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66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夹钳体,包括机手下和机手上,所述机手下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底座两侧的顶部与机手下的连接处设置有卡环,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机夹活塞,所述机夹活塞的一端贯穿机手下,所述机夹活塞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导向环,所述机夹活塞两侧的中心处均设置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座、导向环、密封圈、机夹活塞、圈防和机夹固定的配合使用,可方便夹钳体的调节,这样夹钳体的使用更加简便,解决了夹钳体在调节的过程中,因夹钳体的调节步骤较为繁琐,从而导致夹钳体出现调节不便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夹钳体的调节效率,适合推广使用。

Gripper bod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lamp body, including machine and machine hand in hand, the machine hand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ase, the bas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bolts, and connections at the top of the machine under both sides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fastening ring, the top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the organic clamping piston, one end the clamps of the machine through the machine men, with the guide ring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iston clamps of the machine at the top and bottom at the center of the piston on both sides of the clamping machine are provided with sealing ring.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base, a guide ring, sealing ring, piston ring clamp, anti machine and machine clip fixed with the use of adjustable convenient clamp body, so that the use of the clamp body is more convenient, solve the clamp body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process, because the clamp body is regulated steps cumbersome, resulting in the clamp body appear to regulate the problem of inconvenient,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adjusting the clamp body, suitable fo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钳体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夹钳体。
技术介绍
夹钳体是一种用于夹持,紧固,或吊装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冶金、运输、铁路、港口、等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夹钳体以广泛的运用与工业生产中,而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夹钳体在使用的过程中,因夹钳的调节步骤较为复杂,时间较长,从而导致夹钳体出现调节不便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夹钳体的调节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夹钳体,具备调节方便、简易的优点,解决了夹钳体出现调节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夹钳体,包括机手下和机手上,所述机手下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与机手下的连接处设置有卡环,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机夹活塞,所述机夹活塞的一端贯穿机手下,所述机夹活塞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导向环,所述机夹活塞两侧的中心处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机夹活塞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圈防,所述机手下的右侧设置有机夹固定,所述机夹固定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机手下正表面右侧的顶部设置有后销,所述后销的一端贯穿固定杆并延伸至机手下的背面,所述固定杆底部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设置有弹簧,所述机手上与机手下正表面与背面的左侧均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正表面的顶部设置有前销,且前销的一端依次贯穿夹板和机手上,所述机手上和机手下正表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机手上和机手下背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通过第二内六角螺栓与机手上与机手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右侧通过第一内六角螺栓与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右侧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与夹板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开设有螺栓孔,且两个螺栓孔延伸至固定杆内腔的底部,且两个螺栓孔内腔的底部均设置有紧固螺栓,且两个紧固螺栓均贯穿固定杆。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顶部的左侧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的一端贯穿固定杆,并延伸至机手下的顶部。优选的,两个所述卡环、密封圈和圈防均关于机夹活塞呈中心对称。优选的,所述后销与前销表面的前侧与后侧均套设有卡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导向环、密封圈、机夹活塞、圈防和机夹固定的配合使用,可方便夹钳体的调节,这样夹钳体的使用更加简便,解决了夹钳体在调节的过程中,因夹钳体的调节步骤较为繁琐,从而导致夹钳体出现调节不便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夹钳体的调节效率,适合推广使用。2、本技术通过卡簧,可对后销与前销进行有效固定,这样夹钳体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了后销与前销在使用的过程中,因缺乏限位装置,从而导致后销与前销出现脱落的问题,通过弹簧,可有效减小夹钳体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这样夹钳体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了夹钳体在工作过程中,因振动较大,从而导致夹钳体出现作业质量较差的问题,通过定位螺栓,可对机手下进行有效的定位,这样夹钳体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了夹钳在使用过程中,机手下出现滑移的问题,通过夹板,可对机手下与机手上进行有效连接,避免了夹钳体在使用的过程中,机手下与机手上无法进行有效连接,从而导致夹钳体不能进行有效使用的问题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左视图;图7为本技术A-A放大图。图中:1、机手下、2机手上、3固定螺栓、4第一内六角螺栓、5底座、6卡簧、7第二内六角螺栓、8定位螺栓、9连接螺栓、10后销、11卡环、12第一定位块、13第二定位块、14导向环、15密封圈、16机夹活塞、17圈防、18机夹固定、19弹簧、20夹板、21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夹钳体,包括机手下1和机手上2,机手下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5,底座5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螺栓9,底座5顶部的两侧与机手下1的连接处设置有卡环11,底座5的顶部设置有机夹活塞16,机夹活塞16的一端贯穿机手下1,机夹活塞16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导向环14,机夹活塞16两侧的中心处均设置有密封圈15,机夹活塞16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圈防17,两个卡环11、密封圈15和圈防17均关于机夹活塞16呈中心对称,机手下1的右侧设置有机夹固定18,通过设置底座5、导向环14、密封圈15、机夹活塞16、圈防17和机夹固定18的配合使用,可方便夹钳体的调节,这样夹钳体的使用更加简便,解决了夹钳体在调节的过程中,因夹钳体的调节步骤较为繁琐,从而导致夹钳体出现调节不便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夹钳体的调节效率,适合推广使用,机夹固定18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杆21,机手下1正表面右侧的顶部设置有后销10,后销10的一端贯穿固定杆21并延伸至机手下1的背面,固定杆21底部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设置有弹簧19,通过弹簧19,可有效减小夹钳体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这样夹钳体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了夹钳体在工作过程中,因振动较大,从而导致夹钳体出现作业质量较差的问题,固定杆21的顶部开设有螺栓孔,且两个螺栓孔延伸至固定杆21内腔的底部,且两个螺栓孔内腔的底部均设置有紧固螺栓,且两个紧固螺栓均贯穿固定杆21,固定杆2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定位螺栓8,定位螺栓8的一端贯穿固定杆21,并延伸至机手下1的顶部,通过定位螺栓8,可对机手下1进行有效的定位,这样夹钳体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了夹钳在使用过程中,机手下1出现滑移的问题,机手上2与机手下1正表面与背面的左侧均设置有夹板20,通过夹板20,可对机手下1与机手上2进行有效连接,避免了夹钳体在使用的过程中,机手下1与机手上2无法进行有效连接,从而导致夹钳体不能进行有效使用的问题出现,夹板20正表面的顶部设置有前销,且前销的一端依次贯穿夹板20和机手上2,后销10与前销表面的前侧与后侧均套设有卡簧6,通过卡簧6,可对后销10与前销进行有效固定,这样夹钳体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了后销10与前销在使用的过程中,因缺乏限位装置,从而导致后销10与前销出现脱落的问题,机手上2和机手下1正表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块12,机手上2和机手下1背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块13,第一定位块12和第二定位块13通过第二内六角螺栓7与机手上2与机手下1固定连接,第一定位块12和第二定位块13的右侧通过第一内六角螺栓4与夹板2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12和第二固定块13有侧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螺栓3,固定螺栓3的一端与夹板20螺纹连接。使用时,通过设置底座5、导向环14、密封圈15、机夹活塞16、圈防17和机夹固定18的配合使用,可方便夹钳体的调节,这样夹钳体的使用更加简便,解决了夹钳体在调节的过程中,因夹钳体的调节步骤较为繁琐,从而导致夹钳体出现调节不便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夹钳体的调节效率,适合推广使用。综上所述:该夹钳体,通过设置底座5、导向环14、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夹钳体

【技术保护点】
夹钳体,包括机手下(1)和机手上(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手下(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螺栓(9),所述底座(5)顶部的两侧与机手下(1)的连接处设置有卡环(11),所述底座(5)的顶部设置有机夹活塞(16),所述机夹活塞(16)的一端贯穿机手下(1),所述机夹活塞(16)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导向环(14),所述机夹活塞(16)两侧的中心处均设置有密封圈(15),所述机夹活塞(16)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圈防(17),所述机手下(1)的右侧设置有机夹固定(18),所述机夹固定(18)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杆(21),所述机手下(1)正表面右侧的顶部设置有后销(10),所述后销(10)的一端贯穿固定杆(21)并延伸至机手下(1)的背面,所述固定杆(21)底部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设置有弹簧(19),所述机手上(2)与机手下(1)正表面与背面的左侧均设置有夹板(20),所述夹板(20)正表面的顶部设置有前销,且前销的一端依次贯穿夹板(20)和机手上(2),所述机手上(2)和机手下(1)正表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块(12),所述机手上(2)和机手下(1)背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块(13),所述第一定位块(12)和第二定位块(13)通过第二内六角螺栓(7)与机手上(2)与机手下(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12)和第二定位块(13)的右侧通过第一内六角螺栓(4)与夹板(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12)和第二定位块(13)右侧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螺栓(3),所述固定螺栓(3)的一端与夹板(20)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夹钳体,包括机手下(1)和机手上(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手下(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螺栓(9),所述底座(5)顶部的两侧与机手下(1)的连接处设置有卡环(11),所述底座(5)的顶部设置有机夹活塞(16),所述机夹活塞(16)的一端贯穿机手下(1),所述机夹活塞(16)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导向环(14),所述机夹活塞(16)两侧的中心处均设置有密封圈(15),所述机夹活塞(16)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圈防(17),所述机手下(1)的右侧设置有机夹固定(18),所述机夹固定(18)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杆(21),所述机手下(1)正表面右侧的顶部设置有后销(10),所述后销(10)的一端贯穿固定杆(21)并延伸至机手下(1)的背面,所述固定杆(21)底部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设置有弹簧(19),所述机手上(2)与机手下(1)正表面与背面的左侧均设置有夹板(20),所述夹板(20)正表面的顶部设置有前销,且前销的一端依次贯穿夹板(20)和机手上(2),所述机手上(2)和机手下(1)正表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块(12),所述机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观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永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