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油分离功能的热回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5011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油分离功能的热回收器,包括左右通透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左端通过一左封头予以封闭、右端通过一右封头予以封闭;所述筒体内通过一隔板分为相互隔离的位于上部的油分离区和位于下部的热回收区,且该油分离区内设有滤网、该热回收区内设有换热管;所述筒体的上部设有连通至该油分离区的制冷剂进口和冷冻油充注口,该筒体上位于该制冷剂进口和冷冻油充注口的下方设有回油口,且该筒体的下部设有连通至该热回收区的制冷剂出口;同时,该右封头上设有连通至该换热管的一端的热水供水口和连通至该换热管的另一端的热水回水口;以及,该隔板上设有气体流通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系统可靠性高、外形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油分离功能的热回收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油分离功能的热回收器。
技术介绍
带热回收的空调机组可以充分利用机组的热量,在制冷的同时制取生活热水,节约能耗以及减少冷却水量,具有节能环保意义。但是,针对制冷剂侧切换的热泵机组在如何提供热回收水的同时保证机组运行稳定,以及如何相对于常规制冷剂侧切换的热泵机组不增加外形尺寸和简化管路,是其技术难点,致使此类产品没有在国内市场获得广泛应用。目前,带热回收的制冷剂侧切换热泵机组多采用串联或者并联冷(热)源侧换热器的方式实现。由于在油分离器和冷(热)源侧换热器之间增加了一个热回收器,致使控制以及管路连接非常复杂,并且在容器的用料、制造工时上都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组装工时、机组的外形尺寸,从而导致机组的故障率、成本和占地面积均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油分离功能的热回收器,它具有结构紧凑、系统可靠性高、外形美观的特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油分离功能的热回收器,包括左右通透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左端通过一左封头予以封闭、右端通过一右封头予以封闭;所述筒体内通过一隔板分为相互隔离的位于上部的油分离区和位于下部的热回收区,且该油分离区内设有滤网、该热回收区内设有换热管;所述筒体的上部设有连通至该油分离区的制冷剂进口和冷冻油充注口,该筒体上位于该制冷剂进口和冷冻油充注口的下方设有回油口,且该筒体的下部设有连通至该热回收区的制冷剂出口;同时,该右封头上设有连通至该换热管的一端的热水供水口和连通至该换热管的另一端的热水回水口;以及,该隔板上设有气体流通口。所述筒体上部设有连通该热回收区的安全阀口。所述左封头上设有连通至该换热管的排气口。所述左封头上设有连通至该换热管的排水口。所述热水供水口和热水回水口上均设有水流量口和测温口。所述筒体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法兰盘,该左封头和右封头通过对应的法兰盘连接在该筒体上。所述隔板和水平面具有5-85°的夹角。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系统可靠性高、外形美观。本技术的带油分离功能的热回收器将油分离器和热回收器设计、加工在同一筒体内,可简化系统管路设计、减少组装工时、减少容器用料和机组用料,在不增加外形尺寸的基础上可降低设备成本。同时,由于管路简化,减少机组制冷剂的流动阻力,更有利于机组效率提升,具有结构紧凑、系统可靠性高、外形简易美观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图中:1、筒体;2、左封头;3、隔板;4、油分离区;5、热回收区;6、制冷剂进口;7、制冷剂出口;8、热水回水口;9、热水供水口;10、回油口;11、安全阀口;12、冷冻油充注口;13、水流量口;14、测温口;15、排气口;16、排水口;17、滤网;18、换热管;19、气体流通口;20、右封头;21、法兰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1和图2所示:带油分离功能的热回收器,包括左右通透的筒体1。具体的讲:该筒体1的左端通过一左封头2予以封闭、右端通过一右封头20予以封闭。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连接,该筒体1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法兰盘21,该左封头2和右封头20通过对应的法兰盘21连接在该筒体1上。该筒体1内通过一隔板3分为相互隔离的位于上部的油分离区4和位于下部的热回收区5。该隔板3通常和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夹角。比如,具有5-85°的夹角。该油分离区4内设有滤网17、该热回收区5内设有换热管18。该换热管18最好以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布置为管束状。该筒体1的上部设有连通至该油分离区4的制冷剂进口6和冷冻油充注口12,该筒体1上位于该制冷剂进口6和冷冻油充注口12的下方设有回油口10。该筒体1的下部设有连通至该热回收区5的制冷剂出口7。该右封头20上设有连通至该换热管18的一端的热水供水口9和连通至该换热管18的另一端的热水回水口8。该隔板3上设有气体流通口19。优化的:该筒体1上部设有连通该热回收区5的安全阀口11。该左封头2上设有连通至该换热管18的排气口15。该左封头2上设有连通至该换热管18的排水口16。该热水供水口9和热水回水口8上均设有水流量口13和测温口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进口6进入筒体1中的油分离区4,经过滤网17进行油气分离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气体流通口19进入热回收区5与通过热水回水口8进入换热管18的水进行热交换,带走的热量被传递给水,从而制取生活热水,继而通过热水供水口9输送至用户端;制冷剂再通过制冷剂出口7与冷(热)源侧换热器的入口相连接。本技术的带油分离功能的热回收器是将油分离器和热回收器设计、加工在同一筒体内,可简化系统管路设计,降低制冷剂的流动阻力,从而换热性能得到提高,能效比提高(即相同工况时耗电量减少);将原需两个容器才能实现的功能同时实现,从而减少组装工时、减少容器用料和机组用料,在不增加外形尺寸的基础上降低设备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带油分离功能的热回收器

【技术保护点】
带油分离功能的热回收器,包括左右通透的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左端通过一左封头(2)予以封闭、右端通过一右封头(20)予以封闭;所述筒体(1)内通过一隔板(3)分为相互隔离的位于上部的油分离区(4)和位于下部的热回收区(5),且该油分离区(4)内设有滤网(17)、该热回收区(5)内设有换热管(18);所述筒体(1)的上部设有连通至该油分离区(4)的制冷剂进口(6)和冷冻油充注口(12),该筒体(1)上位于该制冷剂进口(6)和冷冻油充注口(12)的下方设有回油口(10),且该筒体(1)的下部设有连通至该热回收区(5)的制冷剂出口(7);同时,该右封头(20)上设有连通至该换热管(18)的一端的热水供水口(9)和连通至该换热管(18)的另一端的热水回水口(8);以及,该隔板(3)上设有气体流通口(19)。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油分离功能的热回收器,包括左右通透的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左端通过一左封头(2)予以封闭、右端通过一右封头(20)予以封闭;所述筒体(1)内通过一隔板(3)分为相互隔离的位于上部的油分离区(4)和位于下部的热回收区(5),且该油分离区(4)内设有滤网(17)、该热回收区(5)内设有换热管(18);所述筒体(1)的上部设有连通至该油分离区(4)的制冷剂进口(6)和冷冻油充注口(12),该筒体(1)上位于该制冷剂进口(6)和冷冻油充注口(12)的下方设有回油口(10),且该筒体(1)的下部设有连通至该热回收区(5)的制冷剂出口(7);同时,该右封头(20)上设有连通至该换热管(18)的一端的热水供水口(9)和连通至该换热管(18)的另一端的热水回水口(8);以及,该隔板(3)上设有气体流通口(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油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廷陆菊英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