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弯抗剪防震自适应型组合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700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弯抗剪防震自适应型组合连梁,包括钢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钢构件包括一体式连接的第一T型钢构件、第二T型钢构件、耗能栓和锚固栓,第一T型钢构件和第二T型钢构件结构相同呈上、下位分离且相对设置。钢筋混凝土构件包括固定成一体的复数根纵筋、复数组复合箍筋和浇筑的混凝土。采用该技术方案后,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第一T型钢构件、第二T型钢构件抗弯,利用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剪,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耗能栓,以备界面滑移耗能。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抗弯、抗剪、抗震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受力性能可靠,符合概念设计理念,可预制装配,安装高效。

Adaptive combined beam for bending, shear and shock pro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nding shear type earthquake adaptive composite coupling beam, including stee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s, steel memb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with the first T steel, second T steel, energy and bolt anchoring bolt, the first T steel and second steel structure is the same type of T the upper and lower separation and relative set.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nent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longitudinal bars fixed in one body, a plurality of composite stirrups and a pouring concrete. By adopt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for bending the first T steel, second T steel members, the shea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energy bolt, interface slip. Therefor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bending resistance, shearing resistance and earthquake resistan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liabl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conforms to the concept of conceptual design, can be prefabricated and assembled,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弯抗剪防震自适应型组合连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弯抗剪防震的自适应型组合连梁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工程的剪力墙结构体系中,连梁对耦合剪力墙、确保结构整体性与耗散能量均有贡献。随着建筑高度的增高、抗震要求的提升,市场上出现了钢-混凝土组合连梁。现有的钢-混凝土组合连梁主要为外包钢管-混凝土组合连梁,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或者工字形钢-混凝土组合连梁。其中外包钢管-混凝土组合连梁施工困难且无法保证腔内混凝土质量。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与工字形钢-混凝土组合连梁将混凝土块分割为两个部分,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该设计不利于二者的协同配合。无法充分发挥出组合结构综合利用不同材料特性的优势。上述组合连梁的混凝土与钢板部分共同参与受力,但无法充分利用二者的材料特性,且均未能实现建筑中“两阶段”的受力理念,进而导致上述组合连梁在不同工况下其适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影响其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不同工况的抗弯抗剪防震自适应型组合连梁。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弯抗剪防震自适应型组合连梁,包括钢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述钢构件包括一体式连接的第一T型钢构件、第二T型钢构件、耗能栓和锚固栓,所述第一T型钢构件和所述第二T型钢构件结构相同,呈上、下位分离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T型钢构件和第二T型钢构件分别具有第一锚固段、第二锚固段和耗能段,所述耗能段设于所述第一锚固段和所述第二锚固段之间;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包括固定成一体的复数根纵筋、复数组复合箍筋,以及对应于所述耗能段浇筑的混凝土。所述第一T型钢构件包括相垂直连接的第一水平钢翼缘板和第一竖向钢肋板,所述第一T型钢构件的横截面呈T形状,所述第二T型钢构件包括相垂直连接的第二水平钢翼缘板和第二竖向钢肋板。对应于所述耗能段的第一竖向钢肋板的两侧面上分别垂直连接有所述耗能栓;对应于所述第一锚固段和所述第二锚固段的所述第一竖向钢肋板的两侧面上分别垂直连接有所述锚固栓。对应于所述第一锚固段和所述第二锚固段的所述第一水平钢翼缘板上垂直连接有所述锚固栓。对应于所述耗能栓和/或所述锚固栓之间的所述第一竖向钢肋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耗能栓、所述锚固栓和所述通孔分别呈等分设置;所述耗能栓呈便于形变耗能的细长状,所述锚固栓的长径比比所述耗能栓小。各所述复合箍筋包括一个正方形箍筋和两个长方形箍筋,所述两个长方形箍筋沿所述第一水平钢翼缘板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且两个所述长方形箍筋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竖向钢肋板的两侧,所述正方形箍筋与所述长方形箍筋紧挨固定在一起,且所述正方形箍筋固定于所述第一竖向钢肋板和所述第二竖直钢肋板之间。所述纵筋设于所述第一水平钢翼缘板和所述第二水平钢翼缘板之间,所述复合箍筋呈封闭环状,复数组所述复合箍筋分别从所述纵筋的一端穿入,并呈等分固定绑扎于所述纵筋对应于所述耗能段的位置。对应于所述耗能段的所述第一竖向钢肋板的两侧面为具有耗能功能的粗糙界面或者涂层界面,所述涂层界面采用粘滞耗能材料。采用上述结构后,第一T型钢构件和第二T型钢构件采用分离式设计,上、下不相连,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大大解决了传统组合连梁钢构件部分分割预制混凝土土块破坏组合连梁整体性的问题。创新地利用第一T型钢构件、第二T型钢构件抗弯,利用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剪,实现了“弯、剪分离”的受力设想。且本技术具有耗能栓,以备界面滑移耗能。所以本技术具有良好抗弯、抗剪、抗震性能,为建筑工程领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工况的自适应组合连梁。且本技术受力性能可靠,符合概念设计理念,可预制装配,安装高效。进一步地,为实现“两阶段”受力,本技术在第一竖向钢肋板和第二竖向钢肋板上开设通孔形成刚性剪力键,即PBL剪力键,并在通孔之间焊接耗能栓和第一锚固栓作为柔性剪力键。由于这两种刚性强度不同的剪力键,即使在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也可实现相应不同受力和耗能机制的目的,进而降低地震对建筑框架的破坏等。这样,利用“两阶段”受力的设计理念。可实现不同层间位移下的受力机理的变化。进一步地,对应于耗能段的第一竖向钢肋板和第二竖直的两侧面通过粗糙界面处理或者涂层界面处理,以增加其耗能能力。进一步地,耗能栓相比锚固栓较为细长,尺寸较小,便于快速形变耗能。锚固栓相比长径比较小,尺寸较大,可增加锚固的可靠性。进一步地,两个长方形箍筋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竖向钢肋板或者第二竖向钢肋板的两侧,正方形箍筋固定于第一竖向钢肋板和第二竖直钢肋板之间。以此来增强中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并提高组合连梁的整体性以防止劈裂破坏最终失去组合效果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未浇筑混凝土);图2为本技术中图1所示结构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图1所示结构的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未浇筑混凝土);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已浇筑混凝土)。图中:第一T型钢构件-1;第一水平钢翼缘板-11;第一竖向钢肋板-12;第二T型钢构件-2;耗能栓-3;第一锚固栓-4;通孔-5;钢筋混凝土构件-6;纵筋-61;复数组复合箍筋-62;长方形箍筋-621;正方形箍筋-622;第二锚固栓-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5所示,本技术一种抗弯抗剪防震自适应型组合连梁,包括钢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6。所述钢构件包括通过焊接方式一体连接的第一T型钢构件1、第二T型钢构件2、耗能栓3、第一锚固栓4和第二锚固栓7。第一锚固栓4和第二锚固栓7的结构可相同。第一T型钢构件1和第二T型钢构件2结构相同,呈上、下位分离且相对设置。第一T型钢构件1包括第一水平钢翼缘板11和第一竖向钢肋板12,第一竖向钢肋板12垂直连接于第一水平钢翼缘板11上沿其长度方向中线的位置,第一T型钢构件1的横截面呈T形状。第二T型钢构件2包括第二水平钢翼缘板和第二竖向钢肋板。第二竖向钢肋板垂直连接于第二水平钢翼缘板上沿其长度方向中线的位置,第二T型钢构件2的横截面呈T形状。以图1所示的方位为参考方位,A-A所示方向为左右方向,B-B所示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一T型钢构件1和第二T型钢构件2分别具有第一锚固段、第二锚固段和耗能段,其中,第一锚固段相对设于左侧,第二锚固段相对设于右侧,耗能段相对设于左、右侧之间的中部位置。第一锚固段和第二锚固段为伸入墙肢用以锚固的部分。第一锚固段与第二锚固段的长度相近或相等,且分别与相应的墙肢的厚度相适配。根据整体建筑受力分析后,第一竖向钢肋板12对应于第一锚固段和第二锚固段的部分的两侧面上分别在水平平面上对称的设置复数根耗能栓3。第一竖向钢肋板12对应于耗能段的部分的两侧面上分别在水平平面上对称的设置复数根第一锚固栓4,此耗能栓3和此第一锚固栓4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一竖向钢肋板12的两侧面。优选地,设于同一侧面且同一区段的复数根的此耗能栓3或此第一锚固栓4呈等分布置。第二竖向钢肋板对应于第一锚固段和第二锚固段的部分的两侧面上分别在水平平面上对称的设置复数根耗能栓3,对应于耗能段的第二竖向钢肋板的两侧面上分别在水平平面上对称的设置复数根第一锚固栓4,此耗能栓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抗弯抗剪防震自适应型组合连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弯抗剪防震自适应型组合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述钢构件包括一体式连接的第一T型钢构件、第二T型钢构件、耗能栓、第一锚固栓和第二锚固栓,所述第一T型钢构件和所述第二T型钢构件结构相同,呈上、下位分离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T型钢构件和第二T型钢构件分别具有相对应设置的第一锚固段、第二锚固段和耗能段,所述耗能段设于所述第一锚固段和所述第二锚固段之间;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对应于所述耗能段设置,包括固定成一体的复数根纵筋和复数组复合箍筋,以及浇筑包覆于所述纵筋和所述复合箍筋外的混凝土,其中,所述纵筋平行设于所述第一T型钢构件和所述第二T型钢构件之间,所述复合箍筋固定绑扎于所述纵筋对应于所述耗能段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弯抗剪防震自适应型组合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述钢构件包括一体式连接的第一T型钢构件、第二T型钢构件、耗能栓、第一锚固栓和第二锚固栓,所述第一T型钢构件和所述第二T型钢构件结构相同,呈上、下位分离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T型钢构件和第二T型钢构件分别具有相对应设置的第一锚固段、第二锚固段和耗能段,所述耗能段设于所述第一锚固段和所述第二锚固段之间;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对应于所述耗能段设置,包括固定成一体的复数根纵筋和复数组复合箍筋,以及浇筑包覆于所述纵筋和所述复合箍筋外的混凝土,其中,所述纵筋平行设于所述第一T型钢构件和所述第二T型钢构件之间,所述复合箍筋固定绑扎于所述纵筋对应于所述耗能段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弯抗剪防震自适应型组合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型钢构件包括相垂直连接的第一水平钢翼缘板和第一竖向钢肋板,所述第一T型钢构件的横截面呈T形状,所述第二T型钢构件包括相垂直连接的第二水平钢翼缘板和第二竖向钢肋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弯抗剪防震自适应型组合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栓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竖向钢肋板对应于所述耗能段的部分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一锚固栓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竖向钢肋板对应于所述第一锚固段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陈海叶勇胡红松郭子雄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