧的第一组滚动轮、第二组滚动轮,其中:第一组滚动轮安装在第一安装侧板内侧,第二组滚动轮安装在第二安装侧板内侧;齿轮组带动第一组滚动轮和第二组滚动轮同步滚动。传统的带动方法是使用摩擦轮的摩擦带动滚动轮转动,传统的滚动轮带动方式易出现打滑与摩擦轮的磨损,用齿轮带动代替摩擦轮带动滚动轮,在保证滚动轮稳定转动的同时,相比于摩擦轮,齿轮的使用寿命更长。可选的,第一侧托板位于第一安装侧板的第一段区域内侧,第一组滚动轮位于第一安装侧板的第二段区域内侧;第二侧托板位于第二安装侧板的第一段区域内侧,第二组滚动轮位于第二安装侧板的第二段区域内侧;第一安装侧板的第一段区域和第二安装侧板的第一段区域相对,第一安装侧板的第二段区域和第二安装侧板的第二段区域相对。在内托板两侧均设置滚动轮组,由两侧的滚动轮组带动电芯滚动,避免了单边滚动轮组滚动造成电芯不滚动的现象,保证了电芯转动的稳定性,提高了电芯扫码的成功率。可选的,扫描组件包括扫描头、扫描支架,扫描头安装在扫描支架上且设置在滚动组件的上方。将扫描头设置在滚动组件上方,即在电芯旋转的上方进行扫描,保证了每个电芯都能被扫描到。可选的,电芯搬运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输送过程中的电芯的内阻的检测组件。通过配置检测组件以检测输送过程中的电芯内阻,为下一工位电芯挑选提供了数据来源。可选的,检测组件位于第一安装侧板和所述第二安装侧板的第三段区域的两侧。可选的,检测组件包括伸缩动力组、位于第一安装侧板的第三段区域处的第一组检测头以及位于第二安装侧板的第三段区域处的第二组检测头,其中:第一组检测头与第一安装侧板的第三段区域上的检测孔相对或容置于第一安装侧板的第三段区域相对的检测孔内,第二组检测头与第二安装侧板的第三段区域上的检测孔相对或容置于第二安装侧板的第三段区域相对的检测孔内;伸缩动力组分别带动第一组检测头和第二组检测头在第三轴向上进行伸缩运动。由于检测头要紧贴电芯两极进行内阻检测,所以在第一安装侧板与第二安装侧板上设有检测孔,检测头在伸缩动力装置带动下,通过检测孔紧贴电芯两极进行内阻检测。可选的,电芯搬运装置还包括用于下压检测组件处的电芯的下压组件。由于两侧的检测头不一定会完全在一个水平面上,两侧的检测头向中间电芯夹合的时候可能会导致电芯一段翘起,下压组件用于下压检测组件处的电芯,从而避免了电芯翘起的情况,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提高了检测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芯搬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去除扫描组件与检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局部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芯搬运装置的一侧的安装侧板与侧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芯搬运装置的内托板、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的动力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芯搬运装置的检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芯搬运装置的下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芯搬运装置的扫描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下面根据附图1-8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中X轴向为第一轴向,Y轴向为第二轴向,Z轴向为第三轴向。在电芯包装自动化生产线中,必不可少的存在电芯运输工序。相关技术中,传统的电芯运输采用的是输送带式输送,传统的输送方式易导致电芯打滑,从而致使电芯位置无法确定,进而难以在输送过程中进行电芯扫码与电芯检测。本技术为了避免输送过程中产生电芯打滑的现象,提供了一种电芯搬运装置,其能控制电芯在输送过程中保持稳定切位置固定,增加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下面结合图1-图8对电芯搬运装置进行举例说明。如图1、图2、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搬运装置,该电芯搬运装置包括移动组件1、用于承载电芯的内托板2以及侧托板组件3,其中:侧托板组件3包括分别位于内托板2两侧的第一侧托板311和第二侧托板321,第一侧托板311和第二侧托板321的上端为齿状,且第一侧托板311上的齿状与第二侧托板321上的齿状相对;移动组件1与内托板2连接,移动组件1带动内托板2在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运动,内托板2上端设有与第一侧托板311上的齿状与第二侧托板321上的齿状相适应的齿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组件1包括横移伺服11与升降气缸12,横移伺服11带动内托板2做第一轴向运动,升降气缸12带动内托板2做第二轴向运动。显然,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相互垂直。一般的,第一轴向为水平方向或接近于水平方向,第二轴向为竖直方向或接近于竖直方向。横移伺服11与升降气缸12共同作用下使内托板2做步进动作,内托板2上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芯搬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搬运装置包括移动组件、用于承载电芯的内托板以及侧托板组件,其中:所述侧托板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内托板两侧的第一侧托板和第二侧托板,所述第一侧托板和所述第二侧托板的上端为齿状,且所述第一侧托板上的齿状与所述第二侧托板上的齿状相对;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内托板连接,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内托板在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运动,所述内托板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侧托板上的齿状与所述第二侧托板上的齿状相适应的齿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搬运装置包括移动组件、用于承载电芯的内托板以及侧托板组件,其中:所述侧托板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内托板两侧的第一侧托板和第二侧托板,所述第一侧托板和所述第二侧托板的上端为齿状,且所述第一侧托板上的齿状与所述第二侧托板上的齿状相对;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内托板连接,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内托板在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运动,所述内托板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侧托板上的齿状与所述第二侧托板上的齿状相适应的齿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托板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侧板内侧,所述第二侧托板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侧板内侧,所述内托板容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侧板和所述第二安装侧板形成的条带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搬运装置还包括用于滚动输送过程中的电芯的滚动组件,以及用于扫描被所述滚动组件滚动的电芯外表面的扫描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组件包括齿轮组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内托板两侧的第一组滚动轮、第二组滚动轮,其中:所述第一组滚动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侧板内侧,所述第二组滚动轮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侧板内侧;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第一组滚动轮和所述第二组滚动轮同步滚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托板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侧板的第一段区域内侧,所述第一组滚动轮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侧板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志俊周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奥特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