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及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28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镜及灯具。透镜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的内表面凸设有条形的导光部,导光部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向内收缩,导光部的顶部凹陷形成用于容置光源器件的容置区,容置区沿导光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导光部的外侧面包括从底部向上依次连接的多块侧连接面,相邻的侧连接面在连接处的斜率不相同。光源器件发出的光到达导光部的外侧面上的各个区域,在各个区域的入射角不相同。每个侧连接面可以对此区域的光进行调整,控制出射光的光束角;还能使光在全反射后均具有相同的扩散角,实现均匀混光,提高收光效果和光的利用率。条形的导光部和容置区允许光源器件沿容置区调整数量和位置,不需要单独为每个光源器件配光,提高透镜的兼容性。

Lens and lamp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lens and a lamp. The lens includes a lens body, a light guide part i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x strip, a light guide part from bottom to top gradually shrink, the top light guide recess is formed for containing area light source device, containi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area along the light guide part, a plurality of side guide includes outside connected to the light from the bottom to the connecting surface of adjacent side connecting surface is not the same in the slope of the joint. The light emitted by the light source device reaches each region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light guiding part, and the incident angles are different in each region. Adjust each side connected to the surface of this area can be light, a light beam control angle; can make the light have the same diffusion in the total reflection angle, uniform light mixing,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light and light collection effect. The light guiding section and the containing area of the strip permit the light source device to adjust the number and position along the containing area, and the optical compatibility of the light source is not required to be matched with each light sourc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镜及灯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灯的
,尤其涉及一种透镜及灯具。
技术介绍
灯具包括产生光的光源器件(比如LED芯片等)和对光进行再分配的配光器件。现有常用的配光器件为全反射型的透镜,光源器件的光进入透镜的导光部,被导光部的外侧面全反射后从透镜的外表面射出。在此过程中,光源器件的光被改变形成不同的出射光,比如形成强度均匀的出射光或集中度比较高的出射光。透镜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情况进行调整,其中,如何使得透镜的收光效果比较好,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透镜,其收光效果好、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且有利于调整光源器件的数量和位置,提高了兼容性。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内表面凸设有条形的导光部;所述导光部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向内收缩,所述导光部的顶部凹陷形成用于容置光源器件的容置区,所述容置区沿所述导光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导光部的外侧面包括从底部向上依次连接的多块侧连接面,相邻的侧连接面在连接处的斜率不相同。其中,经过所述侧连接面的底部和顶部的平面为斜率确定面,所述斜率确定面与导光部的底面之间的锐角为所述侧连接面的平均倾角,从底部向上所有的所述侧连接面的平均倾角逐渐变小。进一步的,所有的所述侧连接面中,至少一部分所述侧连接面为外凸的弧面,弧面的顶部的斜率小于与所述弧面的顶部连接的侧连接面底部的斜率。其中,与所述透镜本体的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为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包括沿所述导光部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连接的多块外连接面,所述外连接面为条形的弧面,且沿垂直于所述导光部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导光部宽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导光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外侧面的倾斜度不一致,所述容置区的槽底朝倾斜度大的外侧面所在的一侧倾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灯具,其收光效果好、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且光源器件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沿容置区调整,提高了兼容性。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灯具,包括PCB板和上述的透镜,所述PCB板固定于所述透镜的内侧,所述PCB板呈直线排布有光源器件,所述光源器件容置于所述容置区中。其中,同一直线排布的相邻的所述光源器件的色温不一致。其中,所述透镜的内侧排布多条导光部,所述PCB板上排布有多条与所述导光部对应的所述光源器件,同一条的所述光源器件的色温相同,不同条的所述光源器件的色温不一致。其中,所述光源器件在所述PCB板中部区域的排布密度小于靠近所述PCB板的边缘区域的排布密度。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镜及灯具。透镜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的内表面凸设有条形的导光部,导光部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向内收缩,导光部的顶部凹陷形成用于容置光源器件的容置区,容置区沿导光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导光部的外侧面包括从底部向上依次连接的多块侧连接面,相邻的侧连接面在连接处的斜率不相同。光源器件发出的光到达导光部的外侧面上的各个区域,在各个区域的入射角不相同。导光部的外侧面由依次连接的侧连接面组合而成,每个侧连接面可以对到达此区域的光进行调整,控制出射光的光束角;还能使得不同区域的光经过相应的侧连接面全反射后均具有相同的扩散角,实现均匀混光,整体提高收光效果和光的利用率。条形的导光部和容置区允许光源器件沿着容置区调整数量和位置,而不需要单独为每个光源器件配光,提高透镜的兼容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透镜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提供的透镜的剖视图一。图3是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实施例1提供的透镜内的光线出射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侧连接面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现有技术中的导光部的外侧面为平滑曲面的出射光斑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1的透镜的出射光斑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1提供的透镜内侧的剖视图二。图9是图8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实施例1提供的透镜外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现有技术中的出光面为平滑面的透镜的配光曲线图。图13是实施例1的具有外连接面的透镜的配光曲线图。图14是实施例2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实施例2的透镜的剖视图一。图16是实施例2的透镜的剖视图二。图17是实施例3提供的灯具的爆炸图。图18是实施例3提供的灯具的装配后的剖视图一。图19是图18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0是实施例3提供的灯具的装配后的剖视图二。其中:1-透镜本体,11-导光部,111-侧连接面,112-斜率确定面,12-容置区,131-安装柱,132-卡凸,14-外连接面,2-PCB板,21-光源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如图1-图3、图8-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包括透镜本体1,透镜本体1的内表面凸设有条形的导光部11;导光部11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向内收缩,导光部11的顶部凹陷形成用于容置光源器件21的容置区12,容置区12沿导光部11的长度方向设置,导光部11的外侧面包括从底部向上依次连接的多块侧连接面111,相邻的侧连接面111在连接处的斜率不相同。相关技术中,导光部的外侧面一般为光滑的曲面,此种透镜的出射光形成的光斑如图6所示。如图3、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透镜的导光部11的外侧面被分成各个依次连接的侧连接面111,且各个侧连接面111在连接处斜率不相同,每个侧连接面111可以对到达此区域的光进行调整,控制出射光的光束角;还能使得不同区域的光经过相应的侧连接面111全反射后均具有相同的扩散角,实现均匀混光,整体提高收光效果和光的利用率。图4和图5表示光线在本实施例的导光部中的路径示意图,最终的出射光的光斑如图7所示。从图7和图6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出射光混合的均匀性更好。条形的导光部11和容置区可以1确保光源器件21的光被透镜1全部吸收,且允许光源器件21沿着容置区12调整数量和位置,而不需要单独为每个光源器件21配光,提高透镜的兼容性。此种透镜可以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制作,兼容2835、3030、5050等LED封装尺寸。如图3所示,经过侧连接面111的底部和顶部的平面为斜率确定面112(图中虚线所示),斜率确定面112与导光部11的底面之间的锐角为侧连接面111的平均倾角,即,通过斜率确定面112可以确定此斜率确定面112所对应的侧连接面111的整体倾斜度。本实施例中,从底部向上所有的侧连接面111的平均倾角逐渐变小,即各个侧连接面111从底部向上逐渐变得更平缓。随着侧连接面111的平均逐渐变小,光的出射方向会更向中间的容置区12的前方聚拢,进一步提高收光效果。本实施例的导光部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呈弧形过渡,在端部呈弧形过渡的导光部11可以提高在端部的光的利用率和均匀性,各个方向均匀分布,避免在交接处不均匀。透镜本体1上可以设置至少两条导光部11沿垂直于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但是条形的导光部11一般平行设置,提高光的均匀性。对于本实施例的侧连接面111而言,可以设置至少一部分侧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透镜及灯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本体(1),所述透镜本体(1)的内表面凸设有条形的导光部(11);所述导光部(11)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向内收缩,所述导光部(11)的顶部凹陷形成用于容置光源器件(21)的容置区(12),所述容置区(12)沿所述导光部(1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导光部(11)的外侧面包括从底部向上依次连接的多块侧连接面(111),相邻的侧连接面(111)在连接处的斜率不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本体(1),所述透镜本体(1)的内表面凸设有条形的导光部(11);所述导光部(11)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向内收缩,所述导光部(11)的顶部凹陷形成用于容置光源器件(21)的容置区(12),所述容置区(12)沿所述导光部(1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导光部(11)的外侧面包括从底部向上依次连接的多块侧连接面(111),相邻的侧连接面(111)在连接处的斜率不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侧连接面(111)的底部和顶部的平面为斜率确定面(112),所述斜率确定面(112)与导光部(11)的底面之间的锐角为所述侧连接面(111)的平均倾角,从底部向上所有的所述侧连接面(111)的平均倾角逐渐变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侧连接面(111)中,至少一部分所述侧连接面(111)为外凸的弧面,弧面的顶部的斜率小于与所述弧面的顶部连接的侧连接面(111)底部的斜率。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透镜本体(1)的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为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包括沿所述导光部(1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连接的多块外连接面(1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李秋勇李总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奇创享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