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改造走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4758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电改造走线系统,包括可拆卸式设置在墙体上的踢脚线和门套线,所述踢脚线贴合墙体设置且与墙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电改造线的第一容纳腔,所述门套线贴合门洞周边的墙体设置且与墙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电改造线的第二容纳腔,所述门套线上与所述踢脚线临接位置处设置有用于穿过水电改造线的穿插部,所述踢脚线装配到位后抵靠在与穿插部对应侧的门套线上且遮挡住所述穿插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水电改造时存在因需对墙面进行开槽而导致的水电线路维修拆卸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电改造走线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电改造走线系统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新房装修时往往需要对房子内部的水电线路进行改造,为确保房子在装修完成后整体的美观性,现有技术中对水电线路改造大都采用暗装的方式来实现,即在房子墙体上需要走线的位置对应的开槽、然后将水电线路管线布设在槽内,在改造完成后再通过水泥或填料等将水电线路埋设固定在墙体内,这种水电改造的方式不但粉尘及噪音污染严重,施工复杂,而且后期进行维修时需要破坏整个墙体,将走线对应区域的墙体打碎进行维修,维修拆卸困难,损坏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电改造走线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电改造时存在因需对墙面进行开槽而导致的水电线路维修拆卸不便的问题。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所提出的水电改造走线系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电改造走线系统,包括可拆卸式设置在墙体上的踢脚线和门套线,所述踢脚线贴合墙体设置且与墙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电改造线的第一容纳腔,所述门套线贴合门洞周边的墙体设置且与墙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电改造线的第二容纳腔,所述门套线上与所述踢脚线临接位置处设置有用于穿过水电改造线的穿插部,所述踢脚线装配到位后抵靠在与穿插部对应侧的门套线上且遮挡住所述穿插部。本专利技术还存在以下附加技术特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纳腔出口位置与所述穿插部的入口位置对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容纳腔为沿所述门套线的轮廓开设在门套线内部的弯折槽。进一步的,在所述门套线与所述踢脚线临接位置配合处涂设有密封胶层。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开设在插座底盒和踢脚线之间的用于穿过所述水电改造线的墙面安装槽,所述墙面安装槽内预埋有水电改造线容置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多个用于穿过水电改造线的第一线槽,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多个用于穿过水电改造线的第二线槽。进一步的,所述水电改造线外端包裹有防火阻燃材料,所述防火阻燃材料材质为高硅氧布。进一步的,所述水电改造线通过扁线管包裹紧固。进一步的,所述穿插部为设置在所述门套线上的弧形压槽,所述弧形压槽与所述门套线为一次性加工成型件。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电改造走线系统,包括踢脚线和门套线,踢脚线和墙体配合与墙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纳腔,在门套线和墙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在门套线和踢脚线临接处的门套线上设置有穿插部,水电改造线在进行走线时可通过走踢脚线和门套线结构,在从踢脚线进入到门套线时可通过门套线上的穿插部穿入到门套线内,实现在门套线内部的继续走线,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走线系统,无需在墙面进行开槽即可走线,在进行水电改造线维修时,将踢脚线和门套线拆卸开维修即可,方便拆卸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电改造走线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电改造走线系统的门套线和墙体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电改造系统的墙面安装槽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电改造走线系统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3所示,包括可拆卸式设置在墙体上的踢脚线1和门套线2,踢脚线1与墙体3配合时可贴合墙体3设置,装配连接方式为:粘结或卡接等可拆卸式连接均可,便于进行拆卸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便于拆卸可方便后期对水电改造线进行维修时将踢脚线1拆卸下来。在踢脚线1装配在墙体3上时可与墙体3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电改造线4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可便于水电改造线4从其内部穿过实现水电改造线4从踢脚线1中进行走线。第一容纳腔具体的结构可为开设在踢脚线内部的长槽,在其与墙体3进行贴合配合时则对应扣设在墙体3上,长槽与墙体3侧壁之间相应形成第一容纳腔。门套线2对应装配在门洞四周的墙体3上,在与墙体3配合时,可通过胶粘结固定或卡接等可拆卸式连接,只要便于拆卸和安装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在门套线2装配到墙体3上时与墙体3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电改造线4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水电改造线4,便于水电改造线从门套线2上走线,由于水电改造线4从踢脚线1走线经过过门洞时则需要走门套线2,为方便水电改造线4穿入或穿出门套线2,在门套线2上与踢脚线1临接配合的位置处设置有便于穿过水电改造线4的穿插部5,踢脚线1在装配到和门套线2临接配合位置处时也需要和门套线2对应的配合,其装配到位后抵靠在穿插部5对应侧的门套线2上且遮挡住所述穿插部5,抵靠在门套线2上可实现与门套线2之间的紧密配合,防止进入灰尘或进水,遮挡在穿插部5上用以防止穿插部5漏在外侧,影响整体美观性,也可防止外部的灰尘等杂志进入到穿插部5进而进入到内部的水电改造线内,影响破坏水电改造线正常使用,造成线路损坏,对内部水电改造线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设置时,穿插部5设置有2个,对称设置在门套线2的2侧,分别与对应侧的踢脚线1进行配合,优选的,所述穿插部5为设置在所述门套线2上的穿过槽,优选的穿过槽为弧形压槽,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槽,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所述弧形压槽与所述门套线2为一次性加工成型件,可在门套线2加工时直接在门套线2上加工预留弧形压槽,这样在工厂进行施工比现场施工更方便快捷,在进行安装时,将门套线2对齐电路位置安装即可。水电改造线4通过穿插部5穿入到门套线2内,然后沿门套线2的门形结构进行走线,从门套线2穿出的水电改造线4再穿过门套线2上另一侧位置处的穿插部5穿出门套线2进入到踢脚线1内部,继续进行走线。本实施例中通过踢脚线1和门套线2的结合实现了对内部水电改造线4的完美遮挡,增强了整体的美观性。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水电改造走线系统,无需在墙面3进行开槽即可对水电改造线4进行穿线,在进行维修时,通过拆卸开门套线2或踢脚线1即可对水电线路进行维修,方便拆卸维修;同时由于无需在墙面3进行开槽,增强了整体的美观性,且无需破坏墙体3结构增强了墙体3的承载量,减少了粉尘污染和损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纳腔出口位置与所述穿插部5的入口位置对应设置。便于水电改造线4的穿出和穿入。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纳腔沿所述门套线2的轮廓开设在门套线2内部的弯折槽。进一步的,在所述门套线2与所述踢脚线1临接位置配合处涂设有密封胶层,可防止外部灰尘或水分进入到内部,影响水电改造线4的性能。进一步的,为方便对插座底盒6和电源线进行连接,在墙面3上开设一墙面安装槽7,墙面安装槽7开设在插座底盒6和踢脚线1之间,用于穿过所述电源线,所述墙面安装槽7内预埋有水电改造线容置管。优选的,所述墙面安装槽7的宽度为22-23mm,深度为11-12mm。为防止在踢脚线1和门套线2内部走线的水电改造线4相互缠绕,排列杂乱,实现对水电改造线4有条理的归置,在第一容纳腔内设置多个用于穿过水电改造线4的第一线槽,在第二容纳腔内设置多个用于穿过水电改造线4的第二线槽。可对应对多个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进行标号标记,使不同的水电改造线4可根据线路不同对应放置在不同的线槽内,便于后期维修。为增强水电改造线4耐燃性,在水电改造线4外端包裹阻燃材料,优选的,防火阻燃材料材质为高硅氧布。高硅氧布有防火阻燃的作用,可耐高温200°优选的,所述水电改造线4通过扁线管8包裹紧固,实现水电改造线4的有条理的收纳。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电改造走线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电改造走线系统,包括可拆卸式设置在墙体上的踢脚线和门套线,所述踢脚线贴合墙体设置且与墙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电改造线的第一容纳腔,所述门套线贴合门洞周边的墙体设置且与墙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电改造线的第二容纳腔,所述门套线上与所述踢脚线临接位置处设置有用于穿过水电改造线的穿插部,所述踢脚线装配到位后抵靠在与穿插部对应侧的门套线上且遮挡住所述穿插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20 CN 20172027016451.一种水电改造走线系统,包括可拆卸式设置在墙体上的踢脚线和门套线,所述踢脚线贴合墙体设置且与墙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电改造线的第一容纳腔,所述门套线贴合门洞周边的墙体设置且与墙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电改造线的第二容纳腔,所述门套线上与所述踢脚线临接位置处设置有用于穿过水电改造线的穿插部,所述踢脚线装配到位后抵靠在与穿插部对应侧的门套线上且遮挡住所述穿插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改造走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出口位置与所述穿插部的入口位置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改造走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为沿所述门套线的轮廓开设在门套线内部的弯折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改造走线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锐高乐杨铁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有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