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铜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及蓄水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571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及蓄水方法,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雨水通过微流道和支干道汇流至主干道,主干道中的一部分雨水流入第一蓄水池,主干道中的另一部分雨水流入第二蓄水池;降雨后将多个盖板覆盖于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通过第一水泵从进水口向带轮水箱内注入第一蓄水池或第二蓄水池中的雨水;通过第二水泵从带轮水箱内抽水对园林植被的叶面或地表进行浇水;园林植被叶面或地表吸收后的余水通过微流道和支干道汇流至主干道,主干道中的一部分余水流入第一蓄水池,主干道中的另一部分余水流入第二蓄水池。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具有蓄水系统,而且对园林植被灌溉的余水再次存储利用,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收集存储再利用。

Landscaping water storage system and storage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andscaping water storage system and a storage method thereof, relat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andscape greening. The method includes: water through the micro channel bus to the main roads and branch roads, the main roa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rainwater inflow reservoir, another part of the rainwater flowing into the reservoir second main road; after the rainfall will be more cover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reservoir reservoir; through the first pump into the first or second reservoir reservoir the water from the water inlet to the water tank through a belt wheel; second water pump from the water tank to the pump pulley or the surface of the garden vegetation leaf water garden watering; vegetation leaf or surface absorbed through the micro channel bus to the main roads and branch roads, the main roa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residual water flows into the reservoir, the main road in another part of the water flow into the reservoir more than second. The invention not only has a water storage system, but also stores and uses the residual water from the irrigation of the garden vegetation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llection, storage and reuse of the water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及蓄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绿化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及蓄水方法。
技术介绍
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但是,在园林绿化设施中,园林植被灌溉用水造成浪费的水源占有很大比例,即给植被供水一般是利用水泵抽水、浇灌,其出水量大,对不同的灌溉目标进行浇水灌溉时,出水量较多,致使多余的水白白流失掉,不利于节约水资源,同时,园林不具有蓄水能力,大量雨水降落到地面后,汇集成溪流排出,并很快渗入地下,无法供园林植被浇灌使用。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园林植被灌溉用水浪费大,且园林缺少蓄水系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及蓄水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园林植被灌溉用水浪费大,且园林缺少蓄水系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包括:流水道、蓄水池、移动浇灌装置、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流水道包括:分别设置在园林区两相对边缘的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设置在园林植被行间的支干道,且所述支干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干道和所述第二主干道连通;以及设置在园林植被边缘的微流道,且所述微流道的一端与所述支干道连通,所述微流道的另一端靠近园林植被;所述蓄水池包括:设置在园林区两相对边缘的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与所述第一主干道连通,所述第二蓄水池与所述第二主干道连通,所述第一蓄水池和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顶面上均设置有插槽;所述第一蓄水池和所述第二蓄水池上均设置有多块盖板,所述盖板下方设置有插板,所述盖板上方设置有拉环,所述插板和所述拉环位于所述盖板的同一端部,所述插板与所述插槽匹配;所述第一蓄水池和所述第二蓄水池内部均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移动浇灌装置包括:带轮水箱、设置在所述带轮水箱内部的过滤网,以及设置在所述带轮水箱内部且位于所述过滤网下方的第二水泵;位于所述过滤网上方的所述带轮水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蓄水池内的第一水泵上的水管或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第一水泵上的水管连通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水泵上的水管从位于所述过滤网下方的所述带轮水箱穿出;所述湿度传感器埋设在园林植被周围的地下;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较佳地,位于所述过滤网下方的所述带轮水箱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且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较佳地,位于所述带轮水箱外部的所述第二水泵上的水管连接有喷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园林绿化蓄水方法,包括:雨水通过微流道和支干道汇流至主干道,主干道中的一部分雨水流入第一蓄水池,主干道中的另一部分雨水流入第二蓄水池;降雨后将多个盖板覆盖于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通过第一水泵从进水口向带轮水箱内注入第一蓄水池或第二蓄水池中的雨水;通过第二水泵从带轮水箱内抽水对园林植被的叶面或地表进行浇水;园林植被叶面或地表吸收后的余水通过微流道和支干道汇流至主干道,主干道中的一部分余水流入第一蓄水池,主干道中的另一部分余水流入第二蓄水池。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及蓄水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雨水收集至蓄水池,再将蓄水池中的雨水过滤后存入带轮水箱,然后通过带轮水箱中过滤后的雨水对园林植被进行灌溉,最后灌溉余水再次回流至蓄水池,即本专利技术不但具有蓄水系统,而且对园林植被灌溉的余水再次存储利用,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收集、存储和再利用;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微流道、支干道和主干道,保证了雨水和余水的高效收集;本专利技术中的蓄水池上设置的盖板,可以减少水份的蒸发,且由于蓄水池通常较大,因此通过多个窄盖板作为蓄水池的盖子,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本专利技术通过带轮水箱对园林植被进行浇灌,灵活性好,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中流水道和蓄水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中盖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中移动浇灌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园林绿化蓄水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中流水道和蓄水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中盖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中移动浇灌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流水道、蓄水池、移动浇灌装置、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具体地,流水道包括:分别设置在园林区两相对边缘的第一主干道11和第二主干道12;设置在园林植被行间的支干道13,且支干道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干道11和第二主干道12连通;以及设置在园林植被边缘的微流道14,且微流道14的一端与支干道13连通,微流道14的另一端靠近园林植被。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微流道、支干道和主干道,保证了雨水和余水的高效收集。具体地,蓄水池包括:设置在园林区两相对边缘的第一蓄水池21和第二蓄水池22,第一蓄水池21与第一主干道11连通,第二蓄水池22与第二主干道12连通,第一蓄水池21和第二蓄水池2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顶面上均设置有插槽23;第一蓄水池21和第二蓄水池22上均设置有多块盖板24,盖板24下方设置有插板241,盖板24上方设置有拉环242,插板241和拉环242位于盖板24的同一端部,插板241与插槽23匹配;第一蓄水池21和第二蓄水池22内部均设置有第一水泵2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蓄水池21和第二蓄水池22分别位于第一主干道11和第二主干道12的外侧,即远离园林植被的方向为外侧。并且插槽23也设置在第一蓄水池21和第二蓄水池22的外侧。需要说明的是,盖板24的长度与第一蓄水池21和第二蓄水池22的宽度匹配,插槽23的宽度与插板241的厚度匹配,多个盖板24的总长度与蓄水池的中长度匹配。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蓄水池上设置的盖板,可以减少水份的蒸发,且由于蓄水池通常较大,因此通过多个窄盖板作为蓄水池的盖子,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具体地,移动浇灌装置包括:带轮水箱31、设置在带轮水箱31内部的过滤网32,以及设置在带轮水箱31内部且位于过滤网32下方的第二水泵33;位于过滤网32上方的带轮水箱31上设置有与第一蓄水池21内的第一水泵25上的水管或第二蓄水池22内的第一水泵25上的水管连通的进水口;第二水泵33上的水管从位于过滤网32下方的带轮水箱31穿出;湿度传感器埋设在园林植被周围的地下;第一水泵25、第二水泵33和湿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较佳地,位于所述过滤网32下方的带轮水箱31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34,且水位传感器34与控制器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带轮水箱对园林植被进行浇灌,灵活性好,实用性强,且用于灌溉的水是经过过滤的,保证了灌溉用水无杂质。较佳地,位于带轮水箱31外部的第二水泵33上的水管连接有喷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雨水收集至蓄水池,再将蓄水池中的雨水过滤后存入带轮水箱,然后通过带轮水箱中过滤后的雨水对园林植被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及蓄水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水道、蓄水池、移动浇灌装置、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流水道包括:分别设置在园林区两相对边缘的第一主干道(11)和第二主干道(12);设置在园林植被行间的支干道(13),且所述支干道(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干道(11)和所述第二主干道(12)连通;以及设置在园林植被边缘的微流道(14),且所述微流道(14)的一端与所述支干道(13)连通,所述微流道(14)的另一端靠近园林植被;所述蓄水池包括:设置在园林区两相对边缘的第一蓄水池(21)和第二蓄水池(22),所述第一蓄水池(21)与所述第一主干道(11)连通,所述第二蓄水池(22)与所述第二主干道(12)连通,所述第一蓄水池(21)和所述第二蓄水池(2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顶面上均设置有插槽(23);所述第一蓄水池(21)和所述第二蓄水池(22)上均设置有多块盖板(24),所述盖板(24)下方设置有插板(241),所述盖板(24)上方设置有拉环(242),所述插板(241)和所述拉环(242)位于所述盖板(24)的同一端部,所述插板(241)与所述插槽(23)匹配;所述第一蓄水池(21)和所述第二蓄水池(22)内部均设置有第一水泵(25);所述移动浇灌装置包括:带轮水箱(31)、设置在所述带轮水箱(31)内部的过滤网(32),以及设置在所述带轮水箱(31)内部且位于所述过滤网(32)下方的第二水泵(33);位于所述过滤网(32)上方的所述带轮水箱(3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蓄水池(21)内的第一水泵(25)上的水管或所述第二蓄水池(22)内的第一水泵(25)上的水管连通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水泵(33)上的水管从位于所述过滤网(32)下方的所述带轮水箱(31)穿出;所述湿度传感器埋设在园林植被周围的地下;所述第一水泵(25)、所述第二水泵(33)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绿化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水道、蓄水池、移动浇灌装置、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流水道包括:分别设置在园林区两相对边缘的第一主干道(11)和第二主干道(12);设置在园林植被行间的支干道(13),且所述支干道(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干道(11)和所述第二主干道(12)连通;以及设置在园林植被边缘的微流道(14),且所述微流道(14)的一端与所述支干道(13)连通,所述微流道(14)的另一端靠近园林植被;所述蓄水池包括:设置在园林区两相对边缘的第一蓄水池(21)和第二蓄水池(22),所述第一蓄水池(21)与所述第一主干道(11)连通,所述第二蓄水池(22)与所述第二主干道(12)连通,所述第一蓄水池(21)和所述第二蓄水池(2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顶面上均设置有插槽(23);所述第一蓄水池(21)和所述第二蓄水池(22)上均设置有多块盖板(24),所述盖板(24)下方设置有插板(241),所述盖板(24)上方设置有拉环(242),所述插板(241)和所述拉环(242)位于所述盖板(24)的同一端部,所述插板(241)与所述插槽(23)匹配;所述第一蓄水池(21)和所述第二蓄水池(22)内部均设置有第一水泵(25);所述移动浇灌装置包括:带轮水箱(31)、设置在所述带轮水箱(31)内部的过滤网(32),以及设置在所述带轮水箱(31)内部且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梅珍贺方翔吴西永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学院贺方翔吴西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