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933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属于液晶显示器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底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平行,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在所述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导光凹点,在所述导光凹点内均设有油墨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导光板散光均匀性,同时解决油墨点易刮擦掉的问题。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ght guide plate, a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light incident surface, a surface and a bottom surface, wherein th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is parallel to the incident surface is connected to th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light guide concave points on the bottom surface, in the light guide concave points are a little ink.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astigmatism uniformity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simultaneous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ink point is easy to scratch and er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属于液晶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源(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的视觉效果。液晶显示是被动发光元件,显示屏本身并不发光,而是由其下方的背光系统照亮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屏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液晶显示模块。背光模组是提供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片、塑胶框等组成。导光板一般由高透光率的亚克力塑料制成,表面非常光滑平整,以致于大部分内部光线会在其平整表面上规则的全反射,而不会射出到导光板外部。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的底部印有白色的网点。在导光板印有网点的位置上,光线不再规则的全反射而是会向导光板上方射出。控制每个位置网点的密度就可以控制导光板在这个位置射出光线的多少。精密设计的导光板网点可以让两侧入射的光线均匀的铺散在整个平面上。导光板上方会再放置光学膜片,这些光学膜片起到均匀光线,并且汇聚大角度光供正面观察等作用。导光板上的网点,按照工艺流程不同又可分为印刷式及非印刷式,印刷式是在亚克力平板上用具有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导光板底面用网版印刷上圆形或方形的扩散点;非印刷式则是利用精密模具使导光板在射出成型时,在丙烯材料中加入少量不同折射率的颗粒状材质,直接形成密布的微小凸点,其作用犹如网点。LCD一直对背光源的发光亮度要求很高,但高亮度也使得LCD耗电量居高不下,背光源是LCD模组中最费电的配件,因此在不增加耗电量情况下提高背光源亮度进而增加LCD亮度也是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对能源效率最敏感的背光模组,其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和导光板。背光模块(BackLightUnit)是液晶显示器(LCD)光源的提供者,LCD本身并不发光,背光模块光源的表现决定了显示器表现在外的视觉感。随着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的提升,大尺寸及低价格的趋势下,背光模块在考虑轻量化、薄型化、低消费电力、高亮度及降低成本的市场要求,为保持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开发、设计新型的背光模块及导光板成型的新制作技术,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及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能够提高导光板散光均匀性,同时解决油墨点易刮擦掉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底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平行,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在所述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导光凹点,在所述导光凹点内均设有油墨点。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导光凹点呈阵列分布于所述底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阵列为布满于所述底面上的矩形阵列。进一步地,所述导光凹点为向所述底面内侧凹设的球冠状凹陷部。进一步地,所述油墨点为设置于所述球冠状凹陷部内且向所述底面外侧凸起的球冠状凸起。进一步地,所述油墨点设于所述导光凹点的中央。进一步地,所述油墨点的最高点与所述导光凹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导光凹点与所述底面之间的最大距离。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片、反射片和中框,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侧,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侧,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侧,所述中框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所述光源、所述反射片及所述光学膜片的外周,所述导光板为上述的导光板之一。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前框及背板,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反射片侧,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侧,所述前框设置在所述背板及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外周,所述背光模组为上述的背光模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是在导光板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导光凹点,并在导光凹点内设有油墨点;光线进入导光板照射到导光凹点上进行一次散光,再经油墨点实现二次散光,光源经导光板后实现两次散光,大大提高了导光板散光的均匀性,同时,油墨点落入导光凹点内,也避免了油墨点易被刮擦掉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二次散光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单个导光凹点及其内的油墨点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凹点第一次散光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凹点第二次散光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光板;11、出光面;12、入光面;13、底面;2、导光凹点;3、油墨点;4、光源;5、反射片;6、前框;7、液晶显示面板;8、中框;9、光学膜片;10、背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之一是提供一种导光板1,参见图1至图4、及图6所示,包括入光面12、出光面11及底面13,出光面11与底面13平行,入光面12连接于出光面11与底面13之间,在底面13上设有若干个导光凹点2,在导光凹点2内均设有油墨点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光源4经导光板1实现两次散光,其散光过程为:从光源4射出的光线自入光面12进入导光板1,照射到向内凹的导光凹点2上进行第一次散光,其光线散射路径如图4所示,反射光会向各个角度扩散,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并使液晶显示面板亮度均匀;照射到导光凹点2上的光线经油墨点3进行第二次散光,图5为光线第二次散射的路径示意,光源4经导光板1后实现两次散光,大大提高了导光板1散光的均匀性。而油墨点3落入导光凹点2内,也避免了油墨点3易被刮擦掉的问题,进一步的提高了二次散光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参见图1至图3,其中,若干个导光凹点2呈阵列分布于底面13上。阵列分布的导光凹点2,在地面上形成凹形网点,进一步的提高光线散光的均匀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3,上述阵列优选为矩形阵列,或者是环形阵列,布满于底面13上,可进一步提高散光的均匀性。其中导光凹点2的排列方式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以光源4为基准近疏远密的距离排布,用以提高整个导光板1散光的均匀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见图4,导光凹点为向底面内侧凹设的球冠状凹陷部,增大反射面积,可进一步提高散光的均匀性。在此,导光凹点2也可以为圆锥面结构或椭圆面结构,不限于上述列举。再进一步地参见图4,油墨点为设置于球冠状凹陷部内且向底面外侧凸起的球冠状凸起。油墨点3的球面与导光凹点2的球面形成反向的双凸结构,实现两次散光,大大提高导光板1光线的均匀性。再进一步地,作为一种较佳的结构,油墨点3设于导光凹点2的中央。更进一步的提高导光板1的散光性。再进一步地,作为一种较佳的结构,油墨点3的最高点与导光凹点2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导光凹点2与底面13之间的最大距离,油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底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平行,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导光凹点,在所述导光凹点内均设有油墨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底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平行,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导光凹点,在所述导光凹点内均设有油墨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导光凹点呈阵列分布于所述底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为布满于所述底面上的矩形阵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凹点为向所述底面内侧凹设的球冠状凹陷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点为设置于所述球冠状凹陷部内且向所述底面外侧凸起的球冠状凸起。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点设于所述导光凹点的中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文昭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