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侧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1273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侧墙结构,其特点是:包括底板、剪力墙、止水带、防水带、回水层和防水泥浆保护层;所述剪力墙设置在底板上,其一侧依次设置有止水带、防水带、回水层和防水泥浆保护层;所述止水带的内部设置有防水钢板;所述防水带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所述回水层的一侧设置有回水槽,其底端设置有出水管,该回水槽与出水管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水效果好,成本低,实用性强,可以使地下室侧墙在承重的同时,有效的起到防水作用。

Basement side wall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sement side wall structu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comprises a base plate, shear wall, sealing belt, belt, waterproof layer and waterproof protective layer of mud water; the shear wall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the side is provided with the sealing strip and the waterproof layer and anti backwater zone, cement mortar protection layer; the internal strip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proof plate; the inside of the waterproof belt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proof layer; one side of the water layer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end of a tank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pipe, the outlet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return tank.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good waterproof effect, low cost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can make the side wall of the basement bear the waterproof effect while bearing the w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侧墙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侧墙结构。
技术介绍
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在高层房屋中被大量运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下室已经成为建筑的标准设施,而地下室由于地势低,地下室里的侧墙不仅要起到承重的作用,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但目前的地下室侧墙仅仅有剪力墙这种承重墙,无法做到防水防洪,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侧墙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地下室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剪力墙、止水带、防水带、回水层和防水泥浆保护层;所述剪力墙设置在底板上,其一侧依次设置有止水带、防水带、回水层和防水泥浆保护层;所述止水带的内部设置有防水钢板;所述防水带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所述回水层与防水带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回水槽,其底端设置有出水管,该回水槽与出水管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和剪力墙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泥浆防护层的底端设置有水管孔;所述出水管通过水管孔铺设安装在底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止水带设置成防水泡沫层。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带为防水沥青带。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设置成双层结构,且防水层为防水卷材层。进一步地,所述止水带上设置有第一螺丝孔,所述防水钢板上设置有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一一对应各设置有若干个并配合膨胀螺丝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膨胀螺丝的一端固定在剪力墙上。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内部设置有附加防水层。进一步地,所述附加防水层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层,均匀设置在防水层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效果好,实用性强,通过在剪力墙的一侧设置止水带和防水钢板,不仅加固了墙体,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墙体外侧的水流进,通过回水层和回水槽的设置,可以对室内的水汽进行有效的集中回水,并通过出水管将水汽排放出去,通过防水层和附加防水层的设置,进一步的增加了墙壁的防水能力,通过防水泥浆保护层的设置,在防水的同时,对防水泥浆保护层和剪力墙之间的防水措施进行保护,避免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止水带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水钢板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水层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水泥浆保护层的侧视示意图;图中:1、底板;2、剪力墙;3、止水带;4、防水带;5、回水层;6、防水泥浆保护层;7、防水钢板;8、防水层;9、附加防水层;10、回水槽;11、膨胀螺丝;12、第一螺丝孔;13、第二螺丝孔;14、水管孔;15、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地下室侧墙结构,包括底板1、剪力墙2、止水带3、防水带4、回水层5和防水泥浆保护层6;所述剪力墙2设置在底板1上,其一侧依次设置有止水带3、防水带4、回水层5和防水泥浆保护层6;所述止水带3的内部设置有防水钢板7;所述防水带4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8;所述回水层5与防水带4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回水槽10,其底端设置有出水管15,该回水槽10与出水管15相连通。在剪力墙2一侧设置止水带3,并在止水带3内设置防水钢板7,不仅加固了墙体,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墙体外侧的水流入墙体内部;设置防水带4,并在防水带4的内部设置防水层8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墙体的防水效果;设置回水层5并在其一侧设置回水槽10,可以对室内的水汽进行有效的集中回水,并通过回水层5底端的出水管15将水汽排放出去;防水泥浆保护层6的设置,在防水的同时,对防水泥浆保护层6与剪力墙2之间的防水措施进行保护,避免破坏。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和剪力墙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的起到承重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泥浆防护层6的底端设置有水管孔14;所述出水管15通过水管孔14铺设安装在底板1上。水管孔14的设置可以很好的保证防水泥浆防护层6不被破坏。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水带3设置成防水泡沫层,防水泡沫层易于施工,且防水效果好。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带4为防水沥青带,防水沥青带的设置可以起到进一步防水的作用,其设置在该地下室侧墙结构的防水设施的中部位置,不直接外露,可有效发挥其性能,满足防水的需要。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8设置成双层结构,且防水层8为防水卷材层,防水卷材具有耐水性、温度稳定性、机械强度、延伸性和抗断裂性、柔韧性、大气稳定性,其作为防水层8使用时,可以有效提高防水能力,易于施工,且外界因素对其影响较小,能很好的满足施工的需要及施工质量的要求;防水层8设置成双层结构,可以进一步提升其防水能力,确保墙体外部的水不会流入墙体内部。实施例2: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止水带3上设置有第一螺丝孔12,所述防水钢板7上设置有第二螺丝孔13;所述第一螺丝孔12和第二螺丝孔13一一对应各设置有若干个并配合膨胀螺丝11进行固定。本实施例所述膨胀螺丝11的一端固定在剪力墙2上。本实施例通过在止水带3上设置第一螺丝孔12和在防水钢板7上设置第二螺丝孔13,第一螺丝孔12和第二螺丝孔13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膨胀螺丝11穿过该两个螺丝孔,可以将防水钢板7牢固固定在止水带3的内部,膨胀螺丝11穿过第一螺丝孔12的那一端固定在剪力墙2上,这样加固墙体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防水效果,而且易于安装,安装后的效果也非常优越。实施例3: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防水层8内部设置有附加防水层9。本实施例所述附加防水层9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层,均匀设置在防水层8的内部。本实施例附加防水层9的设置进一步提高防水层8的防水能力,进而提升整个地下室侧墙的防水能力;渗透结晶防水涂料是一种分子结构为活性硅的活性物质,分子量小,同时含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其亲水性大于疏水性,可溶于水,在干燥环境中不发生缩聚结晶现象,而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缩聚结晶现象,具有自动修复缺陷、物化性能好、防水效果好、环保性能好等优点,用其作为附加防水层9,可以一次施工,经久防水,无需经常维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地下室侧墙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室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剪力墙(2)、止水带(3)、防水带(4)、回水层(5)和防水泥浆保护层(6);所述剪力墙(2)设置在底板(1)上,其一侧依次设置有止水带(3)、防水带(4)、回水层(5)和防水泥浆保护层(6);所述止水带(3)的内部设置有防水钢板(7);所述防水带(4)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8);所述回水层(5)与防水带(4)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回水槽(10),其底端设置有出水管(15),该回水槽(10)与出水管(15)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剪力墙(2)、止水带(3)、防水带(4)、回水层(5)和防水泥浆保护层(6);所述剪力墙(2)设置在底板(1)上,其一侧依次设置有止水带(3)、防水带(4)、回水层(5)和防水泥浆保护层(6);所述止水带(3)的内部设置有防水钢板(7);所述防水带(4)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8);所述回水层(5)与防水带(4)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回水槽(10),其底端设置有出水管(15),该回水槽(10)与出水管(15)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剪力墙(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泥浆防护层(6)的底端设置有水管孔(14);所述出水管(15)通过水管孔(14)铺设安装在底板(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