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承渔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357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如下操作柄的双轴承渔线轮:既能提高操作柄的操作性又能减少渔线缠绕等。所述双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卷线筒、卷线筒轴、单向离合器(5)和操作柄(6)。单向离合器(5)被安装在卷线筒轴上。单向离合器(5)具有外圈和转动体。外圈能相对于渔线轮主体(2)旋转。转动体将卷线筒轴(4)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传递给外圈。操作柄(6)被安装在渔线轮主体(2)上。操作柄(6)呈扁平状且沿径向延伸。

Double bearing ree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andle has the following dual bearing reel: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the operation handle and reduce line winding. The double bearing reel has a reel body, a spool, spool shaft, a one-way clutch (5) and the handle (6). A one-way clutch (5) is mounted on the spool shaft. One way clutch (5) has an outer ring and a rotating body. The outer ring relative to the fishing reel main body (2) rotation. The rotating body transfers the spool (4) of the reel to the outer direction of the coil to the outer ring. The handle (6) is mounted on a fishing reel main body (2). The operating handle (6) is flat and extends radi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轴承渔线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轴承渔线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讲,双轴承渔线轮具有抛铒控制机构。抛铒控制机构是如下一种机构:通过对卷线筒轴施加摩擦力来对卷线筒轴的旋转进行制动。由此可以降低放线时卷线筒轴的转速,防止渔线缠绕在一起。另外,在进行船钓等而使钓钩组件下落时,为了调整钓钩组件在海中的下落速度,也使用抛铒控制机构。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为了易于进行抛铒控制机构的操作,操作柄安装在渔线轮主体上且能摆动。通过使该操作柄摆动,能够调整对卷线筒轴的制动力,进而调整钓钩组件的下落速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275861号上述抛铒控制机构在用操作柄调整为合适的制动力时,有时操作柄呈沿垂钓者不易操作的方向延伸的状态。例如,操作柄呈沿朝向钓竿安装侧的方向延伸的状态时,会产生垂钓者不易操作的问题。另外,还会产生渔线挂住并缠绕在操作柄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如下操作柄的双轴承渔线轮:既能提高操作柄的操作性又能减少渔线缠绕。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卷线筒、卷线筒轴、单向离合器和操作柄。卷线筒能相对于渔线轮主体旋转。卷线筒轴和卷线筒呈一体旋转。单向离合器具有外圈和转动体。外圈能相对于渔线轮主体旋转。转动体将卷线筒轴的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传递给外圈。单向离合器被安装在卷线筒轴上。操作柄被安装在渔线轮主体上。操作柄沿径向延伸且呈扁平状。操作柄用于调整对外圈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力。采用该结构时,当卷线筒轴向放线方向旋转时,卷线筒轴的旋转通过转动体传递给外圈。即,卷线筒轴和外圈联动旋转。由于外圈被操作柄制动,因此,卷线筒轴也被制动。其结果为,能降低放线时卷线筒轴的转速,防止渔线缠绕在一起。另外,当卷线筒轴向卷线方向旋转时,卷线筒轴的旋转不会传递给外圈。即,由于卷线筒轴和外圈不相互联动旋转,因此,卷线筒轴不被制动。因而,在卷线时,能抑制在卷线筒轴上产生旋转阻力,卷线筒轴能顺畅旋转。另外,用于调整对该外圈的制动力的操作柄沿径向延伸。因此,能边握住(palming)渔线轮边进行操作柄的操作。而且,由于操作柄呈扁平状,因此,操作柄的操作性提高,而且渔线难以缠绕在操作柄上。优选操作柄具有第1延伸部、第2延伸部和连结部。第1和第2延伸部沿径向延伸。另外,第1和第2延伸部被配置成在宽度方向相互隔开间隔。连结部沿宽度方向延伸并用于连结第1和第2延伸部的各顶端部。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卷线筒、卷线筒轴、单向离合器和操作柄。卷线筒能相对于渔线轮主体旋转。卷线筒轴和卷线筒呈一体旋转。单向离合器具有外圈和转动体。外圈能相对于渔线轮主体旋转。转动体将卷线筒轴的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传递给外圈。单向离合器被安装在卷线筒轴上。操作柄被安装在渔线轮主体上。操作柄用于调整对外圈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力。操作柄具有第1延伸部、第2延伸部和连结部。第1和第2延伸部沿径向延伸。另外,第1和第2延伸部被配置成在宽度方向相互隔开间隔。连结部沿宽度方向延伸并用于连结第1和第2延伸部的各顶端部。同于上述理由,采用该结构也能降低放线时卷线筒轴的转速,防止渔线缠绕在一起。并且在卷线时,能抑制在卷线筒轴上产生旋转阻力,卷线筒轴能顺畅旋转。另外,用于调整对该外圈的制动力的操作柄沿径向延伸。因此,能边握住渔线轮边进行操作柄的操作。而且,由于操作柄具有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设置的第1和第2延伸部,因此操作柄的操作性提高,而且渔线难以缠绕在操作柄上。优选操作柄的径向外侧端部朝向所述渔线轮主体侧凹进。采用该结构,能使手指抵住该操作柄的凹进部分对操作柄进行操作。优选操作柄的径向外侧缘朝向径向内侧凹进。采用该结构,能使手指抵住操作柄的凹进部分对操作柄进行操作。优选操作柄的顶端侧的角部被倒角处理。采用该结构,即使渔线挂住操作柄,也能顺利地从操作柄上取下渔线。优选操作柄的顶端部相对于操作柄的基端部被配置在渔线轮主体侧。采用该结构,即使渔线挂住操作柄,也能顺利地从操作柄上取下渔线。优选操作柄具有开口部。采用该结构,能减轻操作柄的重量。操作柄具有向渔线轮主体侧凹进的凹部。采用该结构,能使手指抵住该凹部对操作柄进行操作。优选操作柄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宽度比径向内侧的宽度小。采用该结构,即使渔线挂住操作柄,也能顺利地从操作柄上取下渔线。优选操作柄具有圆筒部和柄部。圆筒部与渔线轮主体螺合且能因旋转而沿轴向移动。柄部从圆筒部沿径向延伸。优选柄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方的端缘从与圆筒部相切的切点延伸。采用该结构,能消除圆筒部和柄部之间的台阶,使渔线难以挂住柄部。优选柄部的宽度尺寸与圆筒部的直径相等。优选操作柄被安装在渔线轮主体上且能摆动。因此,能通过操作柄的摆动来调整制动力。优选操作柄与渔线轮主体螺合且沿轴向推压外圈。【专利技术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既能提高操作柄的操作性又能减少渔线缠绕。附图说明图1是双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图2是双轴承渔线轮的剖视图。图3是双轴承渔线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双轴承渔线轮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操作柄的主视图。图6是操作柄的侧视图。图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柄的立体图。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柄的主视图。图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柄的主视图。图10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柄的主视图。图11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柄的主视图。图12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的放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2:渔线轮主体;3:卷线筒;4:卷线筒轴;5:单向离合器;51:外圈;52:转动体;6:操作柄;61:圆筒部;62:柄部;621:第1延伸部;622:第2延伸部;623:连结部;100:双轴承渔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实施方式。此外,轴向意为卷线筒轴的延伸方向。另外,径向意为以卷线筒轴为中心的圆的径向,周向意为以卷线筒轴为中心的圆的周向。另外,宽度方向意为操作渔线轮的宽度方向。[双轴承渔线轮]如图1和图2所示,双轴承渔线轮100具有渔线轮主体2、卷线筒3、卷线筒轴4、单向离合器5和操作柄6。双轴承渔线轮100还具有第1摩擦板7、施力部件8和手柄9。[渔线轮主体]渔线轮主体2具有第1渔线轮主体部21和第2渔线轮主体部22。第1渔线轮主体部21和第2渔线轮主体部22被配置成在轴向上互相隔开间隔。第1渔线轮主体部21和第2渔线轮主体部22通过多个连结部23互相连结。第1渔线轮主体部21具有第1侧板21a和第1罩21b。第1渔线轮主体部21在内部具有收装空间。在该收装空间内收装有旋转传递机构11等。第2渔线轮主体部22具有第2侧板22a和第2罩22b。第1侧板21a和第2侧板22a通过连结部23互相连结。该第1侧板21a、第2侧板22a和连结部23形成一体,构成渔线轮主体2的框架。如图3所示,第1渔线轮主体部21还具有突出部24。突出部24呈圆筒状且向轴向外侧突出。详细地讲,突出部24从第1罩21b向轴向外侧突出。操作柄6被安装在该突出部24上。详细地讲,在突出部24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而且,操作柄6与突出部24螺合(螺纹配合)。由突出部24来连通第1渔线轮主体部21的收装空间和外部。在该突出部24内,支承有能旋转的卷线筒轴4的一方的端部。[卷线筒]如图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轴承渔线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具有:渔线轮主体;卷线筒,其能相对于所述渔线轮主体旋转;卷线筒轴,其和所述卷线筒呈一体旋转;单向离合器,其具有外圈和转动体,且被安装在所述卷线筒轴上,其中,该外圈能相对于所述渔线轮主体旋转,该转动体将所述卷线筒轴的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外圈;和操作柄,其被安装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该操作柄沿径向延伸且呈扁平状,用于调整对所述外圈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6 JP 2016-0363911.一种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具有:渔线轮主体;卷线筒,其能相对于所述渔线轮主体旋转;卷线筒轴,其和所述卷线筒呈一体旋转;单向离合器,其具有外圈和转动体,且被安装在所述卷线筒轴上,其中,该外圈能相对于所述渔线轮主体旋转,该转动体将所述卷线筒轴的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外圈;和操作柄,其被安装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该操作柄沿径向延伸且呈扁平状,用于调整对所述外圈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柄具有:第1和第2延伸部,它们沿径向延伸并被配置成在宽度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和连结部,其沿宽度方向延伸并用于连结所述第1和第2延伸部的各顶端部。3.一种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具有:渔线轮主体;卷线筒,其能相对于所述渔线轮主体旋转;卷线筒轴,其和所述卷线筒呈一体旋转;单向离合器,其具有外圈和转动体,且被安装在所述卷线筒轴上,其中,该外圈能相对于所述渔线轮主体旋转,该转动体将所述卷线筒轴的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外圈;和操作柄,其被安装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用于调整对所述外圈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力,所述操作柄具有:第1和第2延伸部,它们沿径向延伸并被配置成在宽度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和连结部,其沿宽度方向延伸并用于连结所述第1和第2延伸部的各顶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1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柄的径向外侧端部朝向所述渔线轮主体侧凹进。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智邦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