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5179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包含颜料(A)、染料(B)、碱可溶性树脂(C)、含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D)、光起始剂(E)、化合物(F)以及溶剂(G),其中光起始剂(E)以及化合物(F)具有特定结构,可有效提升由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得的彩色滤光片的耐溅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耐溅镀性较佳的彩色滤光片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形成的彩色滤光片与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彩色滤光片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彩色液晶显示器、彩色传真机、彩色摄影机等办公器材的领域。随着市场需求日渐扩大,彩色滤光片的制作技术亦趋向多样化,目前已开发染色法、印刷法、电镀法以及分散法等制造方法,其中以分散法为主流制程。分散法的制程是先将着色颜料分散于感光性树脂中,再将该感光性树脂涂布于玻璃基板上,经过曝光、显像等步骤,即可制得特定图案。经重复三次操作,即可制得红色(R),绿色(G)及蓝色(B)的像素着色层的图案,之后视需要可于像素着色层的图案上施加保护膜。用于分散法制程中的感光性树脂如日本特开平6-95211号公报及特开平8-183819号公报所揭示者,例如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成分所聚合而成的共聚物,其是作为感光性树脂的碱可溶性树脂。然而,于彩色滤光片的制造过程中,需经历多次热处理步骤,如红色(R),绿色(G)及蓝色(B)等像素着色层图案形成后的后烤(post-bake)步骤及透明导电膜(ITO膜)的形成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包含:颜料(A);染料(B);碱可溶性树脂(C);含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D);光起始剂(E),其中该光起始剂(E)包含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光起始剂(E‑1);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F);以及溶剂(G),且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6 TW 1051058891.一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包含:颜料(A);染料(B);碱可溶性树脂(C);含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D);光起始剂(E),其中该光起始剂(E)包含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光起始剂(E-1);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F);以及溶剂(G),且其特征在于在式(I)中,E1、E2、E3、E4、E5、E6、E7及E8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碳数为1至20的烷基、COE16、OE17、卤素原子、NO2或或E1及E2、E2及E3、E3及E4、E5及E6、E6及E7或E7及E8分别独立代表经取代的碳数为2至10的烯基;或E1及E2、E2及E3、E3及E4、E5及E6、E6及E7或E7及E8分别独立地共同代表-(CH2)p-W-(CH2)q-;或E1及E2、E2及E3、E3及E4、E5及E6、E6及E7或E7及E8分别独立地共同代表其中至少一E1及E2、E2及E3、E3及E4、E5及E6、E6及E7或E7及E8为E9、E10、E11及E12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碳数为1至20的烷基,该碳数为1至20的烷基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苯基、卤素原子、CN、OH、SH、碳数为1至4的烷氧基、(CO)OH或(CO)O(R1),其中R1代表碳数为1至4的烷基;或E9、E10、E11及E12分别独立地代表未经取代的苯基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的苯基,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碳数为1至6的烷基、卤素原子、CN、OE17、SE18或NE19E20;或E9、E10、E11及E12分别独立地代表卤素原子、CN、OE17、SE18、SOE18、SO2E18或NE19E20,其中该等取代基OE17、SE18或NE19E20是未经或经由该等基团E17、E18、E19及/或E20与萘环的一个碳原子形成五元环或六元环;或E9、E10、E11及E12分别独立地代表COE16或NO2;W代表O、S、NE26或单键,p代表0至3的整数,q代表1至3的整数,Z1代表CO或单键;E13代表碳数为1至20的烷基,该碳数为1至20的烷基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其中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卤素原子、E17、COOE17、OE17、SE18、CONE19E20、NE19E20、PO(OCkH2k+1)2或或E13代表碳数为2至20的烷基,该碳数为2至20的烷基其间杂有一或多个O、S、SO、SO2、NE26或CO;或E13代表碳数为2至12的烯基,该碳数为2至12的烯基其是未经间杂或间杂有一或多个O、CO或NE26,其中该经间杂且碳数为2至20的烷基及该未经间杂或经间杂的碳数为2至12的烯基是未经取代或经至少一卤素原子取代;或E13代表碳数为4至8的环烯基、碳数为2至12的炔基、或未经间杂或间杂有一或多个O、S、CO或NE26的碳数为3至10的环烷基;或E13代表苯基或萘基,且该苯基或该萘基各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其中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OE17、SE18、NE19E20、COE16、CN、NO2、卤素原子、碳数为1至20的烷基、碳数为1至4的卤代烷基,间杂有一或多个O、S、CO或NE26且碳数为2至20的烷基;或该苯基或该萘基各经碳数为3至10的环烷基取代或各经间杂有一或多个O、S、CO或NE26且碳数为3至10的环烷基取代;k代表1至10的整数;E14代表氢原子、碳数为3至8的环烷基、碳数为2至5的烯基、碳数为1至20的烷氧基或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的碳数为1至20的烷基,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卤素原子、苯基、碳数为1至20的烷基苯基或CN;或E14代表苯基或萘基,其各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碳数为1至6的烷基、碳数为1至4的卤代烷基、卤素原子、CN、OE17、SE18及/或NE19E20;或E14代表碳数为3至20的杂芳基、碳数为1至8的烷氧基、苄氧基或苯氧基,该苄氧基及该苯氧基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碳数为1至6的烷基、碳数为1至4的卤代烷基及/或卤素原子;E15代表碳数为6至20的芳香基或碳数为3至20的杂芳基,其各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苯基、卤素原子、碳数为1至4的卤代烷基、CN、NO2、OE17、SE18、NE19E20、PO(OCkH2k+1)2、与SO键结且碳数为1至10的烷基、与SO2键结且碳数为1至10的烷基、间杂有一或多个O、S或NE26且碳数为2至20的烷基;或其各经碳数为1至20的烷基取代,其中该碳数为1至20的烷基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卤索原子、COOE17、CONE19E20、苯基、碳数为3至8的环烷基、碳数为3至20的杂芳基、碳数为6至20的芳氧基羰基、碳数为3至20的杂芳氧基羰基、OE17、SE18或NE19E20;或E15代表氢原子、碳数为2至12的烯基、未经间杂或间杂有一或多个O、CO或NE26且碳数为3至8的环烷基;或E15代表碳数为1至20的烷基,该碳数为1至20的烷基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卤素原子、OE17、SE18、碳数为3至8的环烷基、碳数为3至20的杂芳基、碳数为6至20的芳氧基羰基、碳数为3至20的杂芳氧基羰基、NE19E20、COOE17、CONE19E20、PO(OCkH2k+1)2、苯基,其中该碳数为1至20的烷基是经苯基取代,且该苯基是经卤素原子、碳数为1至20的烷基、碳数为1至4的卤代烷基、OE17、SE18或NE19E20取代;或E15代表碳数为2至20的烷基,该碳数为2至20的烷基是间杂有一或多个O、SO或SO2,该经间杂且碳数为2至20的烷基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卤索原子、OE17、COOE17、CONE19E20、苯基或经OE17、SE18或NE19E20取代的苯基;或E15代表碳数为2至20的烷酰基或苯甲酰基,其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碳数为1至6的烷基、卤素原子、苯基、OE17、SE18或NE19E20;或E15代表未经取代或经至少一OE17取代的萘甲酰基或是碳数为3至14的杂芳基羰基;或E15代表碳数为2至12的烷氧基羰基,该碳数为2至12的烷氧基羰基是未经间杂或经至少一O间杂,其中该经间杂或未经间杂且碳数为2至12的烷氧基羰基是未经取代或经至少一羟基取代;或E15代表苯氧基羰基,该苯氧基羰基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碳数为1至6的烷基、卤索原子、碳数为1至4的卤代烷基、苯基、OE17、SE18或NE19E20;或E15代表CN、CONE19E20、NO2、碳数为1至4的卤代烷基、S(O)r-R2、与S(O)r键结的苯基,其中该与S(O)r键结的苯基是未经取代或经碳数为1至12的烷基或SO2-R2取代,且R2代表碳数为1至6的烷基;或E15代表与SO2O键结的苯基、二苯基膦酰基或二(R3)-膦酰基,其中该与SO2O键结的苯基是未经取代或经碳数为1至12的烷基取代,且R3代表碳数为1至4的烷氧基;r表示1至2的整数;E′14代表具有针对E14定义中其中的一者;E′15代表具有针对E15定义中其中的一者;Z2代表O、S、SO或SO2;Z3代表O、CO、S或单键;E16代表碳数为6至20的芳基或碳数为3至20的杂芳基,其各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苯基、卤素原子、碳数为1至4的卤代烷基、CN、NO2、OE17、SE18、NE19E20、间杂有一或多个O、S或NE26且碳数为1至20的烷基,或者碳数为1至20的烷基,其中该碳数为1至20的烷基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其中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卤素原子、COOE17、CONE19E20、苯基、碳数为3至8的环烷基、碳数为3至20的杂芳基、碳数为6至20的芳氧基羰基、碳数为3至20的杂芳氧基羰基、OE17、SE18或NE19E20;或E16代表氢原子或碳数为1至20的烷基,其中该碳数为1至20的烷基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卤素原子、苯基、OH、SH、CN、碳数为3至6的烯氧基、OCH2CH2CN、OCH2CH2(CO)O(R1)、O(CO)-(R1)、O(CO)-苯基或(CO)OH或(CO)O(R1);或E16代表碳数为2至12的烷基,该2至12的烷基是间杂有一或多个O、S或NE26;或E16代表(CH2CH2O)n+1H、(CH2CH2O)n(CO)-(R4)、碳数为2至12的烯基或碳数为3至8的环烷基,其中R4代表碳数为1至8的烷基;或E16代表经SE18取代的苯基,其中E18代表键结至该COE16所附接的该咔唑部份的该苯基或该萘基环的单键;n代表1至20的整数;E17代表氢原子、苯基-R5、碳数为1至20的烷基,其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卤素原子、OH、SH、CN、碳数为3至6的烯氧基、OCH2CH2CN、OCH2CH2(CO)O(R1)、O(CO)-(R1)、O(CO)-(R6)、与O(CO)键结的苯基、(CO)OH、(CO)O(R1)、碳数为3至20的环烷基、SO2-(R7)、O(R7)或经至少一O间杂且碳数为3至20的环烷基,其中R5代表碳数为1至3的烷基,R6代表碳数为2至4的烯基,且R7代表碳数为1至4的卤代烷基;或E17代表碳数为2至20的烷基,且该碳数为2至20的烷基是间杂有一或多个O、S或NE26;或E17代表(CH2CH2O)n+1H、(CH2CH2O)n(CO)-(R4)、碳数为1至8的烷酰基、碳数为2至12的烯基、碳数为3至6的烯酰基或碳数为3至20的环烷基,其是未经间杂或间杂有一或多个O、S、CO或NE26;或E17代表碳数为1至8的烷基与碳数为3至10的环烷基键结所形成的基团,且该基团是未经间杂或经至少一O间杂;或E17代表苯甲酰基,该苯甲酰基是未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碳数为1至6的烷基、卤素原子、OH或碳数为1至3的烷氧基;或E17代表苯基、萘基或碳数为3至20的杂芳基,其各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卤素原子、OH、碳数为1至12的烷基、碳数为1至12的烷氧基、CN、NO2、苯基-R8、苯氧基、碳数为1至12的烷基硫基、苯基硫基、N(R9)2、二苯基-氨基或其中R8代表碳数为1至3的烷氧基,且R9代表碳数为1至12的烷基;或E17与具有的苯基或萘基环的其中一个碳原子形成单键;E18代表氢原子、碳数为2至12的烯基、碳数为3至20的环烷基或苯基-R5,其中该碳数为2至12的烯基、该碳数为3至20的环烷基及该苯基-R5是未经间杂或间杂有一或多个O、S、CO、NE26或COOE17;或E18代表碳数为1至20的烷基,该碳数为1至20的烷基是未取代或经如下所式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OH、SH、CN、碳数为3至6的烯氧基、OCH2CH2CN、OCH2CH2(CO)O(R1)、O(CO)-(R6)、O(CO)-(R1)、O(CO)-苯基或(CO)OE17;或E18代表碳数为2至20的烷基,该碳数为2至20的烷基是间杂有一或多个O、S、CO、NE26或COOE17;或E18代表(CH2CH2O)nH、(CH2CH2O)n(CO)-(R4)、碳数为2至8的烷酰基或碳数为3至6的烯酰基;或E18代表苯甲酰基,该苯甲酰基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碳数为1至6的烷基、卤素原子、OH、碳数为1至4的烷氧基或碳数为1至4的烷基硫基;或E18代表苯基、萘基或碳数为3至20的杂芳基,其各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卤素原子、碳数为1至12的烷基、碳数为1至4的卤代烷基、碳数为1至12的烷氧基、CN、NO2、苯基-R8、苯氧基、碳数为1至12的烷基硫基、苯基硫基、N(R9)2、二苯基氨基、(CO)O(R4)、(CO)-R4、(CO)N(R4)2或E19及E20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原子、碳数为1至20的烷基、碳数为2至4的羟基烷基、碳数为2至10的烷氧基烷基、碳数为2至5的烯基、碳数为3至20的环烷基、苯基-R5、碳数为1至8的烷酰基、碳数为1至8的烷酰基氧基、碳数为3至12的烯酰基、SO2-R7或苯甲酰基;或E19及E20代表苯基、萘基或碳数为3至20的杂芳基,其各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示的至少一基团取代,且该至少一基团是选自卤素原子、碳数为1至4的卤代烷基、碳数为1至20的烷氧基、碳数为1至12的烷基、苯甲酰基或碳数为1至12的烷氧基;或E19及E20是与所键结的氮原子一起形成未经间杂或间杂有O、S或NE17的五元或六元饱和或不饱和环,且该五元或六元饱和或不饱和环是未经取代或经如下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维凱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