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还原铁粉高效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390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还原铁粉混料装置,包括有搅拌杆、转杆、电机、摆动杆、压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一固定板、第二电动推杆、第二固定板、混料框等;底板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架、第二轴承座、第三轴承座和右架,左架右侧上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右端铰接连接有摆动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操作方便、混料快速、省时省力的效果,并且制造成本低,结构合理,易于维护维修,使用方便,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Reduced iron powder high efficiency mix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ron powder mixing device, comprising a stirring rod, rotary rod, motor, swing rod, a pressing block, the first electric putter, the first fixed plate, second electric putter, second fixed plate, mixing box; the bottom from left to right at the top is arranged with a left bearing seat, frame, second the third bearing seat and a right frame, a left fram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upper part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connecting rods,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right end of a swing r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convenient operation, time-saving, fast mixing effect and low manufacturing cost, reasonable structure, easy maintenance, convenient use, reduce the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还原铁粉高效混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还原铁粉混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还原铁粉高效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还原铁粉,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双吸剂”,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常用于食品保鲜。还原铁粉一般由四氧化三铁在高热条件下在氢气流或一氧化碳气流中还原生成,主要成分为结构疏松的单质铁。由于还原铁粉本身已为粉末状,再加之其微观结构又十分疏松,故其表面积极大。在化工生产及实验室作业中常用作优质还原剂。现有的还原铁粉混料装置存在操作麻烦、混料缓慢、费时费力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操作方便、混料快速、省时省力的还原铁粉高效混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还原铁粉混料装置存在操作麻烦、混料缓慢、费时费力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混料快速、省时省力的还原铁粉高效混料装置。(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还原铁粉高效混料装置,包括有搅拌杆、转杆、电机、摆动杆、压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一固定板、第二电动推杆、第二固定板、混料框、第一连接杆、第一轴承座、第三电动推杆、第三齿轮、齿条、连杆、第二连接杆、左架、底板、第一锥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轴承座、第二锥齿轮、第二转轴、第三轴承座和右架,底板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架、第二轴承座、第三轴承座和右架,左架右侧上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右端铰接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杆底端设置有电机,电机底部中心设置有转杆,转杆下部均匀设置有搅拌杆,第二轴承座顶部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中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转轴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顶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末端设置有压块,第一固定板顶部中心放置有混料框,混料框在搅拌杆下方,第三轴承座顶部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下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右架左侧中心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左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座,第二转轴穿过第一轴承座设置有第三齿轮,右架左侧上部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左端设置有齿条,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齿条左端铰接连接有连杆,连杆左端与摆动杆铰接连接。优选地,底板上均匀间隔开有通孔,通孔主视方向形状为圆形,通孔直径为3cm,通孔关于底板中心线对称,并且通孔成线性排列,通孔贯穿底板前表面和后表面。优选地,还包括有橡胶块,压块内侧设置有橡胶块,橡胶块外表面与压块内表面固定连接,橡胶块呈长方体,橡胶块的厚度与压块的厚度一样,橡胶块比压块面积大。优选地,还包括有弹簧和钢珠,搅拌杆末端设置有弹簧,弹簧末端设置有钢珠,弹簧的长度为3cm,钢珠的直径为1cm,弹簧的左端与搅拌杆右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一加强筋,底板与左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左架右侧下部,第一加强筋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左侧。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加强筋,底板与右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呈45°角倾斜设置,第二加强筋的右端固定连接在右架左侧下部,第二加强筋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右侧。优选地,底板的形状为长方体,底板的上端面与底板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4cm,底板的左端面与底板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50cm,底板的前端面与底板的后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20cm。优选地,左架形状为长方体,左架呈竖直设置,且左架的底面与底板的顶面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第二连接杆安装在左架右侧面的上部,第二连接杆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左架右侧面连接。优选地,混料框的形状为长方体,混料框的下表面与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接触,混料框竖直放置,混料框底部的厚度为3cm,混料框侧壁的厚度为2cm,混料框长度为35cm。工作原理:当需要混料时,将混料框放在第一固定板上,然后控制第一电动推杆伸长,带动压块向中靠拢,当压块向中靠拢将混料框夹住时,控制第一电动推杆停止伸长。将需要混料的物料倒入混料框内,然后控制第二电动推杆伸长,带动第一固定板及其上装置向上运动,当混料框向上运动达到一定程度时,控制第二电动推杆停止伸长。控制电机旋转,带动转杆旋转,进而带动搅拌杆旋转,对混料框内的物料进行混合搅拌。同时控制第三电动推杆伸长,带动齿条向左运动,一方面,带动连杆向左运动,进而带动摆动杆上部向左摆动,从而带动摆动杆下部向右摆动,使得电机及其上装置向右摆动。另一方面,带动第三齿轮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二转轴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顺时针旋转,使得第一锥齿轮逆时针旋转,带动第一转轴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二固定板及其上装置逆时针旋转,当搅拌杆向右摆动达到一定程度时,控制第三电动推杆收缩,带动齿条向右运动,一方面,带动连杆向右运动,进而带动摆动杆上部向右摆动,从而带动摆动杆下部向左摆动,使得电机及其上装置向左摆动。另一方面,带动第三齿轮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二转轴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逆时针旋转,使得第一锥齿轮顺时针旋转,带动第一转轴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二固定板及其上装置顺时针旋转,当搅拌杆向左摆动达到一定程度时,控制第三电动推杆伸长,如此反复,使得混料更彻底。当混料完毕时,控制电机停止旋转,当搅拌杆摆动到初始位置时,控制第三电动推杆停止伸缩。控制第二电动推杆收缩,带动第一固定板及其上装置向下运动,当第一固定板向下运动到初始位置时,控制第二电动推杆停止收缩,然后控制第一电动推杆收缩,带动压块离开混料框,人工取走混料框进行处理,当压块回到初始位置时,控制第一电动推杆停止收缩。如此,达到高效混料的效果。因为底板上均匀间隔开有通孔,通孔主视方向形状为圆形,通孔直径为3cm,通孔关于底板中心线对称,并且通孔成线性排列,通孔贯穿底板前表面和后表面,可以节省生产材料成本,同时更加美观。因为还包括有橡胶块,压块内侧设置有橡胶块,橡胶块外表面与压块内表面固定连接,橡胶块呈长方体,橡胶块的厚度与压块的厚度一样,橡胶块比压块面积大,橡胶块可以更好地夹住混料框。因为还包括有弹簧和钢珠,搅拌杆末端设置有弹簧,弹簧末端设置有钢珠,弹簧的长度为3cm,钢珠的直径为1cm,弹簧的左端与搅拌杆右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弹簧和钢珠使得混料更彻底。因为还包括有第一加强筋,底板与左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左架右侧下部,第一加强筋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左侧,第一加强筋使整个装置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进而延长整个装置的寿命。因为还包括有第二加强筋,底板与右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呈45°角倾斜设置,第二加强筋的右端固定连接在右架左侧下部,第二加强筋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右侧,第二加强筋使整个装置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进而延长整个装置的寿命。(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达到了操作方便、混料快速、省时省力的效果,并且制造成本低,结构合理,易于维护维修,使用方便,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搅拌杆,2-转杆,3-电机,4-摆动杆,5-压块,6-第一电动推杆,7-第一固定板,8-第二电动推杆,9-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还原铁粉高效混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还原铁粉高效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搅拌杆(1)、转杆(2)、电机(3)、摆动杆(4)、压块(5)、第一电动推杆(6)、第一固定板(7)、第二电动推杆(8)、第二固定板(9)、混料框(10)、第一连接杆(11)、第一轴承座(12)、第三电动推杆(13)、第三齿轮(14)、齿条(15)、连杆(16)、第二连接杆(17)、左架(18)、底板(19)、第一锥齿轮(20)、第一转轴(21)、第二轴承座(22)、第二锥齿轮(23)、第二转轴(24)、第三轴承座(25)和右架(26),底板(19)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架(18)、第二轴承座(22)、第三轴承座(25)和右架(26),左架(18)右侧上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7),第二连接杆(17)右端铰接连接有摆动杆(4),摆动杆(4)底端设置有电机(3),电机(3)底部中心设置有转杆(2),转杆(2)下部均匀设置有搅拌杆(1),第二轴承座(22)顶部安装有第一转轴(21),第一转轴(21)中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0),第一转轴(21)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9)顶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8),第二电动推杆(8)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6),第一电动推杆(6)末端设置有压块(5),第一固定板(7)顶部中心放置有混料框(10),混料框(10)在搅拌杆(1)下方,第三轴承座(25)顶部安装有第二转轴(24),第二转轴(24)下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3),第二锥齿轮(23)与第一锥齿轮(20)啮合,右架(26)左侧中心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1),第一连接杆(11)左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座(12),第二转轴(24)穿过第一轴承座(12)设置有第三齿轮(14),右架(26)左侧上部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13),第三电动推杆(13)左端设置有齿条(15),齿条(15)与第三齿轮(14)啮合,齿条(15)左端铰接连接有连杆(16),连杆(16)左端与摆动杆(4)铰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还原铁粉高效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搅拌杆(1)、转杆(2)、电机(3)、摆动杆(4)、压块(5)、第一电动推杆(6)、第一固定板(7)、第二电动推杆(8)、第二固定板(9)、混料框(10)、第一连接杆(11)、第一轴承座(12)、第三电动推杆(13)、第三齿轮(14)、齿条(15)、连杆(16)、第二连接杆(17)、左架(18)、底板(19)、第一锥齿轮(20)、第一转轴(21)、第二轴承座(22)、第二锥齿轮(23)、第二转轴(24)、第三轴承座(25)和右架(26),底板(19)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架(18)、第二轴承座(22)、第三轴承座(25)和右架(26),左架(18)右侧上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7),第二连接杆(17)右端铰接连接有摆动杆(4),摆动杆(4)底端设置有电机(3),电机(3)底部中心设置有转杆(2),转杆(2)下部均匀设置有搅拌杆(1),第二轴承座(22)顶部安装有第一转轴(21),第一转轴(21)中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0),第一转轴(21)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9)顶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8),第二电动推杆(8)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6),第一电动推杆(6)末端设置有压块(5),第一固定板(7)顶部中心放置有混料框(10),混料框(10)在搅拌杆(1)下方,第三轴承座(25)顶部安装有第二转轴(24),第二转轴(24)下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3),第二锥齿轮(23)与第一锥齿轮(20)啮合,右架(26)左侧中心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1),第一连接杆(11)左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座(12),第二转轴(24)穿过第一轴承座(12)设置有第三齿轮(14),右架(26)左侧上部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13),第三电动推杆(13)左端设置有齿条(15),齿条(15)与第三齿轮(14)啮合,齿条(15)左端铰接连接有连杆(16),连杆(16)左端与摆动杆(4)铰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还原铁粉高效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19)上均匀间隔开有通孔(27),通孔(27)主视方向形状为圆形,通孔(27)直径为3cm,通孔(27)关于底板(19)中心线对称,并且通孔(27)成线性排列,通孔(27)贯穿底板(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双收技术转移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