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接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3364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接续装置,包括外压接管,外压接管为中空结构,外压接管内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第一内衬管、第一楔形夹支座、接续管、第二楔形夹支座和第二内衬管,第一楔形夹支座和第二楔形夹支座内均设置相配合的楔形夹,接续管的前端面设置通孔,接续管内设置光纤引导板,光纤引导板前端指向通孔方向,光纤引导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为斜面或弧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夹紧机构和保护机构,实现了碳纤维复合芯光纤导线的复接,通过设置光纤引导板,使两根光纤导线内芯快速对接、提高操作效率。

Splicing device applied to optical fiber composite carbon fiber condu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on device for optical fiber composite carbon fiber wire, pipe including external pressure, external pressure pipe is a hollow structure, the external pressure pipe are arranged from left to right first inner liner, the first wedge clamp support, a connecting pipe, second wedge clamp and second bearing inner liner, the first bearing and wedge clamp second support wedge clamp arranged matched with the wedge clamp, the front end of the connecting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a connecting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optical fiber guide plate, fiber guide plate through hole front end pointing direction, the optical fiber guide plate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right end face is an inclined surface or a cambered surfac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mechanism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 realizes the multiplexing of fiber carbon fiber composite core wire, by setting the optical fiber guide plate, the two fiber wire core fast docking, improve oper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接续装置
本技术属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应用
,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接续装置。
技术介绍
碳纤维复合芯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下称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学者研发,2004年美国首次将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应用于输电线路。我国对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研究始于2005年,该导线在我国的首次应用是在2006年的辽宁、福建的22万线路扩容改造中。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具有强度大、载流量大、耐热性好、线膨胀系数小、重量轻、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是一种节能、环保型导线,在架空输电线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完美结合了碳纤维复合导线技术和光纤技术,使得导线同时具有输送电能和通信的功能,解决了光缆远距离大跨度传输困难的问题,节约了资源,适应于电网自动化的发展,能够实现对导线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同样的,由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本身的结构特性(材质较脆、弯曲半径不宜过小),需要设计专门适合光纤的接续工作金具。申请号201310205074.4公开一种光纤快速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在连接器主体内设有光纤穿接管和光纤接头管,光纤穿接管和光纤接头管之间由光纤接续管相连,光纤穿接管、光纤接续管和光纤接头管内沿轴向设置连续贯穿的穿纤孔道,在光纤接续管的径向方向上开设与穿纤孔道连通的贮存通孔,贮存通孔将穿纤孔道分为外侧端孔道和内侧端孔道,在外侧端孔道内固定有预埋纤芯,预埋纤芯的外端面与光纤接头管的外端面平齐,内侧端孔道连通贮存通孔,内侧端孔道内加注有光纤匹配介质。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待接续光纤插入内侧端孔道5B后,由于没有压紧或挤紧装置,存在光纤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接续装置,本技术通过设置夹紧机构和保护机构,实现了碳纤维复合芯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复接,通过设置光纤引导板,使两根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光线内芯快速对接、提高操作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接续装置,包括外压接管,所述外压接管为中空结构,外压接管内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第一内衬管、第一楔形夹支座、接续管、第二楔形夹支座和第二内衬管,所述第一楔形夹支座和第二楔形夹支座内均设置相配合的楔形夹,所述接续管的上端面设置通孔,所述接续管内设置光纤引导板,所述光纤引导板上端面指向通孔方向,所述光纤引导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为斜面或弧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通孔设置橡胶密封盖。进一步的,所述光纤引导板的左右两个端面均设置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一端均指向通孔方向。进一步的,所述光纤引导板的上端面设置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光纤限位钩。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槽为1个或2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包括外压接管,外压接管为中空结构,外压接管可以采用一体成型也可以可拆分式结构,例如法兰连接或插接,外压接管内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第一内衬管、第一楔形夹支座、接续管、第二楔形夹支座和第二内衬管,第一楔形夹支座和第二楔形夹支座内均设置相配合的楔形夹,接续管上设置通孔。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两根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绝缘层和保护层进行剥离使光纤内芯裸露,再将两根光纤内芯的自由端分别从本技术的两端贯穿两侧的内衬管和楔形夹后使其同时位于接续管内,此时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未剥离的部分分别位于两侧的内衬管和楔形夹内,继续移动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使两个光纤内芯从通孔内伸出,工作人员在外部对两根光纤内芯进行熔接,熔接完后,将多余的光纤内芯进行回环后放回接续管内,最后对外压接管进行塑性形变使本技术从外向内多层式压紧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需指出的是第一内衬管和第二内衬管的结构设计有效预防塑性形变过程中对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造成压伤和挤伤。由上可知,本结构既能够实现对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压紧,而且在压紧过程中对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进行有效保护,而且熔接过程是在外压接管的外部进行,操作方便快捷,最后对熔接位置且回环后的光纤内芯进行有效存放,从而实现对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整体防护,有效保证了复接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传输性能。2.接续管内设置光纤引导板,光纤引导板上端面指向通孔方向,光纤引导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为斜面或弧面结构,本结构在使用时,当光纤内芯自由端伸入接续管时,光纤引导板对光纤内芯的延伸方向起引导作用,从而便于光纤内芯快速从通孔内伸出,增加接续作业过程中的效率。3.光纤引导板的左右两个端面均设置弧形槽,弧形槽可以为多个,弧形槽的前端指向通孔方向,本结构设计在使用时,光纤内芯的自由端在弧形槽内移动,直接从通孔延伸出,进一步提高光纤内芯的引出效率。4.光纤引导板的上端面设置光纤限位钩,光纤限位钩为两个且相背设置,当光纤内芯熔接完毕后(或者回环后)通过光纤限位钩对其进行限位,有效预防光纤内芯散落造成折损的问题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接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光纤引导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光纤引导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光纤引导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压接管,2-第一内衬管,3-第一楔形夹支座,4-接续管,5-第二楔形夹支座,6-第二内衬管,7-楔形夹,8-通孔,9-橡胶密封盖,10-光纤引导板,11-弧形槽,12-光纤限位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包括外压接管1,外压接管1为一体成型的中空管,外压接管1内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第一内衬管2、第一楔形夹支座3、接续管4、第二楔形夹支座5和第二内衬管6,第一楔形夹支座3和第二楔形夹支座5内均设置相配合的楔形夹7,接续管4上端面开设通孔8,通孔8设置橡胶密封盖9;接续管4内设置光纤引导板10,光纤引导板10的高度为接续管4内径的一半,光纤引导板10的后端面与接续管4的内壁粘接固定,光纤引导板10前端(图4中的上端面)指向通孔8的方向,光纤引导板10的左端面、右端面和上端面均为为斜面或弧面结构,本实施例优选弧面结构,即光纤引导板10后端左侧和右侧的间距大于光纤引导板10前端左侧和右侧之间的间距,且在光纤引导板10左端面和右端面均开设一个弧形槽11,弧形槽11的前端延伸方向指向通孔8中心位置。本结构在使用时,不仅能够实现对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压紧,而且在压紧过程中对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进行有效保护,特别是对接续位置的光纤内芯或回环光纤进行有效防护,从整体上对接续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进行防护,有效保证了复接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传输性能;使用密封盖9对通孔8进行覆盖,有效预防光纤内芯熔接点受潮氧化的问题发生,进一步提高后续使用过程中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传输性能。另外,当光纤内芯自由端伸入接续管时,光纤引导板10和弧形槽11对光纤内芯的延伸方向均起引导作用,从而便于光纤内芯快速从通孔8内伸出,增加作业过程中的效率,光纤引导板10的上端面也为弧形结构,可以预防光纤内芯在接续管内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应用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接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压接管,所述外压接管为中空结构,外压接管内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第一内衬管、第一楔形夹支座、接续管、第二楔形夹支座和第二内衬管,所述第一楔形夹支座和第二楔形夹支座内均设置相配合的楔形夹,所述接续管的上端面设置通孔,所述接续管内设置光纤引导板,所述光纤引导板上端面指向通孔方向,所述光纤引导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为斜面或弧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的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压接管,所述外压接管为中空结构,外压接管内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第一内衬管、第一楔形夹支座、接续管、第二楔形夹支座和第二内衬管,所述第一楔形夹支座和第二楔形夹支座内均设置相配合的楔形夹,所述接续管的上端面设置通孔,所述接续管内设置光纤引导板,所述光纤引导板上端面指向通孔方向,所述光纤引导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为斜面或弧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光纤复合碳纤维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李梦丽吕中宾艾文君魏建林宋高丽杨威杨晓辉任鹏亮谢凯陈钊刘泽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