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8988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盖体,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设有左右延伸的本体部,所述盖板还设有自所述本体部一端向外继续延伸的第一支撑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另一端向外继续延伸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不对称结构设置。如此设置,使得盖体能够灵活利用空间,更方便的为外界电连接器提供支撑作用。

Cov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ver body, a cover plate, the cover plate is arranged around the body part extending, the cover plat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pporting part from one end of the body and continue to extend outward from the body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portion second to extend outward, the first support part and the the second part is asymmetric structure support. Thus, the cover body can flexibly utilize the space and more conveniently provide the supporting function for the external electric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盖体,尤其涉及一种用以配合支撑电连接器固定的盖体。
技术介绍
电源连接器为连接电源输出端与接受端的桥梁,现有的电源连接器多数为沉板式电源连接器,且该沉板式电源连接器重心靠前,在将该沉板式电源连接器与电路板进行表面焊接的工艺过程中,该沉板式电源连接器的对接插口端容易前倾。一般设计人员会设计一盖体插接于该电源连接器的对接插口内,同时在盖体上设置向下延伸的支撑部,利用电路板向上支撑所述支撑部以达成对该电源连接器对接插口端的支撑,防止电源连接器前倾。然而,如此设置,是鉴于电路板的空间位置足够前置,足够支撑盖体时,当电路板的空间位置不够的时候,该种盖体则无法设置支撑部,即无法实现支撑电源连接器以防电源连接器前倾的功能。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盖体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电源连接器提供支撑且不占用空间的盖体。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盖体,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设有左右延伸的本体部,所述盖板还设有自所述本体部一端向外继续延伸的第一支撑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另一端向外继续延伸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不对称结构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自所述本体部另一端向后延伸的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向外继续延伸的支撑板,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撑板前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垂直连接,所述盖板还设有倾斜连接所述连接部部与所述支撑板的斜撑,所述斜撑设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拐角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还设有自所述盖板向后水平延伸的吸取板、位于所述吸取板顶部的吸取面以及与所述吸取面相背的背面,所述盖板还设有向上支撑所述吸取板的若干支撑肋,所述若干支撑肋条被设于所述背面与所述本体部的连接拐角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部设有前表面、与所述前表面相背的后表面以及自所述后表面向后突出的卡持条,所述卡持条沿左右方向延伸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部还设有自所述后表面向后突出的挡块,所述挡块沿上下方向延伸而成,所述挡块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一卡持空间,且所述卡持条被设于所述挡块与所述连接部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部还设有自所述后表面向后突出延伸而成的至少一对卡扣,所述一对卡扣包括设于所述卡持条上方的第一卡臂以及设于所述卡持条下方的第二卡臂,所述第一卡臂与所述第二卡臂相较所述卡持条呈轴对称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位于底部的第一支撑面,所述本体部设有位于底部的底面,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面高于所述底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支撑板设有第二支撑面,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共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向前均不超出所述本体部的前表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盖体通过将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沿左右方向呈不对称设置,且在前后方向,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呈错位设置,使得盖体在安装至电连接器上的时候,不仅能够为电连接器提供支撑且在多个电连接器并排布置的时候,相邻的两个盖体在左右方向上能够通过错位设置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盖体安装在电源连接器上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盖体与电源连接器分开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盖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盖体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两个盖体安装在并排设置的两个电源连接器上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盖体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盖体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盖体100,所述盖体100用于插接在电源连接器900的插接口内,为所述电源连接器900提供支撑。所述盖体100设有盖板1以及自所述盖板1向后水平延伸的吸取板2。所述吸取板2设有位于顶部的吸取面21已及与所述吸取面21相背的背面22。所述电源连接器900通过插入所述盖体100,利用机械手臂(未图示)吸取所述盖板1的吸取面21,从而达成对电源连接器900的位置移动。所述盖板1设有左右延伸的本体部12、自所述本体部12一端向左继续延伸的第一支撑部11以及自所述本体部12另一端向右继续延伸的第二支撑部13,所述第一支撑部1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3为左右不对称结构设置。所述本体部12设有前表面121、与所述前表面121相背的后表面122,所述第一支撑部11的后表面(未标号)与所述本体部12的所述后表面122共面。所述第一支撑部11的前表面(未标号)向后偏移,位于所述本体部12的前表面121的后方。所述第一支撑部11设有位于底部的第一支撑面111,所述本体部12设有位于底部的底面123,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面111高于所述底面123。所述第二支撑部13设有自所述本体部12另一端向后延伸的连接部131以及自所述连接部131上半部向右继续延伸的支撑板132。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11位于所述支撑板132的前方。所述连接部131自所述本体部12的后表面122向后垂直延伸而成,即所述本体部12与所述连接部131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板132则与所述连接部131垂直连接而成。所述支撑板132、所述连接部131以及所述本体部12之间连接呈Z形。所述第二支撑部13的支撑板132设有第二支撑面1321,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二支撑面1321与所述第一支撑面111共面。如此使得所述盖体100能够利用第一支撑部11的第一支撑面111和第二支撑部13的第二支撑面1321中的任意一个支撑在电路板上,且能够保持同一高度。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11、所述第二支撑部13向前均不超出所述本体部12的前表面121。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3在前后方向上不占用空间。所述盖板1还设有倾斜连接所述连接部131与所述支撑板132的斜撑133,所述斜撑133设于所述连接部131与所述支撑板132的连接拐角处。如此设置,通过斜撑133提高第二支撑部13的整体强度,延长所述盖体100的使用寿命。所述盖体100还设有倾斜连接所述本体部12以及所述吸取板2的若干支撑肋124,所述若干支撑肋124自所述本体部12的后表面122向后向上倾斜延伸并且连接所述吸取板2的背面22,如此设置,使得所述支撑肋124能够自下而上的向上支撑所述吸取板2,从而加强吸取板2与所述本体部12的连接强度。所述本体部12还设有自所述后表面122向后突出的卡持条125、挡块126以及若干对卡扣127。所述卡持条125沿左右方向延伸而成,所述挡块126沿上下方向延伸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块126与所述连接部131之间形成一卡持空间120,所述卡持条125位于所述挡块126与所述连接部131之间的卡持空间120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在所述本体部12两端分别设一个挡块,则卡持空间形成在两个挡块之间。每对所述卡扣127包括设于所述卡持条125上方的第一卡臂1271以及设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盖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盖体,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设有左右延伸的本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设有自所述本体部一端向外继续延伸的第一支撑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另一端向外继续延伸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不对称结构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体,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设有左右延伸的本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设有自所述本体部一端向外继续延伸的第一支撑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另一端向外继续延伸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不对称结构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自所述本体部另一端向后延伸的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向外继续延伸的支撑板,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撑板前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垂直连接,所述盖板还设有倾斜连接所述连接部部与所述支撑板的斜撑,所述斜撑设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拐角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设有自所述盖板向后水平延伸的吸取板、位于所述吸取板顶部的吸取面以及与所述吸取面相背的背面,所述盖板还设有向上支撑所述吸取板的若干支撑肋,所述若干支撑肋条被设于所述背面与所述本体部的连接拐角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设有前表面、与所述前表面相背的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义宏殷定彬张志辉苏怿喆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