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装置及利用其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8498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铰接装置及利用其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铰接装置设置在钢连廊的桁架结构上弦杆与两侧主体结构之间,包括支座段、后装段和后焊带,支座段设置在主体结构上,后装段一端部与桁架结构上弦杆焊接固定,后装段另一端部设置有凸块,凸块搭设在支座段上,并与支座段铰接连接;后装段下部设置有连接接头,连接接头与桁架结构斜撑杆焊接固定;支座段与后装段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S型,后焊带设置在S型空隙上。利用该铰接装置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钢连廊安装焊接方法,用检测后的数值与常规项目对比,本施工方法消除内应力效果显著,上弦对接内应力为103.5N/mm

Hinge devic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releasing internal stress of steel corridor by us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nge device and the release of the steel Gallery of welding stress i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articulated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teel truss chord even corridor and on both sides of the mai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seat section, after loading section and after welding belt bearing section is arranged in the main structure, installed after the end of the fixed period welding and truss chord, after loading section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x block, a convex block is located in the support section,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earing section hinged; after loading section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joint, joint and truss diagonal brace is welded and fixed; leaving a gap between the bearing section and after loading the section. The gap is S type, S type welding belt is arranged in a gap.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using the hinge device release the steel Gallery of welding stres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steel Gallery installation and welding method, numerical detection and conventional project comparis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tress elimination effect, wind stress for 103.5N/mm doc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铰接装置及利用其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铰接装置及利用其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筑用地的日益紧张以及建造成本的逐日剧增,各塔楼之间为了交通方便和立面造型美观,空中大跨度重型连廊也随之增多,对于跨度大,高度高的建筑,使用液压整体提升的方式是首选,但钢连廊的形式各异,重量不一,合适的提升方法必须兼顾成本、安全性以及施工简便性。钢连廊大多处在高层建筑之间,封闭式设计。在安装有钢连廊的建筑结构中,钢连廊都是十分重要的部位之一,主要是因为它的受力相对复杂。钢框架连廊要协调两端建筑结构主体的变形,在综合施工荷载的作用下承担较大的内应力。钢连廊提升至标高后与两端建筑结构的连接方式、施工步骤处理是整个钢连廊结构提升操作中最至关重要的环节,若处理不当,会为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埋下隐患。通常情况下,在钢连廊前期设计时,都要考虑连廊端头节点在温度、风荷载以及地震力的作用下的结构变化问题。在钢连廊的安装施工过程中,钢框架、桁架结构、混凝土等的结构重量荷载和施工荷载将传递至桁架结构上下弦杆和预装段的焊缝中,焊缝中将产生巨大的内应力,应力在建筑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得不到释放,这将对焊缝结构造成极大隐患,甚至于造成焊缝结构断裂,使整个连廊坍塌。因此,如何有效的释放焊接内应力是钢连廊提升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铰接装置及利用其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以解决钢连廊内应力无法完全释放为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埋下隐患的技术问题。将预装段改进,桁架结构上下弦杆与预装段间的焊接固定,改为先铰接,待上部钢框架结构和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即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加载完毕后再焊接固定,以充分释放施工应力,保证结构安全,提高了钢连廊结构的稳定性,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结构的安全隐患,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铰接装置,设置在钢连廊的桁架结构19上弦杆5与两侧主体结构15之间,所述铰接装置1包括支座段2、后装段3和后焊带4,所述支座段2设置在主体结构15上,所述后装段3一端部与桁架结构19上弦杆5焊接固定,后装段3另一端部设置有凸块16,所述凸块16搭设在支座段2上,并与支座段2铰接连接;所述后装段3下部设置有连接接头17,所述连接接头17与桁架结构19斜撑杆8焊接固定;所述支座段2与后装段3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S型,所述后焊带4设置在S型空隙上。进一步,所述后焊带4由四段钢条拼装焊接而成,后焊带4上下端的钢条长度为200mm。进一步,所述铰接装置1为钢材,型号为Q345b。进一步,所述后装段3上设置有传力钢板,厚度为50mm。进一步,所述支座段2上设置有传力钢板,厚度为50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铰接装置1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所述钢连廊连接在已经建好的主体结构15之间,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设计图纸准备铰接装置1各部分,在钢连廊的设计标高处安装预装段10和支座段2,在支座段2上设置提升平台11,并在提升平台11上设置液压提升器12;使用塔吊在拼装胎架14上将钢连廊的桁架结构19拼装为整体,并安装提升加固杆7件,调试液压提升器12和钢绞线13,并检查桁架结构19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步骤2):检查确认无误后,液压提升器12采取分级加载的方法进行预加载,利用液压提升器12带动钢绞线13将钢连廊进行第一次提升,脱离拼装胎架14,提升至钢连廊的桁架结构19设计标高;步骤3):安装后装段3,所述后装段3一端部与桁架结构19上弦杆5焊接固定,即焊缝一181,后装段3另一端部与支座段2铰接连接;步骤4):进行卸载,拆除液压提升器12和提升平台11,使用塔吊安装桁架结构19的上部钢框架结构9,并进行钢连廊混凝土楼层板施工;步骤5):待荷载全部加载完成后,变形监测数据稳定后,依次焊接:后装段3下部连接接头17与桁架结构19斜撑杆8、桁架结构19两端的下弦杆6与预装段10、后焊带4。进一步,所述步骤3)和步骤5)中铰接装置1与桁架结构19的焊接顺序具体为:后装段3一端部与桁架结构19上弦杆5焊接固定,即焊缝一181;②预装段10与下弦杆6焊接,即焊缝二182;③后装段3下部的连接接头17与斜撑杆8上部焊接固定,即焊缝三183;④斜撑杆8下部与下弦杆6固定,即焊缝四184;⑤将后焊带4的四条钢片焊入支座段2与后装段3之间的S型间隙中,即焊缝五185。进一步,所述上弦对接应力为103.5N/mm2,应力比为0.3。进一步,所述后焊带4焊接完毕后,割除钢连廊的桁架结构19之间加设的临时加固杆件7。进一步,步骤5)施工完毕后对钢连廊进行探伤检测和焊缝18的外观检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的铰接装置及利用其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钢连廊安装焊接方法,不再是提升桁架结构后立即进行焊接,使焊缝一直处于“绷紧”状态,不良内应力在建筑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得不到释放。2)本施工方法将桁架结构上下弦杆与预装段改为先铰接,不进行焊接,待上部钢框架结构和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即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加载完毕后再焊接固定,无不良焊接内应力产生,充分释放了施工应力,保证了结构安全。该方法大大减少了钢连廊的焊接残余应力,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结构的安全隐患,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3)用检测后的数值与常规项目对比,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消除内应力效果显著,上弦对接内应力为103.5N/mm2,应力比为0.3。常规方法的上弦对接内应力为200N/mm2,应力比为0.58。本专利技术中的钢连廊的铰接装置1为我施工单位首创,利用此铰接装置1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已经有过现场施工操作,通过验收测量,内应力消除效果明显,大大提高了钢连廊结构的稳定性,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结构的安全隐患,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铰接装置及利用其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钢连廊的提升施工中。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铰接装置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步骤1示意图;图2是铰接装置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步骤2示意图;图3是铰接装置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步骤3示意图;图4是铰接装置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步骤4示意图;图5是铰接装置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步骤5示意图;图6a是后装段结构示意图;图6b是后装段设置上传力钢板结构示意图;图7a是支座段结构示意图;图7b是支座段设置上传力钢板结构示意图;图8a是后焊带结构示意图;图8b是后焊带分解放大图;图9a是后装段与支座段铰接示意图;图9b是后装段与支座段铰接反面结构示意图;图10a是铰接装置示意图;图10b是铰接装置反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铰接装置、2-支座段、3-后装段、4-后焊带、5-上弦杆、6-下弦杆、7-加固杆件、8-斜撑杆、9-钢框架结构、10-预装段、11-提升平台、12-液压提升器、13-钢绞线、14-胎架、15-主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铰接装置及利用其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铰接装置,设置在钢连廊的桁架结构(19)上弦杆(5)与两侧主体结构(15)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装置(1)包括支座段(2)、后装段(3)和后焊带(4),所述支座段(2)设置在主体结构(15)上,所述后装段(3)一端部与桁架结构(19)上弦杆(5)焊接固定,后装段(3)另一端部设置有凸块(16),所述凸块(16)搭设在支座段(2)上,并与支座段(2)铰接连接;所述后装段(3)下部设置有连接接头(17),所述连接接头(17)与桁架结构(19)斜撑杆(8)焊接固定;所述支座段(2)与后装段(3)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S型,所述后焊带(4)设置在S型空隙上。

【技术特征摘要】
1.铰接装置,设置在钢连廊的桁架结构(19)上弦杆(5)与两侧主体结构(15)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装置(1)包括支座段(2)、后装段(3)和后焊带(4),所述支座段(2)设置在主体结构(15)上,所述后装段(3)一端部与桁架结构(19)上弦杆(5)焊接固定,后装段(3)另一端部设置有凸块(16),所述凸块(16)搭设在支座段(2)上,并与支座段(2)铰接连接;所述后装段(3)下部设置有连接接头(17),所述连接接头(17)与桁架结构(19)斜撑杆(8)焊接固定;所述支座段(2)与后装段(3)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S型,所述后焊带(4)设置在S型空隙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焊带(4)由四段钢条拼装焊接而成,后焊带(4)上下端的钢条长度为20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装置(1)为钢材,型号为Q345b。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装段(3)上设置有传力钢板,厚度为5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段(2)上设置有传力钢板,厚度为50mm。6.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装置(1)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所述钢连廊连接在已经建好的主体结构(15)之间,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设计图纸准备铰接装置(1)各部分,在钢连廊的设计标高处安装预装段(10)和支座段(2),在支座段(2)上设置提升平台(11),并在提升平台(11)上设置液压提升器(12);使用塔吊在拼装胎架(14)上将钢连廊的桁架结构(19)拼装为整体,并安装提升加固杆(7)件,调试液压提升器(12)和钢绞线(13),并检查桁架结构(19)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步骤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兆林苏铠黎垚刘培张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