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骨科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60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09:19
手动骨科钻,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顶部依次贯穿壳体和第一轴承并延伸至第一轴承的顶部,所述第一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摇杆,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手轮的设置便于带动螺纹杆的旋转,螺纹杆与螺纹套的配合使螺纹杆横向移动,螺纹杆在横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对位于锥形孔内部的夹块进行挤压,通过锥形孔和长杆的配合同时对夹块进行挤压,夹块对钻杆进行夹紧,能够稳定的固定住钻杆,使钻杆在钻骨的过程中不会倾斜,提高了工作效率。

Manu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drill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manual drill,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handl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casing, the top of the shel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bearing, the cavity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top of the top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goes through the housing and the first bearing and extends to the bearing, the top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rocker, a first bevel gea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rotary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for drives the threaded rod to rotate through the hand wheel set, the threaded rod and the threaded sleeve with the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threaded rod, squeeze clamp block in the tapered hole inside the threaded rod in the horizontal moving process right, with conical holes and long rod and the clamping block extrusion, clamping blocks of drill pipe clamp, can stably fix the drill pipe, drill pipe in the drilling process of the bone will not tilt,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动骨科钻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手动骨科钻。
技术介绍
医院中使用的骨钻分为电动钻和手摇钻,电动式骨钻具有速度快,省力等优点,同时它存在机器笨重、体积大、操作复杂和保养维护困难的缺点,对于一些特殊部位进行钻孔时,不得不用到手动式骨钻,现有的手摇式骨钻由手柄、钻头和壳体组成,医生使用手摇钻时需要一只手握住手柄,另一只手握住摇杆进行操作,现有的手摇骨钻容易出现钻杆夹持不紧,在钻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倾斜,从而降低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手动骨科钻,具备钻杆夹持稳固的优点,解决了钻杆夹持不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手动骨科钻,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顶部依次贯穿壳体和第一轴承并延伸至第一轴承的顶部,所述第一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摇杆,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壳体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壳体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三轴承和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第二旋转轴位于壳体内腔的一端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相适配的第二锥齿轮,所述套管内腔顶部和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所述滑槽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远离滑槽的一端延伸至套管的内腔与夹块接触,所述夹块的表面且位于弹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夹块的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内部,所述套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套管的内腔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左端依次贯穿套管和螺纹套并延伸至螺纹套的左侧,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螺纹杆的右侧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锥形孔,所述夹块的左端延伸至锥形孔的内部,所述螺纹杆位于螺纹套左侧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手轮,两个夹块之间设置有钻杆,所述钻杆的左端依次贯穿锥形孔和通孔并延伸至螺纹杆的外部。优选的,所述摇杆远离第一旋转轴的一端套设有防滑套。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齿牙,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齿牙相适配的第二齿牙。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优选的,所述手柄的左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滑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手轮的设置便于带动螺纹杆的旋转,螺纹杆与螺纹套的配合使螺纹杆横向移动,螺纹杆在横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对位于锥形孔内部的夹块进行挤压,通过锥形孔和长杆的配合同时对夹块进行挤压,夹块对钻杆进行夹紧,能够稳定的固定住钻杆,使钻杆在钻骨的过程中不会倾斜,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技术通过第一轴承的设置便于第一旋转轴的自由旋转,通过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的配合便于第二旋转轴的旋转,同时能够对第二旋转轴进行支撑,弹簧的设置用来连接夹块,通过滑槽和滑块的配合能够对夹块进行限位,摇杆和防滑套的配合便于旋转第一旋转轴,通过凹槽和防滑垫的配合,方便操作者用手握住手柄进行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2,手动骨科钻,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柄2,手柄2的左侧开设有凹槽24,凹槽2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滑垫25,通过凹槽24和防滑垫25的配合,方便操作者用手握住手柄2进行操作,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3,壳体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旋转轴4,第一旋转轴4的顶部依次贯穿壳体1和第一轴承3并延伸至第一轴承3的顶部,通过第一轴承3的设置便于第一旋转轴4的自由旋转,第一旋转轴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摇杆5,摇杆5远离第一旋转轴4的一端套设有防滑套23,摇杆5和防滑套23的配合便于旋转第一旋转轴4,第一旋转轴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壳体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壳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8,第二轴承7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9,第二旋转轴9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三轴承8和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通过第二轴承7和第三轴承8的配合便于第二旋转轴9的旋转,同时能够对第二旋转轴9进行支撑,第二旋转轴9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套管10,第二旋转轴9位于壳体1内腔的一端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6相适配的第二锥齿轮11,第一锥齿轮6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齿牙,第二锥齿轮11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齿牙相适配的第二齿牙,套管10内腔顶部和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3,弹簧13远离滑槽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14,弹簧13的设置用来连接夹块14,滑槽12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长杆15,长杆15远离滑槽12的一端延伸至套管10的内腔与夹块14接触,夹块14的表面且位于弹簧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2,滑块22远离夹块14的一端延伸至滑槽12的内部,通过滑槽12和滑块22的配合能够对夹块14进行限位,套管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6,套管10的内腔设置有螺纹杆17,螺纹杆17的左端依次贯穿套管10和螺纹套16并延伸至螺纹套16的左侧,螺纹套16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螺纹杆17的表面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螺纹杆17的表面开设有通孔20,螺纹杆17的右侧开设有与通孔20连通的锥形孔21,夹块14的左端延伸至锥形孔21的内部,螺纹杆17位于螺纹套16左侧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手轮18,两个夹块14之间设置有钻杆19,钻杆19的左端依次贯穿锥形孔21和通孔20并延伸至螺纹杆17的外部,通过手轮18的设置便于带动螺纹杆17的旋转,螺纹杆17与螺纹套16的配合使螺纹杆17横向移动,螺纹杆17在横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对位于锥形孔21内部的夹块14进行挤压,通过锥形孔21和长杆15的配合同时对夹块14进行挤压,夹块14对钻杆19进行夹紧,能够稳定的固定住钻杆19,使钻杆19在钻骨的过程中不会倾斜,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时,手轮18的设置便于带动螺纹杆17的旋转,螺纹杆17与螺纹套16的配合使螺纹杆17横向移动,螺纹杆17在横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对位于锥形孔21内部的夹块14进行挤压,通过锥形孔21和长杆15的配合同时对夹块14进行挤压,夹块14对钻杆19进行夹紧。综上所述:该手动骨科钻,通过螺纹杆17和螺纹套16配合、夹块14和锥形孔21配合、最后通过弹簧13和长杆15配合,解决了钻杆19夹持不紧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手动骨科钻

【技术保护点】
手动骨科钻,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柄(2),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3),所述壳体(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旋转轴(4),所述第一旋转轴(4)的顶部依次贯穿壳体(1)和第一轴承(3)并延伸至第一轴承(3)的顶部,所述第一旋转轴(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摇杆(5),所述第一旋转轴(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所述壳体(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所述壳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8),所述第二轴承(7)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9),所述第二旋转轴(9)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三轴承(8)和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所述第二旋转轴(9)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套管(10),所述第二旋转轴(9)位于壳体(1)内腔的一端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6)相适配的第二锥齿轮(11),所述套管(10)内腔顶部和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远离滑槽(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14),所述滑槽(12)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长杆(15),所述长杆(15)远离滑槽(12)的一端延伸至套管(10)的内腔与夹块(14)接触,所述夹块(14)的表面且位于弹簧(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2),所述滑块(22)远离夹块(14)的一端延伸至滑槽(12)的内部,所述套管(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6),所述套管(10)的内腔设置有螺纹杆(17),所述螺纹杆(17)的左端依次贯穿套管(10)和螺纹套(16)并延伸至螺纹套(16)的左侧,所述螺纹杆(17)的表面开设有通孔(20),所述螺纹杆(17)的右侧开设有与通孔(20)连通的锥形孔(21),所述夹块(14)的左端延伸至锥形孔(21)的内部,所述螺纹杆(17)位于螺纹套(16)左侧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手轮(18),两个夹块(14)之间设置有钻杆(19),所述钻杆(19)的左端依次贯穿锥形孔(21)和通孔(20)并延伸至螺纹杆(17)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手动骨科钻,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柄(2),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3),所述壳体(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旋转轴(4),所述第一旋转轴(4)的顶部依次贯穿壳体(1)和第一轴承(3)并延伸至第一轴承(3)的顶部,所述第一旋转轴(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摇杆(5),所述第一旋转轴(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所述壳体(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所述壳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8),所述第二轴承(7)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9),所述第二旋转轴(9)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三轴承(8)和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所述第二旋转轴(9)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套管(10),所述第二旋转轴(9)位于壳体(1)内腔的一端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6)相适配的第二锥齿轮(11),所述套管(10)内腔顶部和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远离滑槽(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14),所述滑槽(12)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长杆(15),所述长杆(15)远离滑槽(12)的一端延伸至套管(10)的内腔与夹块(14)接触,所述夹块(14)的表面且位于弹簧(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2),所述滑块(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柏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想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