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型引流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8291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回收型引流管夹,包括引流夹本体,所述引流夹本体包括上夹臂和下夹臂以及连接两者的弧形臂,所述上、下夹臂的前端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状锁闭机构,上、下夹臂内侧面设置有夹闭加强层,上、下夹臂外侧面设置有防滑带。所述上、下夹臂和弧形臂为金属或塑料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夹闭加强层与上、下夹臂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夹闭加强层为附着在上、下夹臂内表面的橡胶层。所述防滑带为与上、下夹臂一体化成型的凹凸结构,或者为附着在上、下夹臂外表面的颗粒状结构或线条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能够快速完成引流管的扎闭作业,降低风险概率,且可回收利用。

Retrievable drainage tube cli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cyclable type drainage pipe clamp, the clamp body comprises a drainage, drainage clip main body comprises an upper arm and a lower arm clamp arc clamp arm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ront end of the upper and lower arm arranged dentate locking mechanism engaged with each other, the inner sid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clamping arm is provided with a clipping reinforcing layer, upper and lower clamping arm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anti-skid belt. The upper and lower clamping arms and the arc-shaped arm form a metal or plastic integrated forming structure. The clamping reinforcing layer and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clamping arms form an integral forming structure. The clamping reinforcing layer is a rubber layer attached to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clamping arms. The antiskid belt is a concave convex structure which i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clamping arms, or is a granular structure or a line structure attached to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clamping arm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and safety, and can quickly complete the operation of the drainage pipe to reduce the risk probability and can be recyc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回收型引流管夹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和辅助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回收型引流管夹。
技术介绍
临床使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如导泪管、导尿管等。进行外科引流的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及影响伤口愈合。当引流液达到规定量或因引流导致患者不适时,需要将引流管暂时夹闭,等到再次引流时放开;或者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为预防穿刺部位产生新的积液或防止引流管的腔道较为狭窄,需要将引流管留置在患者体内一定时间,此时需将引流管夹闭。目前采用的引流管夹闭技术多为丝线扎闭,具体操作为:将单根引流管折叠成两股或三股,然后在折叠处的上下两端或上中下位置用丝线分别扎结,之后在引流管下部铺垫纱布,并用胶带粘贴固定于体表。这种扎闭方式比较麻烦,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重复操作的概率大,且存在较多风险。具体表现如下:引流管处于折叠状态时,由于双股或多股并行排列,其弹性增加,使用于扎结的丝线不易拉紧,有时还会出现丝线滑脱的现象,需要多次重复操作;扎闭完成后,暴露在外的丝线被误牵拉时,存在将引流管从体内拔出、进而需要重新放置引流管的风险,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危害;此外,当丝线扎结过紧时会导致引流管壁粘结闭塞,即使除去丝线也不能恢复通畅性,出现这种情况时,通常将扎结部位剪掉,导致引流管越来越短,出现体外留置管段过短而被拖入体内、需要重新放置引流管的风险;另外,在扎闭过程中,丝线需用刀片裁断,存在误伤患者、操作者及将引流管割破、割断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回收型引流管夹,目的在于解决使用丝线扎结引流管时费时费力、存在较多安全风险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可回收型引流管夹,包括引流夹本体,所述引流夹本体包括上夹臂和下夹臂以及连接两者的弧形臂,所述上、下夹臂的前端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状锁闭机构,上、下夹臂内侧面设置有夹闭加强层,所述夹闭加强层为附着在上、下夹臂内表面的橡胶层,上、下夹臂外侧面设置有防滑带。所述上、下夹臂和弧形臂为金属或塑料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夹闭加强层与上、下夹臂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防滑带为与上、下夹臂一体化成型的凹凸结构,或者为附着在上、下夹臂外表面的颗粒状结构或线条状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可回收型引流管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能够快速完成引流管的扎闭作业,降低风险概率,且可回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可回收型引流管夹,包括引流夹本体,其包括上夹臂1和下夹臂2以及连接两者的弧形臂3,上述三者为金属或塑料材质的一体化成型结构,整体结实稳固,其中的弧形臂3不仅有利于存放引流管,而且使上、下夹臂1、2之间保持较大的弹性。上、下夹臂1、2的前端设置有一对在啮合状态下能使引流管夹紧密锁闭的齿状锁闭机构4,内侧面设置有夹闭加强层5,该夹闭加强层5为与上、下夹臂1、2一体化成型的加厚层,表面平坦或具有凸起棱,确保引流管夹在闭合状态下完全夹闭引流管;或者为附着在上、下夹臂1、2内表面的橡胶层,使夹闭加强层5具有一定的弹性,防止发生夹闭过紧导致的引流管壁粘结闭塞、在除去夹子时也不能恢复管子通畅性的情况。另外,在上、下夹臂1、2外侧面设置有防滑带6,该防滑带6为与上、下夹臂1、2一体化成型的凸棱、凹槽结构或者为附着在上、下夹臂1、2。外表面的橡胶颗粒状结构或线条状结构,便于增加手持时与上、下夹臂1、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因夹子滑脱牵拉引流管引起的引流管重置。使用时,先将单根引流管折叠成两股或三股,然后打开上、下夹臂1、2前端的齿状锁闭机构4,将引流管放在夹闭加强层5位置,锁合齿状锁闭机构4,之后在引流管夹下部铺垫纱布,并用胶带粘贴固定于体表。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单: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降低,大大减少了引流管夹闭时间,且操作风险小。2.安全:在操作过程中不涉及刀片等锐利器械,避免了刀片误伤患者、操作者及引流管的可能;不使用丝线,避免了将引流管从体内拔出、进而需要重新放置引流管的风险。3.可重复性好:在上下夹臂内侧面设置的夹闭加强层能够确保引流管充分夹闭和避免引流管壁粘结闭塞,避免了每放开一次引流管就需将引流管剪断造成的引流管越来越短,最终因引流管过短而脱入体内的严重后果。4.可回收性:该引流管夹经消毒后可重复使用,降低了医疗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回收型引流管夹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回收型引流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夹本体,所述引流夹本体包括上夹臂(1)和下夹臂(2)以及连接两者的弧形臂(3),所述上、下夹臂(1、2)的前端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状锁闭机构(4),上、下夹臂(1、2)内侧面设置有夹闭加强层(5),所述夹闭加强层(5)为附着在上、下夹臂(1、2)内表面的橡胶层,上、下夹臂(1、2)外侧面设置有防滑带(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型引流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夹本体,所述引流夹本体包括上夹臂(1)和下夹臂(2)以及连接两者的弧形臂(3),所述上、下夹臂(1、2)的前端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状锁闭机构(4),上、下夹臂(1、2)内侧面设置有夹闭加强层(5),所述夹闭加强层(5)为附着在上、下夹臂(1、2)内表面的橡胶层,上、下夹臂(1、2)外侧面设置有防滑带(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斌李冉冉段小飞张水军郭文治董炎吕程威杨兆伟周兴虎陈天然刘一凡卫凌华袁磊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