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触控模组结构及手写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363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触控模组结构,包背框、面板、电磁天线板、柔性线路板及驱动面板,电磁天线板设于背框前侧,面板设于电磁天线板前侧,驱动面板设于背框后侧,驱动面板通过柔性线路板与电磁天线板连接,还包括校准定位结构,校准定位结构与电磁天线板的外周连接,且能与背框抵接,组装后,面板的触摸显示区域在电磁天线板的感应区域内的正投影不超出感应区域的边界范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通过设置校准定位结构,能使电磁天线板的外观尺寸设计的最小以适应不同的背框,且感应区域尺寸最大以能覆盖不同玻璃面板的感应区域,使一种电磁天线板能够适应多种具体尺寸不同的玻璃面板及背框的组装,提高电磁天线板的通用性。

Electromagnetic touch control module structure and handwriting scree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omagnetic touch modul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back frame, a panel, a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tenna plate, and driving panel, an antenna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back frame front panel is arranged on the antenna plate front panel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frame, drive rear drive panel by flexible circuit board is connected with an antenna board. The calibration also includes positioning structure, peripheral alignment structure and electromagnetic antenna plate connection, and with the back frame connecting assembly, touch display panel projection area in the reg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ntenna plate in the induction area does not exceed the scope. Electromagnetic touch module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by setting the alignment structure, can make the antenna board design to meet the minimum size of different frame back, induction area and maximum size to cover the sensing area of different glass panel, so that an electromagnetic antenna plate can adapt to a variety of specific glass panel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the back frame assembly, improve the general electromagnetic antenna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触控模组结构及手写屏
本技术属于显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磁触控模组结构及包含该电磁触控模组结构的手写屏。
技术介绍
电磁感应触控手写屏的基本原理是靠电磁笔操作过程中和面板下的感应器产生磁场变化来判别,电磁笔为讯号发射端,天线板为讯号接收端,当接近感应时磁通量发生变化,由运算定义位置点,这种触摸屏具有便携性好、使用方便的特点,普及程度很广泛。对于做触控模组屏及手写屏的厂家来讲,显示面板及背框等主要结构部件需要不同厂家进行供应,对于同一型号的手写屏,不同厂家制造的同尺寸的玻璃面板的外观尺寸及触摸显示区域的尺寸均不同,不同厂家制造的能装配同尺寸玻璃面板的背框的外观尺寸也是有所差异,而要达到可靠地组装及使用效果,就需要电磁天线板的感应区域需要与玻璃面板的触摸显示区域相配合,且电磁天线板的外观尺寸与背框相配合才能完成。在生产过程中,触控模组屏厂家由于种种原因更换玻璃面板或背框的供应厂商的情况时有发生,无论是更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重新设计电磁天线板,这在成本管控、技术及生产周期三者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麻烦与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触控模组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针对不同供应商提供的玻璃面板或背框需要设计不同的电磁天线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磁触控模组结构,包括:背框、面板、电磁天线板、柔性线路板及驱动面板,所述电磁天线板设于所述背框的前侧,所述面板设于所述电磁天线板的前侧,所述驱动面板设于所述背框的后侧,所述驱动面板通过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电磁天线板连接,还包括校准定位结构,所述校准定位结构与所述电磁天线板的外周连接,且所述校准定位结构能与所述背框抵接,组装后,所述面板的触摸显示区域在所述电磁天线板的感应区域内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感应区域的边界范围。进一步地,所述校准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校准板及设于所述校准板一侧的至少一个连接板,所述校准板的板面及所述连接板的板面均与所述电磁天线板的板面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校准板能与所述背框的内侧壁抵接。进一步地,所述校准板的前板面不突出于所述电磁天线板的前板面。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天线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胶黏层粘接。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天线板的一侧设有能容纳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定位槽,所述连接定位槽向所述电磁天线板的一侧面及后板面开口。进一步地,所述校准板的前板面突出于所述连接定位槽的前端面。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定位槽的前端面设有所述胶黏层。进一步地,所述校准板及所述连接板均为矽钢板构件。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磁触控模组结构通过设置校准定位结构,能使电磁天线板的外观尺寸设计的最小,以适应不同外观尺寸的背框,且电磁天线板的感应区域尺寸最大,以能覆盖不同感应区域尺寸的玻璃面板的感应区域,校准定位结构的具体宽度根据实际组装过程调节,电磁天线板放置到指定的定位位置(即面板的触摸显示区域全部位于电磁天线板的感应区域内)后,校准定位结构能与背框抵接,进而使电磁天线板的外边缘与背框的内部安装面相对固定,以达到校准定位的目的,从而使一种具有相同外观尺寸及感应区域尺寸的电磁天线板能够适应多种具体尺寸不同的玻璃面板及背框的组装,提高电磁天线板的通用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手写屏,包含上述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手写屏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手写屏通过采用上述的通用性好的电磁天线板,能够降低电磁天线板的设计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使得更换玻璃面板或背框的供应商时选择自由度更大,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图2中电磁天线板与校准定位结构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电磁天线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一提供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B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二提供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背框;2、面板;3、电磁天线板;4、柔性线路板;5、驱动面板;6、校准定位结构;61、校准板;62、连接板;63、胶黏层;64、连接定位槽;7、反射板;8、装配开口;9、触摸显示区域;10、感应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进行说明。所述电磁触控模组结构,包括背框1、面板2、电磁天线板3、柔性线路板4及驱动面板5,电磁天线板3设于背框1前侧,面板2设于电磁天线板3前侧,且面板2能与背框1相对固定,驱动面板5设于背框1后侧,驱动面板5通过柔性线路板4与电磁天线板3连接,还包括校准定位结构6,校准定位结构6与电磁天线板3的外周连接,且校准定位结构6能与背框1抵接,组装后,面板2的触摸显示区域9在电磁天线板9的感应区域10内的正投影不超出感应区域10的边界范围。其中,为了方便柔性线路板4的装配,合理利用空间,背框1外侧或后部设有能使柔性线路板4贯穿的装配开口8,装配开口8的位置根据不同型号的电磁天线板3的结构确定。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校准定位结构6,能使电磁天线板3的外观尺寸设计的最小(电磁天线板3本体的长度和宽度均为能适应同种型号的手写屏中不同背框1组装的电磁天线板3的最小的长度及宽度),以适应不同外观尺寸的背框1,且电磁天线板3的感应区域尺寸最大(电磁天线板3的的感应区域10的长度和宽度均为能适应同种型号的手写屏中不同面板2组装的电磁天线板3的最大的长度及宽度),以能覆盖不同感应区域尺寸的面板2的感应区域,校准定位结构6的具体宽度根据实际组装过程调节,电磁天线板3放置到指定的定位位置(即面板的触摸显示区域全部位于电磁天线板3的感应区域内)后,校准定位结构6能与背框1抵接,进而使电磁天线板8的外边缘与背框1的内部安装面相对固定,以达到校准定位的目的,从而使一种具有相同外观尺寸及感应区域尺寸的电磁天线板3能够适应多种具体尺寸不同的面板2及背框1的组装,提高电磁天线板3的通用性。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校准定位结构6具有若干个,每个校准定位结构6包括至少一个校准板61及设于校准板61一侧的至少一个连接板62。安装好后,校准板61与连接板62的板面均分别与电磁天线板3的板面相互平行。校准板61主要通过使电磁天线板3与背框1之间达到连接或相互接触的关系以实现电磁天线板3的校准定位,连接板62主要用于连接校准板61与电磁天线板3,这种结构制作简单,组装方便,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组装效率及方便后续的检修。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制造,校准板61与连接板62为一体设置。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触控模组结构及手写屏

【技术保护点】
电磁触控模组结构,包括背框、面板、电磁天线板、柔性线路板及驱动面板,所述电磁天线板设于所述背框的前侧,所述面板设于所述电磁天线板的前侧,所述驱动面板设于所述背框的后侧,所述驱动面板通过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电磁天线板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校准定位结构,所述校准定位结构与所述电磁天线板的外周连接,且所述校准定位结构能与所述背框抵接,组装后,所述面板的触摸显示区域在所述电磁天线板的感应区域内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感应区域的边界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触控模组结构,包括背框、面板、电磁天线板、柔性线路板及驱动面板,所述电磁天线板设于所述背框的前侧,所述面板设于所述电磁天线板的前侧,所述驱动面板设于所述背框的后侧,所述驱动面板通过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电磁天线板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校准定位结构,所述校准定位结构与所述电磁天线板的外周连接,且所述校准定位结构能与所述背框抵接,组装后,所述面板的触摸显示区域在所述电磁天线板的感应区域内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感应区域的边界范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校准板及设于所述校准板一侧的至少一个连接板,所述校准板的板面及所述连接板的板面均与所述电磁天线板的板面相互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触控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板能与所述背框的内侧壁抵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振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优派汉王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