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泥石流拦砂坝坝下防冲加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泥石流拦砂坝坝下防冲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拦砂坝是泥石流治理工程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目前拦截泥石流固体物质、降低泥石流流速、稳固沟床物源的常用治理工程形式。然而,拦砂坝满库后容易形成坝后冲刷,即在巨砾冲撞和流体冲刷作用下,以护坦、副坝、潜坝为主的常规坝下防冲结构逐渐损毁失效,沟道溯源对冲刷区上游的侵蚀破坏加剧了破坏进程,易造成坝基悬空而导致主坝失稳破坏的安全隐患。在拦砂坝主体完好的情况下,通过修复加固防冲结构以维持防治工程的设计功能,将节省大量工程治理工期和建设资金。目前,坝下防冲修复加固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类方法:一、抛填块石;二、增加护坦厚度、质量或增铺巨石层;三、护坦铺设废旧轮胎;四、护坦置入钢轨或厚钢板;五、钢筋或格宾石笼。经大量工程案例证实,上述五类方法仅通过提高材质的抗冲性能,防冲结构仍会发生因坝下泥石流集中冲刷破坏而失效。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提高防冲结构材质的抗冲性能达到坝下防冲加固的功能有限,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拦砂坝基础范围内松散层不被冲刷或掏蚀才是修复加固防冲结构确保拦砂坝安全的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坝下防冲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坝下拦砂坝坝趾至集中冲刷区段之间的松散层埋设钢管桩(1),且所述钢管桩(1)的桩身上开设有注浆孔眼;通过所述钢管桩(1)进行注浆从而将松散层和钢管桩(1)结合形成固结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07 CN 201710067527X1.一种泥石流拦砂坝坝下防冲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坝下拦砂坝坝趾至集中冲刷区段之间的松散层埋设钢管桩(1),且所述钢管桩(1)的桩身上开设有注浆孔眼;通过所述钢管桩(1)进行注浆从而将松散层和钢管桩(1)结合形成固结体。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1)的埋置区域的横向长度、纵向长度满足以下关系:BH≥b+1BV=v0×(2Hd/g)1/2其中,BH为所述横向长度,b为溢流口宽度,且所述埋置区域的中心线与拦砂坝的溢流口对齐;BV为所述纵向长度,v0是泥石流溢流口流速,Hd是拦砂坝坝高,g是重力加速度9.8m/s2。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1)的埋设行数m=3,列数n=int(BH/L),采用梅花桩布局。4.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钢管桩(1)埋置后,在所述钢管桩(1)的埋置区域浇筑厚度为0.5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康,杨东旭,黄海,蔡强,石胜伟,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