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洪洲专利>正文

一种高强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448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薄膜,其包含:80‑99wt%的热塑型树脂和1‑20wt%的玻璃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发现了含纤维直径为3‑6μm、纤维长为0.1至0.6㎜的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吹塑工艺并且制得的薄膜由于含有1‑20wt%的直径为3‑6μm、长为0.1至0.6㎜的玻璃纤维,大幅增加了传统薄膜的强度。对于同样的强韧度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大幅减少生产薄膜的原料,起到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薄膜还增加了薄膜表面的摩擦力,克服了在大批量堆叠薄膜时,薄膜与薄膜之间打滑的缺陷,利于薄膜的堆叠和大批量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用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等以及其他热塑型树脂制成的薄膜,可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又以食品包装所占比例最大,比如饮料包装、速冻食品包装、蒸煮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等,这些产品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各行各业对塑料薄膜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中国塑料薄膜行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据悉,中国塑料薄膜的需求量每年将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随着各种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不断地涌现,将促使中国的塑料薄膜朝着品种多样化、专用化以及具备多功能的复合膜方向发展。中国塑料薄膜的产量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20%,是塑料制品中产量增长较快的类别之一。从中国塑料薄膜(厚度为0.06mm~0.26mm)的应用领域看,用量最大、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是包装工业,其消费约占2/3,其次是农业约占30%,再有就是功能膜,如微孔膜、屏蔽膜、土工膜等。理论上几乎所有合成树脂都可能成膜,但是具有经济意义、成为商品、用量最大的是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乙烯(PS)、乙烯/乙酸乙烯(EVA)、聚酰胺(PA)等树脂。若在树脂基体中添加适宜的塑料助剂,就可以制备出所需的各种功能性薄膜。塑料薄膜就其成型方式而言,主要分为挤出法和压延法两大类,而挤出法又分为吹塑和流延两种。与挤出流延和压延法相比,挤出吹塑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薄膜纵横向性能较均衡。由于市场对功能性薄膜等的强劲需求以及共挤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吹塑薄膜法得到了迅猛发展。对于吹塑工艺制得的薄膜,没有传统的增强方式,现有的塑料薄膜在柔韧性、延伸性和抗撕拉性比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塑料制品的应用领域。想要增加强度及韧性,目前通常会使用以下2种方法:1、选择更高档次价格的可吹塑成型的树脂原料,这样就会提高薄膜的生产成本,这种方法目前还不利于推广使用。2、增加薄膜的厚度,这样就会使用更多的原料,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非常不利于节能环保。鉴于以上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起到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的高强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进热塑性树脂的强度,可向其中加入高强度的纤维,如玻璃纤维等,不过在树脂中纤维分散不均匀时,会产生诸多问题。传统的10-18μm直径的玻璃纤维因其无法均匀分散到热塑性树脂中,而无法获得更深层次的应用。因此,在树脂中,使纤维均匀分散日趋重要。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将玻璃纤维混炼于热塑性树脂时,通过加热玻璃纤维,并添加于热塑性树脂,则所得的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中的玻璃纤维,相对于不加热便添加的情形,较难切断,纤维维持在较长的状态,且均匀分散于热塑性树脂中,结果可提高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的强度。并且专利技术人也已经发现通过使用氨基偶联剂、硅油和稳定剂进行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则在纤维维持较长的状态下,可在热塑性树脂中混炼更多的玻璃纤维。基于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已经研发出了一种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并且其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这种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中的玻璃纤维直径为3-6μm、纤维长为0.1至0.6㎜。上述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通过加热玻璃纤维,并添加于热塑性树脂,相较于不予加热便添加玻璃纤维的情形,较难切断,维持长的纤维长,并且玻璃纤维均匀分散于热塑性树脂中。另外,通过氨基偶联剂、硅油和稳定剂处理玻璃纤维,则在与热塑性树脂的混炼时,进一步切断玻璃纤维变得困难,同时,可增加在热塑性树脂中可混炼的玻璃纤维的量。在热塑性树脂含量多时,会产生扭曲等问题,不过通过添加更多量的玻璃纤维,则可提高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的稳定性。再者,由于专利技术人制得的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能够使玻璃纤维维持较长的状态,这样就可以分散大量的玻璃纤维。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和经验,专利技术人对于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在将这种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应用于工业生产获得工业制品方面,专利技术人又有了新的发现。通过将玻璃纤维含量高的热塑性树脂制成颗粒,并将该颗粒与不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混合使用,便可以得到含有期望量的玻璃纤维制品,专利技术人发现这种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吹塑工艺,并且由其通过吹塑工艺制得的含1-20wt%玻璃纤维的薄膜在强度上得到了明显提高。基于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薄膜包含:80-99wt%的热塑型树脂和1-20wt%的玻璃纤维。进一步地,玻璃纤维的直径为3-6μm,优选为4-5μm。进一步地,玻璃纤维的含量为1-12wt%,优选8wt%。进一步地,玻璃纤维的长度为0.1-0.6㎜,优选0.4-0.6㎜,优选0.6㎜。进一步地,高强度薄膜由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为原料通过吹塑成型制得,并且优选所述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含有:80-99wt%的热塑型树脂和1-20wt%的玻璃纤维。进一步地,所述高强度薄膜由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为原料通过吹塑成型制得,并且优选所述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含有:50-79wt%的热塑型树脂和21-50wt%的玻璃纤维。进一步地,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中玻璃纤维的直径为3-6μm,优选为4-5μm。进一步地,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中玻璃纤维的长度为0.1-0.6㎜,优选0.4-0.6㎜,优选0.6㎜。进一步地,高强度薄膜中玻璃纤维的含量为1-12wt%,优选8wt%。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含有80-99wt%热塑型树脂和1-20wt%玻璃纤维的原料进料到吹膜机中。进一步地,所述含有80-99wt%热塑型树脂和1-20wt%玻璃纤维的原料由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构成。进一步地,所述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中含有:50-79wt%的热塑型树脂和21-50wt%的玻璃纤维。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纤维的直径为3-6μm,优选4-5μm。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纤维的含量为1-12wt%,优选8wt%。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纤维的长度为0.1-0.6㎜,优选0.4-0.6㎜,更优选0.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发现了含纤维直径为3-6μm、纤维长为0.1至0.6㎜的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吹塑工艺。2、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薄膜由于含有1-20wt%的直径为3-6μm、长为0.1至0.6㎜的玻璃纤维,大幅增加了传统薄膜的强度,提高了传统薄膜的热变形温度。3、对于同样的强韧度需求,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为原料制得的薄膜就可以比原来薄很多,这样便可以大幅减少生产薄膜的原料,起到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的作用。4、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薄膜由于含有1-20wt%的直径为3-6μm、长为0.1至0.6㎜的玻璃纤维,增加了薄膜表面的摩擦力,克服了在大批量堆叠薄膜时,薄膜与薄膜之间打滑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薄膜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薄膜包含:80‑99wt%的热塑型树脂,和1‑20wt%的玻璃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薄膜包含:80-99wt%的热塑型树脂,和1-20wt%的玻璃纤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的直径为3-6μm,优选为4-5μ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的含量为1-12wt%,优选8wt%。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的长度为0.1-0.6㎜,优选0.4-0.6㎜,优选0.6㎜。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薄膜由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为原料通过吹塑成型制得。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强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含有: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洪洲
申请(专利权)人:顾洪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