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4944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所述蒸发器内设有蒸发管束,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将所述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液体引入所述蒸发管束进行再次分配的引射器,所述引射器具有高压管、低压管和出口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装置克服了传统降膜蒸发器中制冷剂分配器的缺陷,能够适用于采用低压制冷剂的系统,其具有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制冷剂充注量少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降膜蒸发器以其传热效率更高,制冷剂充注量更少等特点,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制冷空调机组上得以应用。降膜蒸发器通常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其包括蒸发器制冷剂出口管25、进液管24、制冷剂分配器22以及蒸发管束23。气液两相制冷剂经过进液管24进入蒸发器内,通过制冷剂分配器22后制冷剂液滴落在蒸发管束23上进行蒸发换热,产生的制冷剂气体经蒸发器制冷剂出口管25排出进入压缩机。图1中的制冷剂分配器22是降膜蒸发器中的关键部件,为实现制冷剂均匀分配到蒸发管束上,一般要求制冷剂分配器的内外侧有足够大的压差。比如,在采用中高压制冷剂(如R134a等)的制冷机组中,制冷剂分配器的内外侧压差通常需达到150~300kPa。低压制冷剂R1233zd(E)因其环保、高效等优点,已经受到制冷空调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表1是一个典型的制冷工况(蒸发温度5℃,冷凝温度36.7℃)下,R1233zd(E)与R134a蒸发压力、冷凝压力的比较,可以看到,R1233zd(E)蒸发压力与冷凝压力之差只有R134a的23.1%。对R1233zd(E)等低压制冷剂,传统降膜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分配器显然不能满足要求。表1典型制冷工况因此,需要一种能有效地均匀分配制冷剂到换热管上,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克服传统降膜蒸发器中制冷剂分配器的缺陷,很好地解决低压制冷剂的蒸发器制冷剂分配的问题,能够适用于采用低压制冷剂的系统。在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所述蒸发器内设有蒸发管束,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将所述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液体引入所述蒸发管束进行再次分配的引射器,所述引射器具有高压管、低压管和出口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蒸发器内部布置有制冷剂分配器、降膜管束和气液分离腔,所述蒸发管束包括降膜管束。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引射器的高压管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管相通,所述引射器的低压管与所述蒸发器的底部相通,所述引射器的出口管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相通,所述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管和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之间。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管和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相连通,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的蒸发管束包括第一流程管束和第二流程管束,所述第二流程管束位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下方,所述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管和所述引射器的高压管之间,所述引射器的低压管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流程管束的底部腔体,所述引射器的出口管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流程管束的底部腔体相通。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流程管束与第二流程管束之间装有分隔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冷凝器设置制冷剂进口管、制冷剂出口管,冷凝器内设置有冷凝管束、防冲板和过冷器。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使用上述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气态制冷剂由所述冷凝器制冷剂进口管进入到所述冷凝器内,经过所述防冲板,进入所述冷凝管束进行冷凝换热,冷凝产生的饱和液体流过所述过冷器,进一步冷却为过冷液体,经所述冷凝器出口管流出;经所述冷凝器出口管出来的制冷剂一路通过所述节流装置进口管进入节流装置,另一路通过所述引射器高压管进入到所述引射器;所述蒸发器底部液态制冷剂依靠所述引射器高压管中液体的高压射流作用,通过所述引射器低压管进入到所述引射器中;所述引射器中高压管进入的制冷剂与所述低压管进入的制冷剂混合成中压两相制冷剂,经所述引射器出口管流出后与所述节流装置节流后的制冷剂相互混合,通过所述蒸发器进口管进入所述蒸发器内,经所述分配器进行分配后,滴落在所述降膜管束上进行蒸发;通过所述降膜管束的制冷剂进入到所述气液分离腔进行分离,气态制冷剂经所述蒸发器出口管回到压缩机,液态制冷剂再次进入所述引射器。在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使用上述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气态制冷剂由所述冷凝器制冷剂进口管进入到所述冷凝器内,经过所述防冲板,进入所述冷凝管束进行冷凝换热,冷凝产生的饱和液体流过所述过冷器,进一步冷却为过冷液体,经所述冷凝器出口管流出;所述冷凝器中的高温高压液体由所述出口管流出后分为两路,一路经所述蒸发器进口管直接进入到所述蒸发器内,另一路经所述节流装置进口管进入到节流装置;直接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经过所述分配器节流后进入所述蒸发器第二流程管束进行蒸发;进入所述节流装置的制冷剂经过所述节流装置节流,成为中压液体进入到所述引射器高压管中;所述蒸发器第二流程管束底部的液态制冷剂依靠所述引射器高压管中的高压射流作用,经过所述引射器低压管进入到所述引射器中;所述引射器中制冷剂混合后,经过所述引射器出口管进入到所述蒸发器第一流程蒸发管束内,经所述第一流程管束蒸发后,制冷剂气体经所述制冷剂出口管回到压缩机。本专利技术包括上述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任意结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制冷剂充注量少等优点。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附图说明参考随附的附图,本专利技术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传统降膜蒸发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实施例一的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实施例二的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实施例二的换热装置制冷循环压焓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细节。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节流装置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管和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在工作时,依赖所述引射器的高压管中液体的高压射流作用,将所述蒸发器底部的液体引入所述引射器,混合成中压两相制冷剂,与经过所述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混合后,进入所述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分配器进行分配。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包括冷凝器101、节流装置112和蒸发器103,蒸发器103内设有蒸发管束(降膜管束119),在冷凝器101和蒸发器103之间还连接有引射器102,引射器102具有高压管108、低压管109和出口管110,引射器102可以将蒸发器103中的制冷剂液体重新引入蒸发器103内的蒸发器管束进行再次分配。冷凝器101设置有制冷剂进口管104、制冷剂出口管107,冷凝器101内布置冷凝管束118、防冲板105和过冷器106。蒸发器103设置有制冷剂进口管114,蒸发器103内部上端设置制冷剂分配器115,内部布置降膜管束119(降膜管束为蒸发管束的一种),蒸发器103还设有气液分离腔117和制冷剂出口管116。引射器102与节流装置112并列布置,引射器102出口管110、节流装置112出口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所述蒸发器内设有蒸发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将所述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液体引入所述蒸发管束进行再次分配的引射器,所述引射器具有高压管、低压管和出口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所述蒸发器内设有蒸发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将所述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液体引入所述蒸发管束进行再次分配的引射器,所述引射器具有高压管、低压管和出口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内部设置有制冷剂分配器和气液分离腔,所述蒸发管束包括降膜管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的高压管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管相通,所述引射器的低压管与所述蒸发器的底部相通,所述引射器的出口管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相通,所述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管和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管和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相连通,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第一流程管束和第二流程管束,所述第二流程管束位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下方,所述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管和所述引射器的高压管之间,所述引射器的低压管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流程管束的底部腔体,所述引射器的出口管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流程管束的底部腔体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流程管束与第二流程管束之间设置有分隔板。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设置有制冷剂进口管、制冷剂出口管,冷凝器内设置有冷凝管束、防冲板和过冷器。7.使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换热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气态制冷剂由所述冷凝器进口管进入到所述冷凝器内,经过所述防冲板,进入所述冷凝管束进行冷凝换热,冷凝产生的饱和液体流过所述过冷器,进一步冷却为过冷液体,经所述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秀平王利
申请(专利权)人: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江森自控楼宇设备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