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032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涉及到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包括依次连通开棉机构、除杂机构和收集机构;开棉机构与除杂机构之间设置有Y形管,Y形管一端与除杂机构连接,Y形管的另外两个端口处分别连接有一个开棉机构,Y形管与开棉机构之间设置有筛选机构;筛选机构为铰接在Y形管中且能将Y形管管口挡住的挡板,Y形管上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挡板设置有能在滑移槽中滑动的滑块。两个开棉机构通过Y形管与除杂机构连通;在滑移槽中滑动滑块,带动挡板在Y形管中绕铰接点活动,堵住Y形管上其中一个与开棉机构连接的端口,此过程中,两个开棉机构交替开棉、交替上料,使整条生产线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A processing line for opening and removing cott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removing impurity open cotton processing line, including successively connected open cotton mechanism and impurity removing mechanism and a collecting mechanism; the opening mechanism and the addition of Y tube set complex between institutions, Y tube end and the impurity removal mechanism is connected, the other two ports of Y tube respectively. There is a connection opening mechanism, a screen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Y tube and the opening mechanism; screening mechanism is hinged on the Y tube and the Y tube orifice baffle block, Y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wherein the baffl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 block can slide in the sliding groove of the. The two open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Y tube and the impurity removing mechanism connected in sliding groove; slip slider, drive baffle in Y shaped tube around the hinge point, blocking the Y tube is connected with one opening mechanism of the port, in this process, two open cotton cotton opening and alternate alternate mechanism feeding, make the whole production line has been in a working state,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reduce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
技术介绍
在纺织行业中,棉花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纤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棉花的种类也愈发多样,如太空棉、化纤棉等;将棉花填充在被褥里起到保暖的作用,或将棉花填充在枕芯中,经棉花填充的枕芯具有较好的弹性,为使用者提供较好的体验感。在加工过程中,预先对棉花进行开松除杂,使棉花具有更好的蓬松性时,将其中的杂质去除;由于棉花中混合的杂质大多数都是体积小、质量轻的物质,如落叶、灰尘和棉籽等;棉花之间具有一定的黏连性,也具有较大的孔隙,所以落叶、灰尘等会落入在其中的孔隙中难以清理,所以在除杂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棉花撕扯成较小的部分之后,方能较为彻底的除杂。现今,市面上使用的开棉机大多为一条流水线,如公布号为“CN205839221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的全自动开棉充棉生产线,将棉絮持续的推送进生产线中,经过一系列的开松之后,再运送至除杂装置中进行除杂;这种生产线虽然能持续进行开棉加工,但是占地面积较大,并且为了方便作业和维修,通常将流水线呈一字型摆设或L型摆设,导致工厂中占地资源浪费,并不适用于小型的纺织类工厂;这类工厂通常会使用一些小型的开棉机,小型的开棉机虽然占地面积小,但是工作效率同样较低;为了除杂彻底,大多数工厂会选择让开棉机对棉花进行多次开松处理,之后再将开松后的棉花送入至除杂塔中进行除杂;然而这种间歇式工作会导致工厂工作效率低下,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且能持续工作,持续向除杂塔中输送开松后的棉花,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包括依次连通开棉机构、除杂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开棉结构包括用于放置待开松棉花的容纳台,所述容纳台内设置有工作台和驱动工作台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打手辊,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打手辊自转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打手辊上设置有尖刺;所述除杂机构包括除杂塔体,所述除杂塔体内设置有尘笼,所述尘笼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收集机构采用旋风分离器;所述开棉机构与除杂机构之间设置有Y形管(41),所述Y形管(41)与开棉机构之间设置有筛选机构;所述Y形管(41)包括两个相同的进棉口(411)和一个出棉口(412),每一所述进棉口(411)均连接有开棉机构,所述出棉口(412)与除杂机构连接,相邻所述进棉口(411)之间为锐角,所述出棉口(412)与进棉口(411)之间呈钝角,所述Y形管(41)中设置有将其中一个进棉口(411)与出棉口(412)连通的筛选机构;所述筛选机构为铰接在相邻进棉口(411)之间的挡板(42),所述挡板(42)绕铰接点旋转后能将其中一个进棉口(411)挡住,所述Y形管(41)上设置有滑移槽(43),所述挡板(42)上设置有能在滑移槽(43)中滑动的滑块(44),所述滑块(44)从滑移槽(43)中通过后延伸至Y形管(41)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成堆的棉花先通过开棉机构进行开松处理,之后将开松后的棉花导入至除杂机构中,将其中的杂质等去除,一部分的棉絮沉积在除杂机构底部,并在收集机构中得到干净的棉花绒毛;将两部分棉花掺和后即可得到干净且蓬松的棉花。将棉花放置在容纳台中,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打手辊绕工作台转动的同时,绕其中心轴线自转,随着打手辊的转动,设置在其表面的尖刺将棉花挑起,从而起到开松的作用效果;将两个开棉机构通过Y形管与除杂机构连通;在滑移槽中滑动滑块,带动挡板在Y形管中绕铰接点活动,堵住Y形管上其中一个与开棉机构连接的端口,被堵住的开棉机构进行开棉,另一个开棉机构将已经开松完毕的棉花引入进除杂塔体中;开松完毕后的棉花在气流的带携下,向上运动,一部分棉花从除杂塔体下方掉落,另一部分质量较轻的棉花向上动作时,缠绕在尘笼上;其余的小型灰尘杂质和细小绒毛进入至旋风分离塔中,再次进行分离;最终将除杂塔体和旋风分离器中的棉花混合,得到纯净蓬松的棉花。此过程中,两个开棉机构交替开棉、交替上料,使整条生产线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Y形管是最为简单、便捷、有效的一种能将两台开棉机构同时连接在除杂机构上的实施方式,并通过滑块带动挡板,使其绕铰接点旋转之后将其中一个进棉口挡住,使另一个进棉口与出棉口连通,又因为进棉口与出棉口之间的角度为钝角,棉花在Y形管中运动时,不会随气流产生较大的转弯,从而导致棉花堆积在转弯处,造成Y形管堵塞。作为优选,所述打手辊包括打手套管和设置在打手套管内部的尖刺管件,所述尖刺管件在打手套管内设置有多块且相邻两块尖刺管件之间抵接,所述尖刺管件内设置有能向内冲、放气的抵接套管,所述抵接套管和尖刺管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体,所述打手套管上设置有供尖刺通过的第二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手辊在转动的过程中,棉花钩设在打手辊上,难以清理;将打手辊由外至内依次包括打手套管、尖刺管件和抵接套管;抵接套管具有一定弹性,通过向内充、放气,使抵接套管肿胀或缩小;当抵接套管肿胀后,向外推动尖刺管件,设置在尖刺管件上的尖刺从第二通孔中伸出;工作完毕后,抵接套管放气后缩小,尖刺从第二通孔中缩回,使打手辊表面光滑,方便将缠绕在打手辊上的棉花取下;设置在抵接套管和尖刺管件之间的弹性体在抵接套管伸缩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尖刺端部设置有弯钩,所述弯钩与尖刺之间为钝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钩设置在尖刺的端部,并与尖刺之间呈现一定的角度;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打手辊在转动的过程,弯钩能钩起更多的棉花,从而提高棉花的开松效率。作为优选,所述尖刺与弯钩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刺从第二通孔处向外伸入的过程中,若第二通孔孔径较小时,弯钩可能会与第二通孔处发生干涉;若第二通孔孔径较大,则棉花可能会从第二通孔处进入至打手辊内部。将扭力弹簧设置在尖刺和弯钩之间,尖刺从第二通孔处向内伸入时,对扭力弹簧施力,使弯钩与尖刺的中心轴线重合,方便从第二通孔处伸回;同理,从而第二通孔处伸出时,弯钩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作为优选,所述打手辊沿工作台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多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不同高度上的打手辊能对容纳台中的不同深度的棉花进行开松打散,效果更加明显;若将打手辊设置在同一高度上,则只能对同一深度处的棉花进行开松处理;而将打手辊设置在不同高度上,设置在较深处的打手辊在转动过程中,使容纳台中部的棉花蓬松且轻微向上扬起,由于棉花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所以重新落下的时间延迟,下一个打手辊从扬起的棉花中心穿过,打手辊上的尖刺尽可能多的与棉花接触,使开松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作为优选,所述除杂塔体内设置有承接盘,所述承接盘包括环形边框和设置在环形边框之间的透风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杂塔体底部设置有承接盘,气流能从透风纱中穿过,棉花不能从透风纱中穿过,其中一部分的棉花落入在承接盘上。作为优选,所述环形边框是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除杂塔体上设置有供环形边框通过的第一通槽,所述除杂塔体上设置有能与环形边框配合的环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工作一段时间后,将承接盘从第一通槽处取出后,将其上的经过除杂的棉花取下收集;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包括依次连通开棉机构、除杂机构和收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棉结构包括用于放置待开松棉花的容纳台(11),所述容纳台(11)内设置有工作台(12)和驱动工作台(12)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工作台(12)上转动连接有打手辊(13),所述工作台(1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打手辊(13)自转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打手辊(13)上设置有尖刺(135);所述除杂机构包括除杂塔体(21),所述除杂塔体(21)内设置有尘笼(22),所述尘笼(2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3);所述收集机构采用旋风分离器(61);所述开棉机构与除杂机构之间设置有Y形管(41),所述Y形管(41)与开棉机构之间设置有筛选机构;所述Y形管(41)包括两个相同的进棉口(411)和一个出棉口(412),每一所述进棉口(411)均连接有开棉机构,所述出棉口(412)与除杂机构连接,相邻所述进棉口(411)之间为锐角,所述出棉口(412)与进棉口(411)之间呈钝角,所述Y形管(41)中设置有将其中一个进棉口(411)与出棉口(412)连通的筛选机构;所述筛选机构为铰接在相邻进棉口(411)之间的挡板(42),所述挡板(42)绕铰接点旋转后能将其中一个进棉口(411)挡住,所述Y形管(41)上设置有滑移槽(43),所述挡板(42)上设置有能在滑移槽(43)中滑动的滑块(44),所述滑块(44)从滑移槽(43)中通过后延伸至Y形管(41)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包括依次连通开棉机构、除杂机构和收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棉结构包括用于放置待开松棉花的容纳台(11),所述容纳台(11)内设置有工作台(12)和驱动工作台(12)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工作台(12)上转动连接有打手辊(13),所述工作台(1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打手辊(13)自转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打手辊(13)上设置有尖刺(135);所述除杂机构包括除杂塔体(21),所述除杂塔体(21)内设置有尘笼(22),所述尘笼(2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3);所述收集机构采用旋风分离器(61);所述开棉机构与除杂机构之间设置有Y形管(41),所述Y形管(41)与开棉机构之间设置有筛选机构;所述Y形管(41)包括两个相同的进棉口(411)和一个出棉口(412),每一所述进棉口(411)均连接有开棉机构,所述出棉口(412)与除杂机构连接,相邻所述进棉口(411)之间为锐角,所述出棉口(412)与进棉口(411)之间呈钝角,所述Y形管(41)中设置有将其中一个进棉口(411)与出棉口(412)连通的筛选机构;所述筛选机构为铰接在相邻进棉口(411)之间的挡板(42),所述挡板(42)绕铰接点旋转后能将其中一个进棉口(411)挡住,所述Y形管(41)上设置有滑移槽(43),所述挡板(42)上设置有能在滑移槽(43)中滑动的滑块(44),所述滑块(44)从滑移槽(43)中通过后延伸至Y形管(41)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手辊(13)包括打手套管(131)和设置在打手套管(131)内部的尖刺管件(132),所述尖刺管件(132)在打手套管(131)内延其轴向方向设置有多块且相邻两块尖刺管件(132)之间抵接,所述尖刺管件(132)内设置有能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咏春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