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介质及发光介质的读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785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6:10
提供一种难以解析从发光体发出的光的发光介质。发光介质(10)具备基材(11)和发光体(12),发光体(12)具有在照射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时发出第1红外线(a)的第1发光体(12A)及发出第2红外线(b)的第2发光体(12B)。第1发光体(12A)形成于第1平面区域(11A),第2发光体(12B)形成于第2平面区域(11B)。第1平面区域(11A)和第2平面区域(11B)重合而形成渐变状的重复平面区域(11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光介质及发光介质的读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照射到红外线、紫外线或可见光时发出不同的波长区域的2个红外线或发出不同的波长区域的2个紫外线的发光介质及其读取方法。
技术介绍
在包括兑换券、预付卡的有价证券、包括许可证的身份证件等需要防止伪造的介质中,为了提高安全性,研发了具备基材和设置于基材上的发光体的发光介质。在这样的发光介质中,通过向发光体照射不可见光,从而从发光体发出可见光,通过读取从发光体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可见光,由此能够防止通过通用的彩色打印机等而容易地伪造介质。另外,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防伪效果,需要研发一种难以解析从发光体发出的光的发光介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5415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一点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难以解析从发光体发出的光的发光介质及该发光介质的读取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基材;及设置于该基材上的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包括在照射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时发出具有第1波长区域的第1红外线的第1发光体及发出具有第2波长区域的第2红外线的第2发光体,所述第1发光体的第1红外线的第1波长区域与所述第2发光体的第2红外线的第2波长区域相互不同,并且第1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1平面区域,第2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2平面区域,所述第1平面区域与所述第2平面区域相互重合而形成包括第1发光体和第2发光体的发光体的重复平面区域,所述重复平面区域的发光体中的第1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1平面区域朝向第2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第2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2平面区域朝向第1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介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光体和所述第2发光体一体地形成为面状。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介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光体和所述第2发光体形成为网点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基材;及设置于该基材上的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包括在照射可见光或紫外线时发出具有第1波长区域的第1紫外线的第1发光体及发出具有第2波长区域的第2紫外线的第2发光体,所述第1发光体的第1紫外线的第1波长区域与所述第2发光体的第2紫外线的第2波长区域相互不同,并且第1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1平面区域,第2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2平面区域,所述第1平面区域和所述第2平面区域相互重合而形成包括第1发光体和第2发光体的发光体的重复平面区域,所述重复平面区域的发光体中的第1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1平面区域朝向第2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第2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2平面区域朝向第1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介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光体和所述第2发光体一体地形成为面状。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介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光体和所述第2发光体形成为网点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介质的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准备发光介质的工序,其中,所述发光介质具备基材及设置于该基材上的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包括在照射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时发出具有第1波长区域的第1红外线的第1发光体及发出具有第2波长区域的第2红外线的第2发光体,所述第1发光体的第1红外线的第1波长区域与所述第2发光体的第2红外线的第2波长区域相互不同,并且第1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1平面区域,第2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2平面区域,所述第1平面区域和所述第2平面区域相互重合而形成包括第1发光体和第2发光体的发光体的重复平面区域,所述重复平面区域的发光体中的第1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1平面区域朝向第2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第2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2平面区域朝向第1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从照射部向所述发光介质照射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从所述第1发光体发出具有第1波长区域的第1红外线,从所述第2发光体发出具有第2波长区域的第2红外线的工序;及一边使读取所述第1红外线的第1波长区域和所述第2红外线的第2波长区域的红外线检测部在所述基板上从所述第1平面区域及所述第2平面区域的一方侧朝向另一方侧移动,一边读取所述第1红外线及所述第2红外线的工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介质的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准备发光介质的工序,其中,所述发光介质具备基材及设置于该基材上的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包括在照射可见光或紫外线时发出具有第1波长区域的第1紫外线的第1发光体及发出具有第2波长区域的第2紫外线的第2发光体,所述第1发光体的第1紫外线的第1波长区域与所述第2发光体的第2紫外线的第2波长区域相互不同,并且第1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1平面区域,第2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2平面区域,所述第1平面区域和所述第2平面区域相互重合而形成包括第1发光体和第2发光体的发光体的重复平面区域,所述重复平面区域的发光体中的第1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1平面区域朝向第2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第2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2平面区域朝向第1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向所述发光介质照射可见光或紫外线,从所述第1发光体发出具有第1波长区域的第1紫外线,从所述第2发光体发出具有第2波长区域的第2紫外线的工序;及一边使读出所述第1紫外线的第1波长区域和所述第2紫外线的第2波长区域的紫外线检测部在所述基板上从所述第1平面区域及所述第2平面区域的一方侧朝向另一侧移动,一边读取所述第1紫外线及所述第2紫外线的工序。专利技术效果如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难以解析从发光体发出的光的发光介质及该发光介质的读取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发光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图。图2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发光介质的读取方法的概要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发光体的峰值强度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发光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由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介质构成的整体防伪介质10进行说明。<防伪介质>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防伪介质10、例如商品券(有价证券)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所示,防伪介质10具备基材11和形成于基材11上的发光体1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发光体12作为用于对防伪介质10的真伪进行判别的真伪判别用图像而发挥功能。如图1所示,该发光体12包括在照射到可见光或红外线时发出具有第1波长区域W1的第1红外线a的第1发光体12A及发出具有第2波长区域W2的第2红外线b的第2发光体12B。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从第1发光体12A发出的第1红外线a的波长区域W1和从第2发光性体12B发出的第2红外线b的波长区域W2相互不同。另外,如图1所示,第1发光体12A配置在基材11上的第1平面区域11A,第2发光体12B配置在基材11上的第2平面区域11B。进而,第1平面区域11A和第2平面区域11B相互重合,从而形成由包括第1发光体12A和第2发光体12B的发光体12构成的重复平面区域11C。在图1中,重复平面区域11C的发光体12中的第1发光体12A的浓度随着从第1平面区域11A朝向第2平面区域11B而逐渐地减小,重复平面区域11C的发光体12中的第2发光体12B的浓度随着从第2平面区域11B朝向第1平面区域11A而逐渐地减小。这样,重复平面区域11C的发光体12中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光介质及发光介质的读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基材;及设置于该基材上的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包括在照射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时发出具有第1波长区域的第1红外线的第1发光体及发出具有第2波长区域的第2红外线的第2发光体,所述第1发光体的第1红外线的第1波长区域与所述第2发光体的第2红外线的第2波长区域相互不同,并且第1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1平面区域,第2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2平面区域,所述第1平面区域与所述第2平面区域相互重合而形成包括第1发光体和第2发光体的发光体的重复平面区域,所述重复平面区域的发光体中的第1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1平面区域朝向第2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第2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2平面区域朝向第1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09 JP 2015-0035091.一种发光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基材;及设置于该基材上的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包括在照射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时发出具有第1波长区域的第1红外线的第1发光体及发出具有第2波长区域的第2红外线的第2发光体,所述第1发光体的第1红外线的第1波长区域与所述第2发光体的第2红外线的第2波长区域相互不同,并且第1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1平面区域,第2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2平面区域,所述第1平面区域与所述第2平面区域相互重合而形成包括第1发光体和第2发光体的发光体的重复平面区域,所述重复平面区域的发光体中的第1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1平面区域朝向第2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第2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2平面区域朝向第1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光体和所述第2发光体形成为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光体和所述第2发光体形成为网点状。4.一种发光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基材;及设置于该基材上的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包括在照射可见光或紫外线时发出具有第1波长区域的第1紫外线的第1发光体及发出具有第2波长区域的第2紫外线的第2发光体,所述第1发光体的第1紫外线的第1波长区域与所述第2发光体的第2紫外线的第2波长区域相互不同,并且第1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1平面区域,第2发光体配置于基材上的第2平面区域,所述第1平面区域和所述第2平面区域相互重合而形成包括第1发光体和第2发光体的发光体的重复平面区域,所述重复平面区域的发光体中的第1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1平面区域朝向第2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第2发光体的浓度随着从第2平面区域朝向第1平面区域逐渐地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光体和所述第2发光体形成为面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光体和所述第2发光体形成为网点状。7.一种发光介质的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准备发光介质,其中,所述发光介质具备基材及设置于该基材上的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包括在照射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时发出具有第1波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山祐子佐藤润山内豪北村满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