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混胶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032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混胶专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上端用于盛放不同物质的储胶装置、设置在机体左侧用于调控不同种类胶混合的控制装置、设于机体中部横板上的混合装置以及设置在机体前方的称重装置,所述储胶装置、控制装置、混合装置与称重装置依此顺序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蠕动泵将胶水混匀,利用标尺对流量进行监测,通过温度控制箱与PLC控制模块相结合对混胶过程进行实时反馈,实现对流量的准确控制,保证混胶比例的精确,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温度控制箱内的温度传感器完成对每种胶温度的实时监测与反馈,保证每种胶在最佳温度完成混合。

Intelligent mixing rubber special plan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n intelligent rubber mixing machine,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prises a body, a glue storing device, a set of different substances in the body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mixing device for regulation control device, different kinds of mixed glue is arranged a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orizontal plate is provided for in the left side of the engine body and set the weighing device in front of the body, the glue storage device and a control device, mixing device and weighing device which are sequentially connected, the invention by a peristaltic pump will glue mixing, to monitor the flow of the scale of the rubber mixing process, real-time feedback through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box and PLC control module combination, to achieve accurate control of the flow, to ensure mixing the proportion of adhesive precision, the invention uses temperature sensor temperature control box to complete each kind of glue temperature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feedback, ensure that each kind of glue Finish mixing at optimum temper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混胶专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混胶专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混胶是由人工混合调制而成,使用称具、试管进行配比分配,再放入搅拌器搅匀,搅拌过程中组份的飞溅与稀释,会使各组份精度得不到有效保证,无法精确控制配比投料,也不能实现胶液的任意比例混合,且工人所处的生产环境恶劣,生产率低,随着胶液需求量的增大,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人工混胶的方式不能满足企业的生存发展要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胶机”(公布号为:CN106362638A),其构成方法为:通过气压提供单元、流量计、控制单元与电磁阀配合使用达到混胶的目的。不足之处是:气体存在泄漏的问题,管壁会存在压损,且整个控制系统不存在反馈环节,控制精度不一定会达到预定要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胶加速器”(公布号为:CN104069764A),其构成方法:平行并排设置两个混胶棒,通过高速旋转进行混合。不足之处为:不能保证混合精度,同时对腔体内的胶质量要求很高,当掺入杂质后,极易堵塞出口,且一旦两个混胶棒发生干涉,会造成设备的机械故障。以上公开的两种装置均不能完全实现高精度控制,给生产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确配比、搅拌均匀、实时反馈的智能混胶专机。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上端用于盛放不同物质的储胶装置、设置在机体左侧用于调控不同种类胶混合的控制装置、设于机体中部横板上的混合装置以及设置在机体前方的称重装置,所述储胶装置、控制装置、混合装置与称重装置依此顺序连接;所述储胶装置包括储胶桶、用于观测储胶桶内液位高度的标尺、盖子、设有水箱盖的水箱以及腔体;所述储胶桶由并排设置的腔体构成,所述腔体设于水箱内,所述腔体上设有箱盖,所述标尺通过箱盖设置在腔体上;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面板以及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控制箱,所述温度控制箱与水箱以及面板连接;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内设搅动装置的蠕动泵和控制蠕动泵转停的PLC控制模块,所述蠕动泵设置在机体中部横板上,所述PLC控制模块设置在机体中部横板下,并与蠕动泵连接;所述蠕动泵包括伺服电机、蜗杆、蜗轮、泵体隔板、传动轴、双头螺柱以及设有搅棒的搅动轮;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蜗杆连接,所述蜗杆与蜗轮配合,所述传动轴设置在泵体隔板左端,所述双头螺柱设置在泵体隔板的右端,所述蜗轮设置在传动轴上,所述搅动轮的个数为2个,一个通过键设置在传动轴上,另一个通过轴承设置在双头螺柱上;所述PLC控制模块由开关电源、继电器、接触器、输入点数和输出点数构成,所述水箱温控器启动按钮、启动按钮、复位按钮分别与PLC控制模块输入点数X5、X6、X7连接,所述PLC控制模块输出点数Y0、Y1、Y2、Y3、Y4、Y5、Y20、Y21分别与接触器KM9-1、KM9-2、KM9-3、KM9-4、KM9-5、KM9-6、KM13-1、KM13-2连接;所述称重装置包括中部设有横档的支架、固定块、混胶盒、称重计、称重台以及软管接头;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支架的横档上,所述软管接头通过固定块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混胶盒设置在支架下端,所述称重计设于混胶盒下端,所述支架、称重计均设置在称重台上。所述软管接头个数为3个或以上,且平行并排设置在支架的横档上。所述储胶桶内并排设有用于盛放不同配料的腔体,所述腔体上设有箱盖,所述箱盖为第一箱盖、第二箱盖、第三箱盖、第四箱盖、第五箱盖,所述第一箱盖、第二箱盖、第三箱盖、第四箱盖、第五箱盖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腔体上,所述箱盖上方设有盖子和把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蠕动泵将胶水混匀,利用标尺对流量进行监测,通过温度控制箱与PLC控制模块相结合对混胶过程进行实时反馈,实现对流量的准确控制,保证混胶比例的精确;本专利技术利用温度控制箱内的温度传感器完成对每种胶温度的实时监测与反馈,保证每种胶在最佳温度完成混合。本专利技术设有控制面板,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来控制PLC控制模块,进而控制整个机构的运行,并且将机构的运行情况实时地反馈到控制面板中,从而实现闭环控制;本专利技术设有称重计,称重计与蠕动泵的另一端软管接头连接,称重计可实时检测胶混合后的质量,并反馈给PLC控制模块,保证系统对混胶过程的控制;本专利技术采用传动轴驱动设有搅棒的搅动轮转动,双头螺柱上也设有搅动轮作为从动,进而将胶液混合均匀,同时也避免了搅动轮之间的干涉,避免了设备故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搅动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水箱温控器电路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蠕动泵电路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蠕动泵与继电器电路图;在图中:1储胶桶、2面板、3温度控制箱、4称重计、5PLC控制模块、6称重台、7混胶盒、8软管接头、9蠕动泵、10机体、11标尺、12水箱、13水箱盖、14第一箱盖、15第二箱盖、16第三箱盖、17第四箱盖、18盖子、19把手、20第五箱盖、21支架、22固定块、23伺服电机、24蜗杆、25蜗轮、26泵体隔板、27搅棒、28传动轴、29搅动轮、30双头螺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3、4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机体10、设置在机体10上端用于盛放不同物质的储胶装置、设置在机体10左侧用于调控不同种类胶混合的控制装置、设于机体10中部横板上的混合装置以及设置在机体10前方的称重装置,所述储胶装置、控制装置、混合装置与称重装置依此顺序连接;所述储胶装置包括:储储胶桶1、用于观测储胶桶1内液位高度的标尺11、盖子18、设有水箱盖13的水箱12以及腔体;所述储胶桶1由并排设置的腔体构成,所述腔体设于水箱12内,所述标尺11通过箱盖设置在腔体上,所述箱盖上设有盖子18;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面板2以及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控制箱3,所述温度控制箱3与水箱12以及面板2连接;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内设搅动装置的蠕动泵9和控制蠕动泵9转停的PLC控制模块5,所述蠕动泵9设置在机体10中部横板上,所述PLC控制模块5设置在机体10中部横板下,并与蠕动泵9连接;所述蠕动泵9包括伺服电机23、蜗杆24、蜗轮25、泵体隔板26、传动轴28、双头螺柱30以及设有搅棒27的搅动轮29;所述伺服电机23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蜗杆24连接,所述蜗杆24与蜗轮25配合,所述传动轴28设置在泵体隔板26左端,所述双头螺柱30设置在泵体隔板26的右端,所述蜗轮25设置在传动轴28上,所述搅动轮29的个数为2个,一个通过键设置在传动轴28上,另一个通过轴承设置在双头螺柱30上。如图5、6、7所示,所述PLC控制模块5由开关电源、继电器、接触器、输入点数和输出点数构成,所述水箱12温控器启动按钮、启动按钮、复位按钮分别与PLC控制模块5输入点数X5、X6、X7连接,所述PLC控制模块5输出点数Y0、Y1、Y2、Y3、Y4、Y5、Y20、Y21分别与接触器KM9-1、KM9-2、KM9-3、KM9-4、KM9-5、KM9-6、KM13-1、KM13-2连接;所述述PLC控制模块5的工作原理:PLC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工作的。即CPU根据用户编好并存于存储器中的程序,按指令做周期性循环扫描,并逐条顺序执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混胶专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混胶专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体(10)、设置在机体(10)上端用于盛放不同物质的储胶装置、设置在机体(10)左侧用于调控不同种类胶混合的控制装置、设于机体(10)中部横板上的混合装置以及设置在机体(10)前方的称重装置,所述储胶装置、控制装置、混合装置与称重装置依此顺序连接;所述储胶装置包括储胶桶(1)、用于观测储胶桶(1)内液位高度的标尺(11)、盖子(18)、设有水箱盖(13)的水箱(12)以及腔体;所述储胶桶(1)由并排设置的腔体构成,所述腔体设于水箱(12)内,所述腔体上设有箱盖,所述标尺(11)通过箱盖设置在腔体上;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面板(2)以及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控制箱(3),所述温度控制箱(3)与水箱(12)以及面板(2)连接;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内设搅动装置的蠕动泵(9)和控制蠕动泵(9)转停的PLC控制模块(5),所述蠕动泵(9)设置在机体(10)中部横板上,所述PLC控制模块(5)设置在机体(10)中部横板下,并与蠕动泵(9)连接;所述蠕动泵(9)包括伺服电机(23)、蜗杆(24)、蜗轮(25)、泵体隔板(26)、传动轴(28)、双头螺柱(30)以及设有搅棒(27)的搅动轮(29);所述伺服电机(23)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蜗杆(24)连接,所述蜗杆(24)与蜗轮(25)配合,所述传动轴(28)设置在泵体隔板(26)左端,所述双头螺柱(30)设置在泵体隔板(26)的右端,所述蜗轮(25)设置在传动轴(28)上,所述搅动轮(29)的个数为2个,一个通过键设置在传动轴(28)上,另一个通过轴承设置在双头螺柱(30)上;所述PLC控制模块(5)由开关电源、继电器、接触器、输入点数和输出点数构成,所述水箱(12)温控器启动按钮、启动按钮、复位按钮分别与PLC控制模块(5)输入点数X5、X6、X7连接,所述PLC控制模块(5)输出点数Y0、Y1、Y2、Y3、Y4、Y5、Y20、Y21分别与接触器KM9‑1、KM9‑2、KM9‑3、KM9‑4、KM9‑5、KM9‑6、KM13‑1、KM13‑2连接;所述称重装置包括中部设有横档的支架(21)、固定块(22)、混胶盒(7)、称重计(4)、称重台(6)以及软管接头(8);所述固定块(22)设置在支架(21)的横档上,所述软管接头(8)通过固定块(22)设置在支架(21)上,所述混胶盒(7)设置在支架(21)下端,所述称重计(4)设于混胶盒(7)下端,所述支架(21)、称重计(4)均设置在称重台(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混胶专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体(10)、设置在机体(10)上端用于盛放不同物质的储胶装置、设置在机体(10)左侧用于调控不同种类胶混合的控制装置、设于机体(10)中部横板上的混合装置以及设置在机体(10)前方的称重装置,所述储胶装置、控制装置、混合装置与称重装置依此顺序连接;所述储胶装置包括储胶桶(1)、用于观测储胶桶(1)内液位高度的标尺(11)、盖子(18)、设有水箱盖(13)的水箱(12)以及腔体;所述储胶桶(1)由并排设置的腔体构成,所述腔体设于水箱(12)内,所述腔体上设有箱盖,所述标尺(11)通过箱盖设置在腔体上;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面板(2)以及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控制箱(3),所述温度控制箱(3)与水箱(12)以及面板(2)连接;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内设搅动装置的蠕动泵(9)和控制蠕动泵(9)转停的PLC控制模块(5),所述蠕动泵(9)设置在机体(10)中部横板上,所述PLC控制模块(5)设置在机体(10)中部横板下,并与蠕动泵(9)连接;所述蠕动泵(9)包括伺服电机(23)、蜗杆(24)、蜗轮(25)、泵体隔板(26)、传动轴(28)、双头螺柱(30)以及设有搅棒(27)的搅动轮(29);所述伺服电机(23)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蜗杆(24)连接,所述蜗杆(24)与蜗轮(25)配合,所述传动轴(28)设置在泵体隔板(26)左端,所述双头螺柱(30)设置在泵体隔板(26)的右端,所述蜗轮(25)设置在传动轴(28)上,所述搅动轮(29)的个数为2个,一个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强王西彬王东前邓三鹏祁宇明焦黎刘志兵孙宏昌郭文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