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成角度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322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2:28
一种空气调节机,其包括框架、风扇和第一热交换器,所述风扇可操作以产生在空气流方向上移动的空气流,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邻近空气入口的第一端部、邻近空气出口的第二端部、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空气入口面、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并且背对所述空气入口面的空气出口面以及在空气入口面与空气出口面之间穿过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进行延伸的纵向轴线。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在空气流与冷却媒质之间传递热量。在热交换器的纵向轴线与空气流方向之间限定第一热交换器角度,并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角度可以是在约3度至约20度之间。

Air conditioner having an angled heat exchanger

An air conditioner,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first heat exchanger and the fan, the fan is operable to generate a move in the air flow direction of the air flow,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includes a first end portion of the air near the entrance, adjacent to the second end of the air outlet,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The extension of the air entrance surface,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portion extending between and back to the entrance of the air outlet and the air in the air entrance surface and the air outlet through the surface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end portions extending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The heat exchanger is configured to transfer heat between the air stream and the cooling medium.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angle is defined between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air flow, and the angle of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may be between about 3 degrees and about 20 degre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成角度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机。已经开发了多个系统,并且所述多个系统用于出于多种目的来冷却房间,所述多种目的从居住者舒适度到为装备提供期望的运行环境而不同。这样的系统通常包括位于房间内的空气调节机,以及位于房间外的系统的排热部分。制冷系统是这样的冷却系统的示例,并且将制冷水流从系统的排热部分提供给房间内的空气调节机作为冷却媒质。热量可从冷却媒质直接排出到室外空气(所谓的“自然冷却”),以及/或者到次级冷却媒质回路,例如冷却塔回路或蒸汽压缩系统制冷剂回路。在其它系统中,冷却媒质自身可以是来自蒸汽压缩系统的制冷剂流。空气调节机在房间内的相对较热空气与冷却媒质之间传递热量。在冷却媒质与空气之间传递热量之后,冷却媒质返回到位于房间外的装备以被再次冷却。用于这样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应用的示例是用于对数据中心房间的温度进行控制的冷却系统。数据中心房间可以安置产生热量的计算机装备,例如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系统等。为了避免计算机装备的温度升高到不期望的水平以上,必须将由该计算机装备产生的热量从房间移除。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该热量的移除,即为了将产生的热量从计算机装备移除而引导冷却的空气从数据中心房间经过计算机装备,然后重新冷却加热的空气以维持冷却的空气流。除数据中心房间领域和其它应用之外,能够在相对较小空间内以高效的方式执行这一功能的空气调节系统继续受到欢迎。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空气调节机,所述空气调节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至少部分地限定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框架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下端部被配置为在支撑表面上支撑框架。所述空气调节机还包括风扇和第一热交换器,所述风扇可操作以产生空气流,所述空气流从空气入口到空气出口在空气流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邻近空气入口的第一端部、邻近空气出口的第二端部、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空气入口面、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并且背对所述空气入口面的空气出口面、以及穿过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空气入口面与空气出口面之间进行延伸的纵向轴线。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在空气流与冷却媒质之间传递热量。在热交换器的纵向轴线与空气流方向之间限定第一热交换器角度,并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角度是在约3度至约20度之间。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至少部分地限定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框架包括上端部和与所述上端部相反的下端部、以及穿过上端部和下端部延伸的纵向轴线,所述下端部被配置为在支撑表面上支撑框架,以使纵向轴线垂直于支撑表面。所述空气调节机还包括风扇和热交换器,所述风扇可操作以产生空气流,所述空气流从空气入口到空气出口在空气流方向上移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邻近空气入口的第一端部、邻近空气出口的第二端部、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空气入口面、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并且背对所述空气入口面的空气出口面、以及穿过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在空气入口面与空气出口面之间进行延伸的纵向轴线。第一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在空气流与冷却媒质之间传递热量。在热交换器的纵向轴线与框架的纵向轴线之间限定第一热交换器角度,并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角度是在约3度至约20度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式的空气调节机系统,其包括可操作以产生空气流的风扇以及第一组和第二组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每个热交换器以相对于竖直平面不小于约3度以及不大于约20度的角度定向,并且具有空气入口面和空气出口面,空气流进入所述空气入口面而进入热交换器,空气出口面与空气入口面背对并且空气流从空气出口面离开热交换器。所述系统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至少部分地限定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框架包括上端部、与所述上端部相反的下端部、前部、与所述前部相反的后部、在前部与后部之间延伸并且连接前部和后部的侧部、内部以及在前部处的门,在框架的前部与后部之间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内部并且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内部内,提供了穿过所述门通向框架的内部的通路。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模块式结构,其中框架具有由框架的侧部限定并且在框架的侧部之间限定的第一宽度,并且其中仅安装第一组热交换器,并且其中第一组中的热交换器并排布置,每个热交换器的空气入口面和空气出口面大致面向框架的侧部,以及第二模块式结构,其中框架具有第二宽度,第二宽度由框架的侧部限定并且在框架的侧部之间限定,并且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以适应第一组热交换器和第二组热交换器两者。在第二结构中,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热交换器并排布置,每个热交换器的空气入口面和空气出口面大致面向框架的侧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至少部分地限定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框架包括上端部、与所述上端部相反的下端部、前部、与所述前部相反的后部、在前部与后部之间延伸并且连接前部与后部以限定框架的宽度的相反的侧部、以及穿过上端部和下端部延伸的纵向轴线,下端部被配置为在支撑表面上支撑框架,以使纵向轴线垂直于支撑表面。所述空气调节机还包括风扇和多个热交换器,所述风扇可操作以产生空气流,所述空气流从入口到出口在空气流方向上移动,每个热交换器均包括邻近空气入口的第一端部、邻近空气出口的第二端部、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空气入口面、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并且背对空气入口面的空气出口面、以及穿过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在空气入口面与空气出口面之间进行延伸的纵向轴线,每个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在空气流与冷却媒质之间传递热量。每个热交换器相对于框架的纵向轴线倾斜,并且各热交换器并排布置,每个热交换器的空气入口面和空气出口面大致面向框架的侧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在所述框架上每350毫米的宽度包括至少一个热交换器。通过详细的描述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将变得显见。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空气调节机移除前面板和门之后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空气调节机移除前面板、门和侧部板之后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空气调节机移除前面板和门之后的前侧视图。图5是图1的空气调节机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6是图1的空气调节机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图7是图1的空气调节机移除前面板和门之后的前侧视图,其中示出采用第一模块式结构的空气调节机。图8是采用第二模块式结构的图1的空气调节机的前侧视图。图9是采用第三模块式结构的图1的空气调节机的前侧视图。在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任意实施例之前,应理解,本专利技术在其应用中不受限于以下说明书中阐述的或附图中示出的部件的构造和布置的细节。本专利技术可包含其它实施例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施或执行。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空气调节机10。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机10可与制冷系统一起使用以冷却数据中心房间。例如,制冷系统可包括位于数据中心房间内的空气调节机10和位于房间外的其它装备(例如,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冷却塔等),所述其它装备将冷却媒质(例如制冷用水)供应到空气调节机10,用于冷却数据中心房间。参照图2,所示的空气调节机10包括框架14、风扇16和热交换器18a、18b、18c和18d。正如下文将更详细地论述的,虽然所示的空气调节机10包括4个热交换器18a至18d,但在其它结构中,空气调节机10可包括多于4个或少于4个的热交换器,例如在空气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成角度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机,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至少部分地限定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框架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下端部被配置为在支撑表面上支撑所述框架;风扇,所述风扇能操作以产生空气流,所述空气流沿着从所述空气入口向所述空气出口的空气流方向移动;以及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邻近所述空气入口的第一端部、邻近所述空气出口的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空气入口面、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延伸并且背对所述空气入口面的空气出口面、以及穿过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空气入口面与所述空气出口面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空气流与冷却媒质之间传递热量,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空气流方向之间限定第一热交换器角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角度是在约3度至约20度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6.24 GB 1311190.1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至少部分地限定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框架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下端部被配置为在支撑表面上支撑所述框架;风扇,所述风扇能操作以产生空气流,所述空气流沿着从所述空气入口向所述空气出口的空气流方向移动;以及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邻近所述空气入口的第一端部、邻近所述空气出口的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空气入口面、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延伸并且背对所述空气入口面的空气出口面、以及穿过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空气入口面与所述空气出口面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空气流与冷却媒质之间传递热量,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空气流方向之间限定第一热交换器角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角度是在约3度至约20度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角度是在约5度至约10度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角度约为7.5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还包括邻近所述空气入口面的空气过滤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所述空气过滤器平行于所述空气入口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所述热交换器是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空气调节机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邻近所述空气入口的第一端部、邻近所述空气出口的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空气入口面、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并且背对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入口面的空气出口面、以及穿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入口面与空气出口面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空气流与所述冷却媒质之间传递热量,其中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空气流方向之间限定第二热交换器角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角度是在约3度至约20度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角度是在约5度至约10度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角度是在约5度至约10度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端部邻近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端部,并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端部分开,以使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纵向轴线相交叉。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纵向轴线之间限定第三热交换器角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热交换器角度是在约10度至约20度之间。10.一种空气调节机,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至少部分地限定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框架包括上端部、与所述上端部相反的下端部、以及延伸穿过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下端部的纵向轴线,所述下端部被配置为在支撑表面上支撑所述框架,以使所述纵向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撑表面;风扇,所述风扇能操作以产生空气流,所述空气流沿着从所述空气入口向所述空气出口的空气流方向移动;以及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邻近所述空气入口的第一端部、邻近所述空气出口的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空气入口面、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延伸并且背对所述空气入口面的空气出口面、以及穿过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并且在所述空气入口面与所述空气出口面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空气流与冷却媒质之间传递热量,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纵向轴线与所述框架的纵向轴线之间限定第一热交换器角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角度是在约3度至约20度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所述空气入口位于所述框架的上端部和所述框架的下端部中的一种内,并且其中所述空气出口位于所述框架的上端部和所述框架的下端部中的一种内且与所述空气入口相反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所述空气入口位于所述框架的上端部内,并且所述空气出口位于所述框架的下端部内。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角度是在约5度至约10度之间。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机,还包括邻近所述空气入口面的空气过滤器。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所述空气过滤器平行于所述空气入口面。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所述热交换器是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空气调节机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邻近所述空气入口的第一端部、邻近所述空气出口的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空气入口面、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并且背对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入口面的空气出口面、以及穿过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安德鲁D·威尔克斯A·霍尔P·科顿A·沃克
申请(专利权)人:雅列顿国际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英国,GB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