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水大坝及防洪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687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拦水大坝及防洪建筑,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该拦水大坝包括位于水底内的坝体基础、浇筑在坝体基础上的堤坝、用于排水的排水管、用于疏通与封堵排水管的闸门和驱动闸门升降的驱动装置,闸门和排水管顺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堤坝两侧,且排水管倾斜向上设置,坝体基础包括第一圆墙、第二圆墙和设置在两者相交处的中隔墙,第一圆墙和第二圆墙内部设有基桩,第一圆墙、第二圆墙和中隔墙的顶部均设置有帽梁,帽梁能够将基桩顶端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中的拦水坝由于坝体地基设计不合理,坝体容易在强降雨、地震等重大自然原因下造成溃坝情况的发生,具有结构强度高、耐久性好且受力合理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拦水大坝及防洪建筑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拦水大坝及防洪建筑。
技术介绍
拦水坝自古就以来就被用来治理河道、疏导水流,在水利工程建筑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当今随着人类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紧张,为了充分利用好水资源,各国家更是积极的在江河湖泊中建设拦水坝,拦水坝是用于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其中,拦水坝可以形成水库,同时还能够起到调节径流和集中水头等作用,因此拦水坝广泛的用于防洪、供水、灌溉、水力发电和改善航运等。拦水坝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是,目前世界上时有拦水坝由于坝体地基设计不合理,导致坝体地基在强降雨、地震等重大自然原因下引起下陷,最终导致坝体溃坝情况的发生,进而造成重大灾害事件和人员财产的损失,存在结构强度低、耐久性差且受力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拦水大坝及防洪建筑,以缓解了现有中的拦水坝由于坝体地基设计不合理,坝体容易在强降雨、地震等重大自然原因下造成溃坝情况的发生,存在结构强度低、耐久性差且受力不合理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拦水大坝,包括位于水底内的坝体基础、浇筑在所述坝体基础上的堤坝、用于排水的排水管、用于疏通与封堵所述排水管的闸门和驱动所述闸门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闸门和所述排水管顺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堤坝两侧,且所述排水管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坝体基础包括第一圆墙、第二圆墙和设置在两者相交处的中隔墙,所述第一圆墙和所述第二圆墙内部设有基桩,所述第一圆墙、所述第二圆墙和所述中隔墙的顶部均设置有帽梁,所述帽梁能够将所述基桩顶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帽梁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圆墙与所述第二圆墙上的第一帽梁和固定在所述中隔墙上的第二帽梁,且所述第一帽梁与所述第二帽梁彼此抵接处用混凝土浇筑;所述第一帽梁为“L”形梁,所述第二帽梁为“凹”字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墙和所述第二圆墙两者的内表面还均设有内衬墙。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基桩底端的底板,所述底板内设有钢筋网,所述基桩间填充满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排水管沿所述堤坝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升降所述闸门的丝杠和控制所述丝杠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设在所述堤坝上;所述丝杠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闸门枢接。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所述堤坝上的观景台。进一步的,所述观景台包括浇筑在所述堤坝顶端上的承重柱和位于所述承重柱上的观望台,所述观望台设有围护墙。进一步的,所述堤坝上设有水位测量装置,所述水位测量装置包括控制器、水位测量计、显示屏和报警器,所述水位测量计、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报警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拦水大坝包括位于水底的坝体基础和浇筑在坝体基础上的堤坝,坝体基础包括第一圆墙、第二圆墙和设置在两者相交处的中隔墙,第一圆墙和第二圆墙利用圆拱形支护结构所特有的“拱效应”能够抵抗周围水土产生的压力。同时,由于坝体基础外的水土压力较大一部分被第一圆墙和第二圆墙的环向应力平衡,因此,使得坝体基础的剪切力与弯矩基本相近,大大减小了墙体竖向弯矩,进而减小水下坝体基础的水平位移。第一圆墙和第二圆墙相交处设有中隔墙,中隔墙满足水下墙体交点处的应力需要,能够提高该坝体基础整体的强度与受力性能,进一步提高坝体基础的强度与耐久性。其中,第一圆墙和第二圆墙内部设有基桩,且第一圆墙、第二圆墙和中隔墙的顶部均设置有帽梁,帽梁能够将基桩顶端固定连接,帽梁是指设置在第一圆墙、第二圆墙和中隔墙三者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帽梁能够把所有的桩基连到一起,进而使得基桩的桩头部分形成弹性约束,加大桩身水平刚度,能够防止坝体基础顶部边缘产生坍塌。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圆墙、第二圆墙和设置在两者相交处的中隔墙三者的彼此配合,利用圆拱形支护结构的特性提高了该坝体基础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在第一圆墙与第二圆墙内出固设有基桩,并通过帽梁将基桩的桩头彼此连接在一起,进而防止坝体基础边缘处塌陷,进一步提高了该坝体基础的结构性能,具有实用性强、功能性佳且结构简单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洪建筑,包括上述拦水大坝。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防洪建筑与上述拦水大坝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拦水大坝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坝体基础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拦水大坝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坝体基础;2-堤坝;3-排水管;4-闸门;5-内衬墙;6-观景台;7-排水口;8-泄洪坡;11-第一圆墙;12-第二圆墙;13-中隔墙;14-基桩;15-帽梁;151-第一帽梁;152-第二帽梁;61-承重柱;62-观望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是一种拦水大坝,包括位于水底内的坝体基础1、浇筑在坝体基础1上的堤坝2、用于排水的排水管3、用于疏通与封堵排水管3的闸门4和驱动闸门4升降的驱动装置,闸门4和排水管3顺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堤坝2两侧,且排水管3倾斜向上设置。坝体基础1包括第一圆墙11、第二圆墙12和设置在两者相交处的中隔墙13,第一圆墙11和第二圆墙12内部设有基桩14,第一圆墙11、第二圆墙12和中隔墙13的顶部均设置有帽梁15,帽梁15能够将基桩14顶端固定连接。该拦水大坝包括位于水底的坝体基础1和浇筑在坝体基础1上的堤坝2,坝体基础1包括第一圆墙11、第二圆墙12和设置在两者相交处的中隔墙13,第一圆墙11和第二圆墙12利用圆拱形支护结构所特有的“拱效应”能够抵抗周围水土产生的压力。同时,由于坝体基础1外的水土压力较大一部分被第一圆墙11和第二圆墙12的环向应力平衡,因此,使得坝体基础1的剪切力与弯矩基本相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拦水大坝及防洪建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拦水大坝,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水底内的坝体基础(1)、浇筑在所述坝体基础(1)上的堤坝(2)、用于排水的排水管(3)、用于疏通与封堵所述排水管(3)的闸门(4)和驱动所述闸门(4)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闸门(4)和所述排水管(3)顺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堤坝(2)两侧,且所述排水管(3)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坝体基础(1)包括第一圆墙(11)、第二圆墙(12)和设置在两者相交处的中隔墙(13),所述第一圆墙(11)和所述第二圆墙(12)内部设有多个基桩(14),所述第一圆墙(11)、所述第二圆墙(12)和所述中隔墙(13)的顶部均设置有多个帽梁(15),所述帽梁(15)能够将所述基桩(14)顶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拦水大坝,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水底内的坝体基础(1)、浇筑在所述坝体基础(1)上的堤坝(2)、用于排水的排水管(3)、用于疏通与封堵所述排水管(3)的闸门(4)和驱动所述闸门(4)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闸门(4)和所述排水管(3)顺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堤坝(2)两侧,且所述排水管(3)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坝体基础(1)包括第一圆墙(11)、第二圆墙(12)和设置在两者相交处的中隔墙(13),所述第一圆墙(11)和所述第二圆墙(12)内部设有多个基桩(14),所述第一圆墙(11)、所述第二圆墙(12)和所述中隔墙(13)的顶部均设置有多个帽梁(15),所述帽梁(15)能够将所述基桩(14)顶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水大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梁(15)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圆墙(11)与所述第二圆墙(12)上的第一帽梁(151)和固定在所述中隔墙(13)上的第二帽梁(152),且所述第一帽梁(151)与所述第二帽梁(152)彼此抵接处用混凝土浇筑;所述第一帽梁(151)为“L”形梁,所述第二帽梁(152)为“凹”字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拦水大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墙(11)和所述第二圆墙(12)两者的内表面还均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德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