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分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118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力分配结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压力分配结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呈圆台状布置;所述第二本体呈立方体布置;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该正方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本体底面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设有卸力结构。采用具有第一本体结构的压力分配效果明显优于同等厚度的矩形压板。

Pressur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essur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a pair of symmetrically arranged pressur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body; wherein the body comprises mutually connected first and second body; the first body is in a conical arrangement; the second is the cube layout;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second side of the body towards the first body the square, and the side length of the squar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is equal to the diameter of the first body; one end of the first body from the secon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discharge structure.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effect with the first body structure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rectangular plate with the same thick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分配结构
本技术涉及压力焊接相关设备的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压力分配结构。
技术介绍
压力焊是一种利用焊接时施加一定压力而完成焊接的方法。压力焊又称压焊。这类焊接有两种形式,可加热后施压,亦可直接冷压焊接。压力焊是典型的固相焊接方法。固相焊接时必须利用压力使待焊部位的表面在固态下直接紧密接触,并使待焊接部位的温度升高,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和时间,使待焊表面充分进行扩散而实现原子间结合。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将被焊金属接触部分加热至塑性状态或局部熔化状态,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使金属原子间相互结合形成牢固的焊接接头。如锻焊、接触焊、摩擦焊、气压焊、电阻焊、超声波焊等就是这种类型的压力焊方法。扩散焊是在不高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和不致引起母材产生宏观变形的压力作用下,使相互接触的两零件表面发生微观塑性变形,实现紧密的物理接触并通过表层原子相互扩散和再结晶而实现冶金结合的扩散焊过程。适用于新材料如陶瓷等、异种材料、精密构件的连接。亦可用于焊接各种小型、精密、复杂焊件,尤其是熔焊和钎焊难以满足质量要求的焊件,在原子能、航空航天、导弹等尖端
中,扩散焊为解决各种特殊材料的连接提供了可靠的工艺手段,同时在机械制造工业扩散焊也被广泛地应用,如金属切削刀具的制造(钢与硬质合金的焊接)、涡轮叶片的焊接、水冷板的焊接等。经检验后证明:真空扩散焊的焊接接头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密封性、耐腐蚀性和弹都能满足重要构件的技术要求。尤为突出的是:扩散焊接的工件的尺寸可以从几微米到几米。因此真空扩散焊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压力焊接过程中焊接工艺对焊接压力较为敏感,因此要求所焊工件受力尽可能均匀,在现有技术中提高焊接工件受力均匀性的主要方法有:1,提高分力压板的厚度;2,提高分力压板的刚度;3,采用多轴加压;方法1和2设备制造成本较高,浪费有效的焊接区域;方法3则增加了机械加工的复杂程度,不便于设备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压力分配结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压力分配结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呈圆台状布置;所述第二本体呈立方体布置;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该正方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本体底面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设有卸力结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卸力结构为开设于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的圆柱体状凹槽。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卸力结构为开设于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的立方体状凹槽。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卸力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的中央位置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卸力结构的横截面面积为所述第一本体横截面面积的1/5~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卸力结构的横截面面积为所述第一本体横截面面积的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卸力结构的深度为30~50mm。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的高度不低于50mm。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顶面的直径与压焊设备的分力轴的直径相同。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一体成型。本技术提供的压力分配结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压力分配结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呈圆台状布置;所述第二本体呈立方体布置;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该正方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本体底面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设有卸力结构。该压力分配结构工作时压力分配的过程如图3所示。首先压力由上分力轴与下分力轴分别施加于对称设置的压力分配结构本体的第一本体。圆台状设置的第一本体所受压力向下传递过程如图3内的箭头所示。具体过程为:由于第一本体的顶部设有卸力结构,第一本体的横截面则为圆环形。第二本体的横切面为正方形,压力传递时通过的面积由小到大连续过渡,随圆台面积的逐渐增大压力的传递方向向外扩散。可以理解的是,与此同时,因卸力结构的存在,第一本体顶部的中央部位所受压力不能直接向下传递,而是绕过卸力结构在第二本体处趋于均匀。对比图2和图6,为相同条件下所得到的工件表面延对角线方向的压力分布数据。从两个的结果对比看出,采用具有第一本体结构的压力分配效果明显优于同等厚度的矩形压板。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压力分配结构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方法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产生了好用且实用的效果,较现有的技术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较为适于实用,并具有广泛的产业价值。附图说明应当理解的是,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普通压焊设备工作原理图;图2为普通压焊设备压力分配效果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力分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及工作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力分配结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力分配结构本体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力分配结构的压力分配效果。附图标记:名称编号压力分配结构本体1第一本体2卸力结构3第二本体4分力轴5焊接部件6现有压力分配结构7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因此,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公开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结合附图的描述,同样的附图标号标示同样的元件。在下文中,可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压力分配结构

【技术保护点】
压力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压力分配结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呈圆台状布置;所述第二本体呈立方体布置;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该正方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本体底面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设有卸力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力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压力分配结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呈圆台状布置;所述第二本体呈立方体布置;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该正方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本体底面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设有卸力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压力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力结构为开设于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的圆柱体状凹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压力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力结构为开设于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的立方体状凹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压力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力结构位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孙福邵长斌许华辉王莉敏王蒙蒙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智拓固相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