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9049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出线侧格构式柱采用热轧圆钢管制成且设置在截面为矩形的四角部,所述出线侧格构式柱的2个内侧柱下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抗拔基础的抗拔基础杯口内,2个外侧柱下端设置在抗压基础的抗压基础杯口内。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层出线构架基础后,构架基础受力明确,构架基础受压区及抗拔区进行了分隔,在出线侧方向采用了不同的基础规格。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基础的受压区及抗拔区分别进行了计算,解决了由于导线拉力过大造成的构架基础失稳的问题,通过对配电装置的整体稳定性计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础形式满足变电站的正常使用要求。

Double outlet frame foundation for 330kV distribution device of high altitude sub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ubst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double-layer outlet frame foundation of a 330kV distribution device at a high altitude sub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ire side lattice column using hot rolled round steel tube made and is arranged in the cross-section of four corners of the rectangular, 2 medial column which are connected to the outlet side of lattice column are respectively fixed in the foundation uplift cup uplift foundation, 2 lateral column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anti pressure based compression based in the cup. After adopting the double-layer outlet frame foundat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force of the frame foundation is definite, the frame foundation, the compression zone and the pulling out zone are separated, and different basic specifications are adopted in the side direction of the outlet line. Because the utility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ssion zone and uplift zone a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instability based wire tension caused by too much,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calculation, the utility model forms the basis to meet the normal requirements of sub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
技术介绍
随着钢结构在变电站内的广泛应用,变电站内HGIS配电装置通常采用常规式布置,该结构形式受力简单、明晰,是国内变电站设计时通常考虑的方式,其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该布置形式下,构架基础通常采用独立柱杯口基础,该基础形式每个柱下基础均采用相同规格的基础大小,其基础如图2、图3所示。但该形式构架根开较大,基础整体占地面积大,且基础受力不明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常规330kV配电装置构架根开较大,基础整体占地面积大,且基础受力不明确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海拔750kV变电站330kVHGIS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本技术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包括抗拔基础、抗压基础、出线侧、抗拔基础杯口、抗拔基础杯口斜面、杯口顶层焊接钢筋网、基础钢筋网、抗压基础杯口、抗压基础杯口斜面、出线侧格构式柱、混凝土填充物、挂线梁、腹杆,所述的出线侧格构式柱采用热轧圆钢管制成且设置在截面为矩形的四角部,所述出线侧格构式柱的2个内侧柱下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抗拔基础的抗拔基础杯口内,2个外侧柱下端设置在抗压基础的抗压基础杯口内。本技术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在变电站330kVHGIS配电装置取消中间构架且双层出线后,有效压缩了两条330kVHGIS母线相邻相之间的电气距离,节约了330kV配电装置区域占地、减小330kVHGIS配电装置构架用钢量。采用本技术的双层出线构架基础后,构架基础受力明确,构架基础受压区及抗拔区进行了分隔,在出线侧方向采用了不同的基础规格。由于该配电装置采用了格构式柱,构架根开缩小,同时对基础的受压区及抗拔区分别进行了计算,提出了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由于导线拉力过大造成的构架基础失稳的问题,通过对配电装置的整体稳定性计算,本技术基础形式满足变电站的正常使用要求。高海拔750kV变电站330kVHGIS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优化的技术是安全可靠的,能够满足变电站正常生产运行的要求。高海拔750kV变电站330kVHGIS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的理论依据严谨、可靠;计算方式先进、科学;经过本课题对该项目的系统研究及计算后,得出的研究成果可靠、安全,使用简单、方便,对今后同类变电站的布置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同时这种技术的创新将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在其他变电站设计中大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本技术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有如下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常规变电站330kVHGIS配电装置出线构架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常规变电站330kVHGIS配电装置出线构架带端撑A字柱基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常规变电站330kVHGIS配电装置出线构架A字柱基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透视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出线侧格构式柱基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抗压基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杯口基础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格构式柱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抗拔基础;2、抗压基础;3、出线侧;4、抗拔基础杯口;5、抗拔基础杯口斜面;6、杯口顶层焊接钢筋网;7、基础钢筋网;8、抗拔基础杯口;9、抗压基础杯口斜面;10、出线侧格构式柱;11、混凝土填充物;12、挂线梁;13、腹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如图4-图8所示,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包括抗拔基础1、抗压基础2、出线侧3、抗拔基础杯口4、抗拔基础杯口斜面5、杯口顶层焊接钢筋网6、基础钢筋网7、抗压基础杯口8、抗压基础杯口斜面9、出线侧格构式柱10、混凝土填充物11、挂线梁12、腹杆13,其所述的出线侧格构式柱10采用热轧圆钢管制成且设置在截面为矩形的四角部,所述出线侧格构式柱10的2个内侧柱下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抗拔基础1的抗拔基础杯口4内,2个外侧柱下端设置在抗压基础2的抗压基础杯口8内。进一步地,所述的抗拔基础1的抗拔基础杯口4杯口至杯底设置抗拔基础杯口斜面5,所述抗拔基础1的抗拔基础杯口斜面5设置在朝向抗压基础2一侧即与出线侧3同方向的一面;所述抗压基础2的抗压基础杯口8杯口至杯底设置抗压基础杯口斜面9,所述抗压基础2的抗压基础杯口斜面9设置在朝向抗拔基础1一侧即与出线侧3方向相反的一面。进一步地,所述抗拔基础1的基础面大于抗压基础2的基础面,即抗压基础2的基础面是抗拔基础1的基础面的三分之二。进一步地,所述的出线侧格构式柱10的两内侧柱下端设置在抗拔基础1的抗拔基础杯口4内,所述抗拔基础杯口4内及抗拔基础杯口斜面5内填满混凝土填充物11;所述出线侧格构式柱10的两外侧柱下端设置在抗压基础2的抗压基础杯口8内,所述抗压基础杯口8内及抗压基础杯口斜面9内填满混凝土填充物11。实施例1。如图4-图8所示,一种高海拔750kV变电站330kVHGIS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包括抗拔基础1、抗压基础2、出线侧3、抗拔基础杯口4、抗拔基础杯口斜面5、杯口顶层焊接钢筋网6、基础钢筋网7、抗压基础杯口8、抗压基础杯口斜面9、出线侧格构式柱10、混凝土填充物11、挂线梁12、腹杆13,其所述的出线侧格构式柱10采用热轧圆钢管制成且设置在截面为矩形的四角部,所述出线侧格构式柱10的2个内侧柱下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抗拔基础1的抗拔基础杯口4内,2个外侧柱下端设置在抗压基础2的抗压基础杯口8内。如图4、图8所示。较佳地,所述的抗拔基础1的抗拔基础杯口4杯口至杯底设置抗拔基础杯口斜面5,所述抗拔基础1的抗拔基础杯口斜面5设置在朝向抗压基础2一侧即与出线侧3同方向的一面;所述抗压基础2的抗压基础杯口8杯口至杯底设置抗压基础杯口斜面9,所述抗压基础2的抗压基础杯口斜面9设置在朝向抗拔基础1一侧即与出线侧3方向相反的一面。如图5、图6、图7所示。较佳地,所述抗拔基础1的基础面大于抗压基础2的基础面,即抗压基础2的基础面是抗拔基础1的基础面的三分之二。如图5所示。较佳地,所述的出线侧格构式柱10的两内侧柱下端设置在抗拔基础1的抗拔基础杯口4内,所述抗拔基础杯口4内及抗拔基础杯口斜面5内填满混凝土填充物11;所述出线侧格构式柱10的两外侧柱下端设置在抗压基础2的抗压基础杯口8内,所述抗压基础杯口8内及抗压基础杯口斜面9内填满混凝土填充物11。如图5、图6、图7所示。高海拔750kV变电站330kVHGIS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的应用,改进了传统意义上的330kVHGIS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包括抗拔基础(1)、抗压基础(2)、出线侧(3)、抗拔基础杯口(4)、抗拔基础杯口斜面(5)、杯口顶层焊接钢筋网(6)、基础钢筋网(7)、抗压基础杯口(8)、抗压基础杯口斜面(9)、出线侧格构式柱(10)、混凝土填充物(11)、挂线梁(12)、腹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侧格构式柱(10)采用热轧圆钢管制成且设置在截面为矩形的四角部,所述出线侧格构式柱(10)的2个内侧柱下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抗拔基础(1)的抗拔基础杯口(4)内,2个外侧柱下端设置在抗压基础(2)的抗压基础杯口(8)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包括抗拔基础(1)、抗压基础(2)、出线侧(3)、抗拔基础杯口(4)、抗拔基础杯口斜面(5)、杯口顶层焊接钢筋网(6)、基础钢筋网(7)、抗压基础杯口(8)、抗压基础杯口斜面(9)、出线侧格构式柱(10)、混凝土填充物(11)、挂线梁(12)、腹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侧格构式柱(10)采用热轧圆钢管制成且设置在截面为矩形的四角部,所述出线侧格构式柱(10)的2个内侧柱下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抗拔基础(1)的抗拔基础杯口(4)内,2个外侧柱下端设置在抗压基础(2)的抗压基础杯口(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变电站330kV配电装置双层出线构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拔基础(1)的抗拔基础杯口(4)杯口至杯底设置抗拔基础杯口斜面(5),所述抗拔基础(1)的抗拔基础杯口斜面(5)设置在朝向抗压基础(2)一侧即与出线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任永军扈燕博祁成李生宏张研芳杜锋宇殷显珺耿继芳郭琳陈凌云杨倩吴得渊张建华薛赟王彦忠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电力设计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