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军雄专利>正文

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5991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外壳,过滤装置外壳的下部开设有进气口;过滤装置外壳的上部开设有排气口;过滤装置外壳的内部按自下而上方向设置若干个串联的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优点为: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每个截面均布置有密集的气道,并且,各个气道相通,所以,待处理气体流通过时,无压力损失,大大降低系统能耗,节约运行成本。该装置为单元结构,可根据待处理气体的浓度增加或减少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数量,每个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有足够的颗粒与气体流的接触表面,确保吸附效率;颗粒滤料可实现自动换料。

Multi airway no pressure loss granular filter material adsorption fil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ulti port no pressure loss particle filter adsorption filter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lter device shell, the lower filtering device shell provided with a gas inlet; the upper filtering devic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vent port; internal filtration device shell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from bottom to top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eries multi airway no pressure loss of granular media filtration unit. Advantages: each cross-section airway no pressure loss of granular media filtration unit are arranged in dense airway, and the airway is, therefore, to be treated as gas flow out, no pressure loss, greatly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system, save the operation cost. The device is a unit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the gas to be treated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airway pressure loss no multi granular adsorption filtration unit, each of the plurality of airway pressure loss no granular adsorption filtration unit has sufficient contact surface particles and gas flow, ensure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particle filter can realize automatic refue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工业废气净化技术主要为活性炭吸附过滤技术。活性炭吸附过滤是指:活性炭颗粒在固定容器内堆积后自然形成活性炭层,然后,使气流通过活性炭层进行吸附。该种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气流通过活性炭层时压力损失巨大,使得吸附系统的能耗巨大,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每个截面均布置有密集的气道,并且,各个气道相通,所以,待处理气体流通过时,无压力损失,大大降低系统能耗,节约运行成本。该装置为单元结构,可根据待处理气体的浓度增加或减少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数量,每个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有足够的颗粒与气体流的接触表面,确保吸附效率;此外,颗粒滤料可实现自动换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正面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侧面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侧面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正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外壳1,过滤装置外壳1的下部开设有进气口2;过滤装置外壳1的上部开设有排气口3;过滤装置外壳1的内部按自下而上方向设置若干个串联的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4;在图1中,共有4个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串联,分别为第1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4.1、第2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4.2、第3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4.3和第4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4.4。当然,实际应用中,根据过滤气体的量以及过滤精度要求,可灵活调整串联的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数量。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以图1为例,对气体吸附过滤的流程为:1、待处理气体从进气口2流入到吸附腔体的第1个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2、经第1个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对气体进行吸附净化后,再流入到串连的第2个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依此类推,直到经第4个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吸附过滤后,从排气口3排出净化后的气体。本技术涉及到的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其结构为: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4包括:吸附过滤腔体,吸附过滤腔体的内部通过板材分隔为若干个平行的气道,每个气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气孔和排气孔;每个气道的侧壁即为气道板材,气道板材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长条形通气孔;布置有气道板材的吸附过滤腔体按自上而下方向填充吸附颗粒滤料。因此,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每个截面均布置有密集的气道,并且,各个气道相通,所以,待处理气体流通过时,无压力损失,大大降低系统能耗,节约运行成本。该装置为单元结构,可根据待处理气体的浓度增加或减少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数量,每个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有足够的颗粒与气体流的接触表面,确保吸附效率。基于上述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原理,下面介绍两种具体的吸附过滤单元实施例:实施例一:参见图2-图3,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包括吸附过滤骨架以及吸附颗粒滤料;吸附过滤骨架包括若干个一体模切成型的片材5;每个片材上,每隔设定距离形成截面为梯形的梯形凸起5.1,在轴向上,梯形凸起为弯曲条状;将片材按自下而上方向,依次记为第1片材、第2片材…第n片材;其中,n为自然数;首先,在最底部放置梯形凸起朝下的第1片材,然后,在第1片材的上面放置梯形凸起朝上的第2片材,使第1片材的梯形凸起和第2片材的梯形凸起对扣到一起,形成截面为六边形的第1层弯曲气道;然后,在第2片材的上面叠加对称的第3片材和第4片材,使第3片材和第4片材的梯形凸起对扣后,形成截面为六边形的第2层弯曲气道;如此不断类推,即形成具有多层弯曲气道的吸附过滤骨架;此外,每个片材的梯形凸起均包括横边以及位于横边两侧的左斜边和右斜边;左斜边和右斜边沿轴向均匀布置有若干个长条形排气孔,长条形排气孔用于将气流从一个弯曲气道引向相邻的弯曲气道,进而降低压损;最后,吸附过滤骨架按由上而下方向填充吸附颗粒滤料。实际应用中,为保证片材堆叠的强度,每个片材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安装孔;各个不同高度的片材堆叠后,采用连接杆,依次穿过各个片材的安装孔,进而将各个片材串连固定起来。另外,吸附过滤骨架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铝材质或塑料材质。实施例二: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包括吸附过滤骨架以及吸附颗粒滤料;吸附过滤骨架包括:底板6.1、前侧板6.2、后侧板6.3以及端板6.4;底板6.1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前侧板6.2和后侧板6.3;底板6.1的端部固定安装端板6.4;前侧板6.2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高度方向为Z方向;在前侧板6.2上,按自下而上方向,即,沿Z方向,依次开设有第1层菱形通孔、第2层菱形通孔…第n层菱形通孔;其中,n为自然数;第1层菱形通孔包括X方向等间距设置的第1-1菱形通孔、第1-2菱形通孔…第1-m菱形通孔;其中,m为自然数;第2层菱形通孔包括X方向等间距设置的第2-1菱形通孔、第2-2菱形通孔…第2-m菱形通孔;依此类推,第n层菱形通孔包括X方向等间距设置的第n-1菱形通孔、第n-2菱形通孔…第n-m菱形通孔;并且,第2层中的每个菱形通孔位于第1层中相邻菱形通孔的间隙中;第3层菱形通孔的排列方式与第1层菱形通孔的排列方式相同;第4层菱形通孔的排列方式与第2层菱形通孔的排列方式相同;以此类推;后侧板6.3开设有与前侧板6.2的菱形通孔对应的菱形通孔;对于前侧板和后侧板中的每一对菱形通孔,均插入角铁,角铁的左右斜侧边均匀开设有长条形通孔,由此形成吸附过滤骨架;最后,吸附过滤骨架按由上而下方向填充吸附颗粒滤料。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当将多个吸附过滤单元叠加到一起后,只要在最底层吸附过滤单元的底部设置排料口,排料口在螺旋杆的驱动下,可实现颗粒滤料的便携排出,再从上部加入新的颗粒滤料,即可实现颗粒滤料的自动换料功能。本技术提供的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每个截面均布置有密集的气道,并且,各个气道相通,所以,待处理气体流通过时,无压力损失,大大降低系统能耗,节约运行成本。该装置为单元结构,可根据待处理气体的浓度增加或减少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的数量,每个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有足够的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装置外壳(1),所述过滤装置外壳(1)的下部开设有进气口(2);所述过滤装置外壳(1)的上部开设有排气口(3);所述过滤装置外壳(1)的内部按自下而上方向设置若干个串联的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4);其中,所述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4)包括:吸附过滤腔体,所述吸附过滤腔体的内部通过板材分隔为若干个平行的气道,每个所述气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气孔和排气孔;每个所述气道的侧壁即为气道板材,所述气道板材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长条形通气孔;布置有气道板材的吸附过滤腔体按自上而下方向填充吸附颗粒滤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装置外壳(1),所述过滤装置外壳(1)的下部开设有进气口(2);所述过滤装置外壳(1)的上部开设有排气口(3);所述过滤装置外壳(1)的内部按自下而上方向设置若干个串联的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4);其中,所述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4)包括:吸附过滤腔体,所述吸附过滤腔体的内部通过板材分隔为若干个平行的气道,每个所述气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气孔和排气孔;每个所述气道的侧壁即为气道板材,所述气道板材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长条形通气孔;布置有气道板材的吸附过滤腔体按自上而下方向填充吸附颗粒滤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气道无压损颗粒滤料吸附过滤单元包括吸附过滤骨架以及吸附颗粒滤料;所述吸附过滤骨架包括若干个一体模切成型的片材(5);每个所述片材上,每隔设定距离形成截面为梯形的梯形凸起(5.1),在轴向上,梯形凸起为弯曲条状;将片材按自下而上方向,依次记为第1片材、第2片材…第n片材;其中,n为自然数;首先,在最底部放置梯形凸起朝下的第1片材,然后,在第1片材的上面放置梯形凸起朝上的第2片材,使第1片材的梯形凸起和第2片材的梯形凸起对扣到一起,形成截面为六边形的第1层弯曲气道;然后,在第2片材的上面叠加对称的第3片材和第4片材,使第3片材和第4片材的梯形凸起对扣后,形成截面为六边形的第2层弯曲气道;如此不断类推,即形成具有多层弯曲气道的吸附过滤骨架;此外,每个所述片材的梯形凸起均包括横边以及位于所述横边两侧的左斜边和右斜边;所述左斜边和所述右斜边沿轴向均匀布置有若干个长条形排气孔,所述长条形排气孔用于将气流从一个弯曲气道引向相邻的弯曲气道,进而降低压损;最后,所述吸附过滤骨架按由上而下方向填充所述吸附颗粒滤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雄张恒
申请(专利权)人:张军雄张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澳大利亚,AU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