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溶蚀度的岩溶三维模型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7646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比溶蚀度的岩溶三维模型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岩溶系统相关实测数据,获得岩性分界面,以及岩性分界面两侧的边界截面;2)获取岩性分界面两边可溶性岩石的比溶蚀度,得到两者的比溶蚀度之比;3)将第一截面向岩性分界面同轴平移,获得靠近岩性分界面的第一截面的同轴平移截面;4)根据比溶蚀度之比对同轴平移截面进行放大及位置矫正,获得同轴平移截面的缩放截面;5)将缩放截面向岩性分界面同轴平移至岩性分界面另一侧,获得靠近岩性分界面的缩放截面的同轴平移截面;6)建模得到岩溶三维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岩性分界面两侧可溶性岩石的比溶蚀度为依据,修正平滑过渡的误差,提高岩溶三维模型的精度与合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比溶蚀度的岩溶三维模型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比溶蚀度的岩溶三维模型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岩溶及岩溶塌陷:岩溶又称喀斯特(karst),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和卤盐类岩石)地区,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由于岩溶塌陷经常发生道路、城镇等人口稠密区,已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灾害。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地质模型是研究区或工程区的数字化模拟,其数据来源于地质勘察获取的原始数据与分析得到的推断数据,其技术支撑是科学可视化技术。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把勘察获取的数据与分析获得的数据在虚拟空间中重新搭建成三维空间模型,包括地表、地层、构造、地下水、溶洞等地质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是研究区或工程区的整体数字化重建与全景甚至全属性模拟。三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比溶蚀度的岩溶三维模型优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比溶蚀度的岩溶三维模型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岩溶系统相关实测数据,获得岩性分界面,以及岩性分界面两侧通过物探或其他手段获得的溶洞边界截面;2)获取岩性分界面两边可溶性岩石的比溶蚀度,得到两者的比溶蚀度之比;设比溶蚀度较低的岩石的边界截面为第一截面,比溶蚀度较高的岩石的边界截面为第二截面;3)将第一截面向岩性分界面同轴平移,获得靠近岩性分界面的第一截面的同轴平移截面;4)根据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的比溶蚀度之比对同轴平移截面进行放缩及位置矫正,获得同轴平移截面的缩放截面;5)将缩放截面向岩性分界面同轴平移至岩性分界面另一侧,获得靠近岩性分界面的缩放截面的同轴平移截面;6)依据第一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比溶蚀度的岩溶三维模型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岩溶系统相关实测数据,获得岩性分界面,以及岩性分界面两侧通过物探或其他手段获得的溶洞边界截面;2)获取岩性分界面两边可溶性岩石的比溶蚀度,得到两者的比溶蚀度之比;设比溶蚀度较低的岩石的边界截面为第一截面,比溶蚀度较高的岩石的边界截面为第二截面;3)将第一截面向岩性分界面同轴平移,获得靠近岩性分界面的第一截面的同轴平移截面;4)根据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的比溶蚀度之比对同轴平移截面进行放缩及位置矫正,获得同轴平移截面的缩放截面;5)将缩放截面向岩性分界面同轴平移至岩性分界面另一侧,获得靠近岩性分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旗林晨唐辉明吴冲龙刘刚胡新丽王亮清翁正平刘清秉欧阳春姚梦辉龚松林张卫曾雯杜鹃张抒封瑞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