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手机APP平台输液流量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023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手机APP平台输液流量控制方法,以智能手机或PAD为载体,在输液瓶上安装智能装置,使智能装置和APP平台连接,从手机或PAD上的APP平台动态观察和判断输液装置情况;实现方式为:(1)根据红外线对水与空气密度的不同感应原理,利用红外线监测输液瓶内液体的容量和调整点滴数;(2)输液完毕时,输液报警器自动阻断输液管,同时向APP平台语音播报“XX号,输液完毕”;(3)安装智能装置,通过此装置可以把红外线监测和报警情况反映到APP平台上;(4)从移动开发平台中建立一款APP,并进入物联网模式,实现物物相连。该输液系统使医院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的概率减小,减少临床护士的工作量,有利于解放护士。

Transfusion flow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mobile phone APP platfor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obile phone APP platform infusion flow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or PAD as the carrier, installation of smart devices in the infusion bottle, the smart device and APP connection platform from the APP platform, dynamic observation and judgment of mobile phone or infusion device on the PAD; method: (1)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nfrared sensing principle of water and air density, using the capacity and adjust the number of drops of liquid infrared monitoring transfusion bottle; (2)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infusion, the infusion tube blocking automatic infusion alarm, and broadcast \XX to the APP platform of voice, the infusion is finished; (3) the installation of intelligent device, the device can the infrared monitoring and alarm is reflected to the APP platform; (4) establish a APP from the mobile platform, and into the networking mode, to achieve the connection of objects. The transfusion system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medical accidents occurring in the infusion process, reduces the workload of clinical nurses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liberation of nur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手机APP平台输液流量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手机APP平台输液流量控制方法,属于输液流量控制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是临床医学重要的治疗手段,在输液过程中,若药液接近滴完或因某种事故使输液速度过高或过低时,需要医务人员及时处理,目前由于缺少经济有效的自动检测装置,输液时病人需要专人陪护,加重了病人的思想负担和护理成本。随着传统静脉输液方式的弊端愈发的突显,在上个世纪已经有人开始了新的静脉输液方式的探索,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大量的实验,针对静脉输液的产品也层出不穷。主要有下四个类型:(1)机械式输液监控:这是最早出现的输液监控方式,利用的是物理学中重力效应原理。开始的时候是利用弹黃巧对输液瓶的重量进行测量,以此对输液瓶中剩余的液量进行判断。但是由于输液瓶的种类和容量不同,设种监控方式的操作性差、精度低、可靠性不高,并不能将其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2)电容式输液监控:电容式输液监控需要在输液瓶的周围附着铜箔,当输液瓶的液位降低时,铜箔之间的电容值也会产生相应的改变,利用对电容值的测量,实现输液瓶内剰余液量的测定。虽然提出了新的液滴测量原理,但是同样面临操作复杂、性能差、精度低等特点,最终也没有的大量的使用。(3)电极式输液监控:这种输液监控方式需要将正负电极插入到输液管中,当液滴经过时,使得正负电极导通,产生电脉冲,通过检测脉冲,完成对输液液滴的检测。相比之前的输液监控方式,电极式的精度高、可靠性强、操作容易,而且实现了滴速的测量,但是这种方式使得检测装置与药液直接接触,会污染药液,进而使得病人造成感染。(4)光电式输液监控:光电式输液监控是目前最常用的输液监控方式,在输液管的两端安装光电对管,当液滴经过时,会遮挡光信号,触发接收端的电脉冲,系统通过检测电脉冲实现对液滴的检测。国内存在不少关于红外线遥控控制器的研究,目前在医疗器械方面的红外遥控点滴输液控制器的设计仍存在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多床位患者输液情况实施远程实时监控,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实际病情设定相应的输液滴速,在发生异常状况时能够及时预警提示,保护患者的生命财产而研制的。也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在输液上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降低由于输液而产生医疗事故的机率,提高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而研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手机APP平台输液流量控制方法,以智能手机或PAD为载体,在输液瓶上安装智能装置,使智能装置和APP平台连接,从手机或PAD上的APP平台动态观察和判断输液装置情况;实现方式为:(1)根据红外线对水与空气密度的不同感应原理,利用红外线监测输液瓶内液体的容量和调整点滴数;(2)输液完毕时,输液报警器自动阻断输液管,同时向APP平台语音播报“XX号,输液完毕”;(3)安装智能装置,通过此装置可以把红外线监测和报警情况反映到APP平台上;(4)从移动开发平台中建立一款APP,并进入物联网模式,实现物物相连。上述控制方法中,红外线监测中的红外光中心波长为940nm。红外线(Infrared)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60纳米(nm)至1毫米(mm)之间,我们采用的红外光中心波长为940nm,这种波长的红外发光接收装置被广泛应用,成本较低。上述控制方法中,红外检测方式采用对射式红外检测方式,光源采用中心波长为940nm的红外二极管,接收管采用光电二极管,峰值感应波长940nm,光谱带宽840~1100nm。上述控制方法中,红外二极管采用恒流源电路,采用驱动电流为16.5mA。上述控制方法中,对电信号是以电压形式进行处理的,光电流流过一个采样电阻R7就将光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根据检测的对象不同可采用交流放大或直流放大的方式对这个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对于液滴检测适合采用交流放大的方式对信号进行放大,其中R4不需焊接,R3后面为交流放大输出,接后面的整形电路;对于液位检测适合采用直流放大的方式对信号进行放大,电路形式和交流放大有区别,需将C7换成0欧姆电阻,C1换成0欧姆电阻,R9、R10、R12、C10、R3不需焊接,放大后经过一个缓冲器直接输出给MCU的ADC。上述控制方法中,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是红外光透过液滴装置后的光,在没有液滴的时候,接收到的光强几乎是没有变化的,当有液滴的时候,红外光需要穿过液滴,这样达到光电二极管的光强就会衰减,这样就产生一个微弱的光强变化,经过光电转换和交流放大,最后经过整形电路输出脉冲信号,没来一个液滴就会产生一个脉冲信号,MCU对脉冲信号进行采样,当采样到第一个脉冲时,记下此时的时间为T1,当第二个脉冲到来的时候,记下此时的时间为T2,那么就可以算出此时液滴的速度为V=1/(T2-T1),这样每来一个液滴就可以计算一次速度。上述控制方法中,药液剩余容量检测原理为:做一个液滴装置型号和液滴速度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要根据大量实验得到。数据库的数据将存在MCU或外部的ROM里面,设当前药液剩余容量为C1,当检测到一个液滴的时候,MCU根据当前使用的液滴装置的型号和计算得到的速度从数据库查询得到液滴体积C2,那么计算得到药液剩余容量为C=C1-C2,当然实际使用时是以mL为单位,也就是最小单位为1mL,一般的液滴装置是n个液滴为1mL,那么通常会折算成每来n个液滴减去1mL。上述控制方法中,液位检测原理为:当液位在临界值的时候,接收端接收到的光强变化是没有规律的,所以信号处理采用直流放大的方式,然后采用模数转换,在MCU内进行数据采样和滤波,将这种波动滤除掉。当液面在检测线上面时采样得到的信号值为AD1,当液面在检测线以下时采样的信号值为AD2,设液位阈值为AD3,液位阈值的取值和电路和液体透过率都有关系,阈值取值越低,液位检测的灵敏度越高,但抗干扰能力越差,取值大了对于透过率高的液体就可能检测不到液位变化,所以需根据经验取一个比较合适的阈值。当|AD1-AD2|>AD3时,MCU判断液位低于了检测线。该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APP平台输液流量控制器的设计是利用红外感应原理对输液流量进行监测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流量,自动设定输液速度,并由蓝牙或者局域网实现手机物物相连,通过手机APP平台,监测控制输液过程,实现监测、控制、预警、关闭等功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提高临床护士工作效率。红外遥控点滴输液控制器,是一款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输液监护系统,实现医疗点滴监控系统管理全面智能化及网络化,以实现对静脉输液速度的APP实时检测与控制的点滴输液控制器。针对当前医疗液体点滴监控存在的缺陷,临床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配置不一样的点滴输液控制的速度,从而解放护士,解放医护人员,避免类似以往静脉输液治疗过程速率不当发生的事故。基于物联网的APP远程输液监控系统,实现医疗点滴监控系统管理全面智能化及网络化。本设备基于手机APP平台开发,以智能手机或PAD为载体,在输液瓶上安装智能装置和设计一个APP理念,使输液装置和APP连接,从而可以从手机或PAD上动态观察和判断输液装置情况,完成输液流量控制器原理设计,利用红外感应原理对输液流量进行监测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流量,自动设定输液速度,并由蓝牙或者局域网实现手机—物相连,通过手机APP平台,监测控制输液过程,实现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手机APP平台输液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智能手机或PAD为载体,在输液瓶上安装智能装置,使智能装置和APP平台连接,从手机或PAD上的APP平台动态观察和判断输液装置情况;实现方式为:(1)根据红外线对水与空气密度的不同感应原理,利用红外线监测输液瓶内液体的容量和调整点滴数;(2)输液完毕时,输液报警器自动阻断输液管,同时向APP平台语音播报“XX号,输液完毕”;(3)安装智能装置,通过此装置可以把红外线监测和报警情况反映到APP平台上;(4)从移动开发平台中建立一款APP,并进入物联网模式,实现物物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手机APP平台输液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智能手机或PAD为载体,在输液瓶上安装智能装置,使智能装置和APP平台连接,从手机或PAD上的APP平台动态观察和判断输液装置情况;实现方式为:(1)根据红外线对水与空气密度的不同感应原理,利用红外线监测输液瓶内液体的容量和调整点滴数;(2)输液完毕时,输液报警器自动阻断输液管,同时向APP平台语音播报“XX号,输液完毕”;(3)安装智能装置,通过此装置可以把红外线监测和报警情况反映到APP平台上;(4)从移动开发平台中建立一款APP,并进入物联网模式,实现物物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APP平台输液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方法中,红外线监测中的红外光中心波长为94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APP平台输液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方法中,红外检测方式采用对射式红外检测方式,光源采用中心波长为940nm的红外二极管,接收管采用光电二极管,峰值感应波长940nm,光谱带宽840~11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APP平台输液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方法中,红外二极管采用恒流源电路,采用驱动电流为16.5m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APP平台输液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方法中,对电信号是以电压形式进行处理的,光电流流过一个采样电阻R7就将光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根据检测的对象不同可采用交流放大或直流放大的方式对这个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对于液滴检测适合采用交流放大的方式对信号进行放大,其中R4不需焊接,R3后面为交流放大输出,接后面的整形电路;对于液位检测适合采用直流放大的方式对信号进行放大,电路形式和交流放大有区别,需将C7换成0欧姆电阻,C1换成0欧姆电阻,R9、R10、R12、C10、R3不需焊接,放大后经过一个缓冲器直接输出给MCU的ADC。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APP平台输液流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宥宇陈伟华陈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