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缪晨曦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携带的充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79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充气筒,包括基座壳体、空心结构、进气口、排气口、充气室、活塞、活塞杆、推杆、凹槽和压杆,所述基座壳体的内部设有空心结构,基座壳体的上表面设有多组与空心结构连通的进气口,基座壳体的侧面设有一组与空心结构连通的排气口,每组进气口通过螺纹连接一组充气室,充气室的内部设有活塞,活塞的上表面的中心设有一贯穿充气室顶部的活塞杆,且活塞杆在位于充气室上方一端设有一组推杆,推杆放置到压杆底部的凹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拆卸可组装,使用时,多组充气室共同工作,加快充气效率,拆卸后,便于携带。

An inflatable cylinder that is easy to carr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inflator, which comprises a base shell, a hollow structure,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ir chamber, piston, piston rod, a push rod, and a pressing rod is arranged inside the groove, the hollow structure of the base shell and the base shell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hollow structure and connected multiple inlet and the side surfaces of the bas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vent connected group and hollow structure, each inlet through the thread connecting a set of inflatable air chambers inside the chamber, a piston, the piston is arranged in the center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iston rod through the top of the plenum chamber, and a piston rod in the plenum chamber top end is provided with a push rod group, push rod placed in the groove at the bottom of the bar.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assembled, and when in use,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inflating chambers work together to speed up the charging efficiency, and are easy to carry after dis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充气筒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的充气筒。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给予汽车或者自行车轮胎充气的充气筒一般都是筒体比较大的充气筒,通过压力将气体充入轮胎中,而大部分充气筒由于体积较大,无法携带,还有一部分充气筒通过将筒体替换成较短的筒体,进而方便携带,而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的充气效果并不明显,即由于充气筒内部的空间较小,所容纳的空气也较少,所以需要多长工作才能完成充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充气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充气筒,包括基座壳体、空心结构、进气口、排气口、充气室、活塞、活塞杆、推杆、凹槽和压杆,所述基座壳体的内部设有空心结构,基座壳体的上表面设有多组与空心结构连通的进气口,基座壳体的侧面设有一组与空心结构连通的排气口,每组进气口通过螺纹连接一组充气室,充气室的内部设有活塞,活塞的上表面的中心设有一贯穿充气室顶部的活塞杆,且活塞杆在位于充气室上方一端设有一组推杆,推杆放置到压杆底部的凹槽中。优选的,所述活塞和充气室的内壁之间设有橡胶垫圈。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半径与所述推杆的半径相同。优选的,多组所述推杆的轴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优选的,所述排气口通过软管连接一充气阀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拆卸可组装,使用时,多组充气室共同工作,加快充气效率,拆卸后,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携带的充气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壳体、2,空心结构、3,进气口、4,排气口、5,充气室、6,活塞、7,活塞杆、8,推杆、9,凹槽、10,压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携带的充气筒,包括基座壳体1、空心结构2、进气口3、排气口4、充气室5、活塞6、活塞杆7、推杆8、凹槽9和压杆10,所述基座壳体1的内部设有空心结构2,基座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多组与空心结构2连通的进气口3,基座壳体1的侧面设有一组与空心结构2连通的排气口4,每组进气口3通过螺纹连接一组充气室5,充气室5的内部设有活塞6,活塞6的上表面的中心设有一贯穿充气室5顶部的活塞杆7,且活塞杆7在位于充气室5上方一端设有一组推杆8,推杆8放置到压杆10底部的凹槽9中;所述活塞6和充气室5的内壁之间设有橡胶垫圈;所述凹槽9的半径与所述推杆8的半径相同;多组所述推杆8的轴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排气口4通过软管连接一充气阀芯。具体使用方式:本技术工作中,基座壳体1放置到合适的位置,再将带有充气阀芯的管道连接在排气口4中,在将多组充气室5通过螺纹拧到进气口3中,在将压杆9中的凹槽10套放到各组的推杆8中,即可使用,当需要拆卸时,反之即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携带的充气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携带的充气筒,包括基座壳体(1)、空心结构(2)、进气口(3)、排气口(4)、充气室(5)、活塞(6)、活塞杆(7)、推杆(8)、凹槽(9)和压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壳体(1)的内部设有空心结构(2),基座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多组与空心结构(2)连通的进气口(3),基座壳体(1)的侧面设有一组与空心结构(2)连通的排气口(4),每组进气口(3)通过螺纹连接一组充气室(5),充气室(5)的内部设有活塞(6),活塞(6)的上表面的中心设有一贯穿充气室(5)顶部的活塞杆(7),且活塞杆(7)在位于充气室(5)上方一端设有一组推杆(8),推杆(8)放置到压杆(10)底部的凹槽(9)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充气筒,包括基座壳体(1)、空心结构(2)、进气口(3)、排气口(4)、充气室(5)、活塞(6)、活塞杆(7)、推杆(8)、凹槽(9)和压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壳体(1)的内部设有空心结构(2),基座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多组与空心结构(2)连通的进气口(3),基座壳体(1)的侧面设有一组与空心结构(2)连通的排气口(4),每组进气口(3)通过螺纹连接一组充气室(5),充气室(5)的内部设有活塞(6),活塞(6)的上表面的中心设有一贯穿充气室(5)顶部的活塞杆(7),且活塞杆(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缪晨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