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导电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的溶液化学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669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学材料制造及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低反射宽度的减反增透防眩光(ARAG)镀膜材料的制备方法。非导电可调节低反射宽度的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具有基板或膜材及沉积于基板或膜材上的交替的具有高折光和低折光含防眩光添加物的膜层,可调节低反射宽度的减反增透防眩光薄膜通过溶液化学浸渍提拉法沉积于基板的表面,通过加热固化后,形成非导电具有高透射性能和防眩光的镀膜材料。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可调节低反射宽度的减反增透镀防眩光膜玻璃具有在550纳米处透射率可达90~97%及优异的耐超声波清洗和耐物理钢化的性能,而高分子材料上的减反增透镀防眩光镀膜材料,也具有优异的耐超声波清洗和优异的机械性能。

Solution chemical preparation method of non conductive anti reflection antireflection coating material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the manufa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optical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 antireflective, antireflective and anti glare (ARAG) coating material with adjustable low reflecting width. Non conductive adjustable low reflection width antireflection antireflection film or substrate with metal and deposited on the substrate or film material anti glare coating materials of alternating film with anti glare additives and low refractive index with high refractive index, low reflection adjustable width anti reflective anti glare film surface by chemical impregnation solution the Czochralski method deposited on the substrate by heating, after curing, forming a non conductive coating material having high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and anti glare. Prepared by the invention can adjust the width of low reflection antireflection antireflection coating antiglare film with glass transmittance at 550 nm is 90 ~ 97% and excellent ultrasonic cleaning and resistance to tempering properties, and polymer materials on anti reflective coating anti glare coating material also has excellent resistance to ultrasonic cleaning an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导电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的溶液化学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材料制造及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低反射宽度的减反增透防眩光(ARAG)镀膜材料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各种显示器、电脑及电子显示触摸屏、相框及电子数码相框、汽车仪表、医疗显示器及字画的盖板材料等领域,生产具有可调节反射率、透射率和雾度的非导电镀膜材料。
技术介绍
当一束光照射到玻璃基板上,玻璃对光的透过取决于玻璃的反射R、透过T、漫反射D、散射S和吸收A五个部分,即遵从下面的方程:R+T+D+S+A=100%通常不着色的平面普通、光学或电子玻璃,它的吸收,漫反射和散射很小,可忽略不计。对于防眩光玻璃来说,其目的是尽可能地增加D或S,同时尽可能地减小(R+A)而适当地调整T。一般而言,玻璃的反射率为8%左右。普通玻璃的透过率为90%左右,它随着玻璃厚度的增加而相应减少,超白的电子玻璃透光率为可达92%左右。由于玻璃的这种“低”透光,“高”反射的性能,大大降低了其显示屏的清晰度。同时,玻璃还有眩光效果。眩光就是通常所说的“晃眼”,当光源的亮度或是背景与视野中心的亮度差较大时,就会产生眩光。眩光会使人感到刺眼,引起眼睛酸痛和视力下降,甚至可因明暗不能适应而丧失明视能力。眩光现象不仅影响观看,而且对视力健康都有影响。眩光有两种: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由高亮度光源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内所引起的眩光称为直接眩光。光源通过光泽表面(如:玻璃表面)反射进入人眼的眩光称为反射眩光。因而,有必要制作减反增透防眩光玻璃或给玻璃镀减反增透防眩光的低反射薄膜,即使玻璃表面形成减反增透的亚光漫反射表面,以增加柔和度和清晰度。上述原理同样适用于透明的高分子塑料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亚克力(PMMA)、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等。目前,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玻璃的生产,主要通过干法即真空镀膜或磁控溅射的方法,在蚀刻法得到的AG玻璃上镀减反增透膜。其优点是可以得到致密的膜层,缺点是设备成本高,工艺复杂,而且不适合大基板的镀膜。蚀刻法使用具有强腐蚀性的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此外,超声波清洗这样的镀膜,可造成膜层的损坏。对于高分子材料为基板的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而言,蚀刻法不适用,只能通过喷涂或其他方法制备AG镀膜,然后用真空镀膜或磁控溅射的方法,在AG镀膜的基础上镀减反增透膜。由于真空镀膜和磁控溅射对基材有一定的耐热要求,对于高分子塑料基材而言,应用会受到一定限制,另外附着力也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湿法即溶液化学法制备可调节低反射宽度的非导电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的方法,在制备减反增透镀膜的同时制备防眩光薄膜,通过工艺的改变,可调节低反射宽度范围,透光率宽度范围和雾度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导电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的溶液化学制备方法,非导电可调节低反射宽度的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具有基板或膜材及沉积于基板或膜材上的交替的具有高折光和低折光含防眩光添加物的膜层,可调节低反射宽度的减反增透防眩光薄膜通过溶液化学浸渍提拉法沉积于基板或膜材的表面,通过加热固化后,形成非导电具有可调节低反射宽度、反射率、透射率和雾度性能的镀膜材料。所述的非导电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的溶液化学制备方法,基板是玻璃片或高分子塑料材料,薄膜粘附在玻璃或塑料基板上,基板为单片或两片以上;在基板是玻璃片时,采用直的、弯曲的或筒状物,厚度为0.1~20毫米;优选的,玻璃基板厚度为0.2~12毫米;在基板是高分子塑料材料时,包括但不局限于亚克力、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或膜材,采用直的、弯曲的或筒状物,厚度为0.001~20毫米;优选的,基板厚度为0.05~12毫米。所述的非导电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的溶液化学制备方法,镀膜层数为偶数层,也即膜层为2,4,6,8,…时,首先镀一层非导电的具有高折射率nH1的金属氧化物或混合物,其折射率在1.6~2.6之间,第一层镀膜加热固化后,接着镀一层非导电的具有低折射率nL1,其折射率在1.36~1.55之间的物质包含防眩光的氧化物颗粒,加热固化后,即形成具有低反射高透射率的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如需增加低反射和高透射宽度,继续镀一层具有高折射率物质nH2,其折射率在1.6~2.6之间,固化后,接着再镀一层低折射率物质nL2,其折射率在1.36~1.55之间,固化后即为产品;如此反复即制备具有多偶数膜层的样品;非导电具有低折射率nL在1.36~1.55之间的物质包含防眩光的氧化物颗粒的膜层在最上层或低层;非导电具有低折射率nL在1.36~1.55之间的物质包含防眩光的氧化物颗粒的膜层是一层或两层以上。所述的非导电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的溶液化学制备方法,可生成高折射率氧化物的前驱化合物,采用醋酸锌、硝酸锌、醋酸铝、硝酸铝、醋酸铋、硝酸铋、硝酸铈、醋酸铈、M(OR1)(OR2)(OR3)(OR4)、MO(OR1)(OR2)(OR3)或M(OR1)(OR2)(OR3)(OR4)(OR5),或它们和低折射率前驱化合物的混合物;该前驱化合物溶于水或醇类,或者前驱化合物溶于水和醇类的混合溶剂,生成镀膜液,醇类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或乙二醇,或类似物;在M(OR1)(OR2)(OR3)(OR4)中,M=钛、锆或铪;R1、R2、R3、R4为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R1、R2、R3、R4相同或不同;在MO(OR1)(OR2)(OR3)中,M=钒,R1、R2、R3为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R1、R2、R3相同或不同;在M(OR1)(OR2)(OR3)(OR4)(OR5)中,M=铌或钽,R1、R2、R3、R4、R5为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R1、R2、R3、R4、R5相同或不同;可生成低折射率nL的前驱物,采用Si(OR1)(OR2)(OR3)(OR4)、R1Si(OR2)(OR3)(OR4)、R1R2Si(OR3)(OR4)或R1R2R3Si(OR4),R1、R2、R3、R4为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R1、R2、R3、R4相同或不同;前驱物溶于醇类,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和水反应,生成溶胶-凝胶镀膜液;醇类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或乙二醇,或类似物,酸为醋酸、硝酸或盐酸,或类似物,碱为氢氧化铵或氢氧化钠,或类似物;可生成低折射率nL包含防眩光氧化物颗粒的前驱化合物,采用Si(OR1)(OR2)(OR3)(OR4)、R1Si(OR2)(OR3)(OR4)、R1R2Si(OR3)(OR4)或R1R2R3Si(OR4),R1、R2、R3、R4为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R1、R2、R3、R4相同或不同或它们的混合物以及氧化物颗粒,粒度在4~300纳米之间,氧化物颗粒包括,但不局限于,氧化铝、氧化锌、稀土氧化物、二氧化硅、MO2(M=Ti,Zr,Hf)和用疏水或亲水基团处理过表面的上述氧化物或类似物;前驱物溶于或分散于醇类,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和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非导电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的溶液化学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导电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的溶液化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非导电可调节低反射宽度的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具有基板或膜材及沉积于基板或膜材上的交替的具有高折光和低折光含防眩光添加物的膜层,可调节低反射宽度的减反增透防眩光薄膜通过溶液化学浸渍提拉法沉积于基板或膜材的表面,通过加热固化后,形成非导电具有可调节低反射宽度、反射率、透射率和雾度性能的镀膜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导电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的溶液化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非导电可调节低反射宽度的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具有基板或膜材及沉积于基板或膜材上的交替的具有高折光和低折光含防眩光添加物的膜层,可调节低反射宽度的减反增透防眩光薄膜通过溶液化学浸渍提拉法沉积于基板或膜材的表面,通过加热固化后,形成非导电具有可调节低反射宽度、反射率、透射率和雾度性能的镀膜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导电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的溶液化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板是玻璃片或高分子塑料材料,薄膜粘附在玻璃或塑料基板上,基板为单片或两片以上;在基板是玻璃片时,采用直的、弯曲的或筒状物,厚度为0.1~20毫米;优选的,玻璃基板厚度为0.2~12毫米;在基板是高分子塑料材料时,包括但不局限于亚克力、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或膜材,采用直的、弯曲的或筒状物,厚度为0.001~20毫米;优选的,基板厚度为0.05~12毫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导电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的溶液化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镀膜层数为偶数层,也即膜层为2,4,6,8,…时,首先镀一层非导电的具有高折射率nH1的金属氧化物或混合物,其折射率在1.6~2.6之间,第一层镀膜加热固化后,接着镀一层非导电的具有低折射率nL1,其折射率在1.36~1.55之间的物质包含防眩光的氧化物颗粒,加热固化后,即形成具有低反射高透射率的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如需增加低反射和高透射宽度,继续镀一层具有高折射率物质nH2,其折射率在1.6~2.6之间,固化后,接着再镀一层低折射率物质nL2,其折射率在1.36~1.55之间,固化后即为产品;如此反复即制备具有多偶数膜层的样品;非导电具有低折射率nL在1.36~1.55之间的物质包含防眩光的氧化物颗粒的膜层在最上层或低层;非导电具有低折射率nL在1.36~1.55之间的物质包含防眩光的氧化物颗粒的膜层是一层或两层以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导电减反增透防眩光镀膜材料的溶液化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生成高折射率氧化物的前驱化合物,采用醋酸锌、硝酸锌、醋酸铝、硝酸铝、醋酸铋、硝酸铋、硝酸铈、醋酸铈、M(OR1)(OR2)(OR3)(OR4)、MO(OR1)(OR2)(OR3)或M(OR1)(OR2)(OR3)(OR4)(OR5),或它们和低折射率前驱化合物的混合物;该前驱化合物溶于水或醇类,或者前驱化合物溶于水和醇类的混合溶剂,生成镀膜液,醇类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或乙二醇,或类似物;在M(OR1)(OR2)(OR3)(OR4)中,M=钛、锆或铪;R1、R2、R3、R4为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R1、R2、R3、R4相同或不同;在MO(OR1)(OR2)(OR3)中,M=钒,R1、R2、R3为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R1、R2、R3相同或不同;在M(OR1)(OR2)(OR3)(OR4)(OR5)中,M=铌或钽,R1、R2、R3、R4、R5为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烷基为甲基、乙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治邦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