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536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及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及位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的金属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包括露出于所述舌板表面的接触部及固持于所述基座内的固持部,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均包括位于外侧的接地端子及位于接地端子内侧的电源端子,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与所述金属片电性连接,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上下相对的一对接地端子中仅一者自其固持部向外延伸形成焊接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TypeC连接器具有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夹持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的金属片及射出成型于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及金属片外的第一绝缘本体,其中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接地端子与所述金属片相对的表面互相接触,然各接地端子均向后延伸形成有焊接脚在焊接于电路板上后容易与电源端子的焊接脚的焊锡触碰接触而发生短路的风险。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上下相对的接地端子及上下相对的电源端子共用焊接部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及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及位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的金属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包括露出于所述舌板表面的接触部及固持于所述基座内的固持部,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均包括位于外侧的接地端子及位于接地端子内侧的电源端子,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与所述金属片电性连接,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上下相对的一对接地端子中仅一者自其固持部向外延伸形成焊接部。进一步地,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的电源端子与所述金属片电性连接,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上下相对的一对电源端子中仅一者自其固持部向外延伸形成焊接部。进一步地,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焊接部。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片包括分离设置的若干遮蔽片,若干所述遮蔽片包括位于外侧的一对第一遮蔽片,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外侧的一对第一接地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外侧的一对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一遮蔽片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于对应的第一接地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片进一步包括位于一对所述第一遮蔽片内侧的相互分离设置的一对第二遮蔽片,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一对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内侧的一对第一电源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一对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内侧的一对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二遮蔽片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于对应的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均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各信号端子均包括自其固持部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各信号端子向后延伸形成的所述焊接部与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向后延伸形成的所述焊接部依次交错设置并排列成一排。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端子延伸出的焊接部与所述接地端子延伸出的焊接部相邻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延伸出的焊接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信号端子延伸出的相邻的焊接部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防水胶板,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所述基部包括前端基部及位于前端基部后方的后端基部,所述前端基部与所述后端基部之间分隔有间隙,所述防水胶板液态灌胶凝固成型于所述间隙内。进一步地,所述后端基部的上端延伸有三个间隔设置的凸块及位于这三个间隔设置的凸块之间的卡持口,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上壁,所述上壁的后端中间位置弯折有一对固持片,所述固持片卡持于所述卡持口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电连接器设有上排导电端子及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分别与所述金属片电性连接,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上下相对的一对接地端子中仅一者自其固持部向外延伸形成焊接部及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上下相对的一对电源端子中仅一者自其固持部向外延伸形成焊接部,即上下相对的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共用一个焊接部从而扩大了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延伸出的焊接部之间的距离,节省了电连接器焊接至电路板上的焊接空间也可以防止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延伸出的焊接部焊接至电路板上时的焊锡搭接造成短路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3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去除第二绝缘本体后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8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0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及金属片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图10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图12是图1A-A线的剖视图。图13是图1B-B线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端子模组200收容空间300绝缘本体1基座11舌板12第一绝缘本体13基部130前端基部131后端基部132凸块1321卡持口1322第一舌板133镂空部1331间隙134第二绝缘本体14导电端子2上排导电端子21第一接地端子211第一电源端子212第一接触部213第一固持部214第一焊接部215下排导电端子22第二接地端子221第二电源端子222第二接触部223第二固持部224第二焊接部225金属片3第一遮蔽片31第二遮蔽片32遮蔽壳体4上壁41固持脚411固持片412下壁42侧壁43防水胶板5缺口60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3介绍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定义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的端口为插接端。界定插接端为前端,插接方向为前后方向。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端子模组200、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200外的遮蔽壳体4及防水胶板5。所述端子模组2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两排导电端子2及位于两排导电端子2之间的金属片3。请参照图3至图9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所述基座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绝缘本体1进一步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3及第二绝缘本体14。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3包括基部130及自所述基部130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133。所述基部130包括前端基部131及位于前端基部后方的后端基部132,所述前端基部131与所述后端基部132之间分隔有间隙134。所述后端基部132的上端延伸有三个间隔设置的凸块1321及位于这三个间隔设置的凸块1321之间的卡持口1322。所述第一舌板133包括若干向下贯通的镂空部1331。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4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3一体射出成型。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4填充所述第一舌板133的镂空部1331。所述第一舌板133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4共同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的舌板12。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3的基部130即为所述绝缘本体1的基座11。请参照图10至图11所示,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上排导电端子21及下排导电端子22。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1和所述下排导电端子22的数量相同。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1与所述下排导电端子22的排列顺序相反,从而使所述电连接器100支持正向和反向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配合。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1包括位于外侧的一对第一接地端子211、位于一对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及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及位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的金属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包括露出于所述舌板表面的接触部及固持于所述基座内的固持部,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均包括位于外侧的接地端子及位于接地端子内侧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与所述金属片电性连接,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上下相对的一对接地端子中仅一者自其固持部向外延伸形成焊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及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及位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的金属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包括露出于所述舌板表面的接触部及固持于所述基座内的固持部,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均包括位于外侧的接地端子及位于接地端子内侧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与所述金属片电性连接,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上下相对的一对接地端子中仅一者自其固持部向外延伸形成焊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的电源端子与所述金属片电性连接,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上下相对的一对电源端子中仅一者自其固持部向外延伸形成焊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焊接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包括分离设置的若干遮蔽片,若干所述遮蔽片包括位于外侧的一对第一遮蔽片,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外侧的一对第一接地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外侧的一对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一遮蔽片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于对应的第一接地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进一步包括位于一对所述第一遮蔽片内侧的相互分离设置的一对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
申请(专利权)人: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