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隔间的非能动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7711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隔间的非能动排气装置,包括热管、排气管,所述热管具有蒸发段与冷凝段,所述排气管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热管的蒸发段设置于蓄电池内且其冷凝段设置在所述排气管的内,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与大气连接且其进气口设于蓄电池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热管将蓄电池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排气管垂直段下部,并加热周围空气。热空气上升带动排气管下端部附近的气体进入排气管,经热管冷凝段加热后上升,依次经过排气管垂直段和出口,将蓄电池产生的氢气和热量及时排出,从而有效杜绝氢气爆炸的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隔间的非能动排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电厂蓄电池隔间的非能动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核电厂的蓄电池作为直流电力系统,是核电厂安全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其运行状况、性能是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十二五”期间新建核电厂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中要求,核电厂应在丧失厂外和厂内应急交流电源8小时内能够保持堆芯的持续冷却而不会导致堆芯严重损坏,在这种工况下,蓄电池是一种可靠的供电系统,因此,蓄电池也成为确保安全的重要环节。蓄电池充电时,其电解液会分解出大量的氢气,正常运行时也会产生一些氢气。酸性蓄电池电解液分解出的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当氢氧混合物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可能发生爆炸,影响安全。因此,核电厂一般在蓄电池隔间内设置有相应的通风系统,除维持所需的环境温度外,还要保持相关房间每小时一定次数的换气率,以防止氢气在蓄电池室的集聚。为了实现在核电的各种工况下的安全运行,还必须要求通风系统的电机、供电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即达到一定的核安全等级,此外还需要安装氢气的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这样导致系统比较复杂,而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目前还没有非能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蓄电池隔间的非能动排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隔间的非能动排气装置,包括热管、排气管,所述热管具有蒸发段与冷凝段,所述排气管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蒸发段设置于蓄电池内且其冷凝段设置在所述排气管的内,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与大气连接且其进气口设于蓄电池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隔间的非能动排气装置,包括热管、排气管,所述热管具有蒸发段与冷凝段,所述排气管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蒸发段设置于蓄电池内且其冷凝段设置在所述排气管的内,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与大气连接且其进气口设于蓄电池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隔间的非能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具有竖向设置的竖直段,所述热管的冷凝段设于所述竖直段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隔间的非能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段设于所述竖直段的下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贺群武徐婧罗霆那福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