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养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19132 阅读:5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养蚕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养蚕设备。一种自动养蚕设备,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两侧上的若干链轮、缠绕在所述两侧链轮上的循环链条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随所述链条传动而移动的若干扁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养蚕设备,该设备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节省空间、使用寿命长、结构稳定、便于自动化的管理和操作。

Automatic silkworm rear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ilkworm rear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silkworm rearing equipment. An automatic device comprises a frame, sericulture, set a number of sprocket, and the frame on both sides of the winding cycle chain on the both sides of the sprocket wheel and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with the chain drive and moving a plurality of flat tra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atic silkworm rearing devic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high work efficiency, space saving, long service life, stab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automation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养蚕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养蚕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养蚕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领域逐渐向着工业化发展,蚕丝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因其透气和透湿等性能被人们所喜欢,从而将其加工呈服饰以及床上用品,但是传统的人们养殖蚕将蚕放置在蚕匾中,而人们往往是实用单个蚕匾进行养蚕,如果蚕的数量过多,人们会使用多个蚕匾进行养殖,这样会占据过多的空间,且工作效率差,现有的自动养蚕设备因其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工作人员在取放蚕匾的过程中较为麻烦,且很容易出现打翻的情况,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养蚕设备,该设备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节省空间、便于自动化的管理。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自动养蚕设备,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两侧上的若干链轮、缠绕在所述两侧链轮上的循环链条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随所述链条传动而移动的若干扁托。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自动养蚕设备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节省空间、便于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所述链条在链轮的驱动下在所述框架内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循环传动,而扁托也随着所述链条的传动在所述框架内进行移动。去除了传统养蚕中蚕匾的搬放步骤,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以及第三支撑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框架;所述第三支撑框架高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支撑框架构成了操作区,第二支撑框架构成了传送区,第三支撑框架高于第二支撑框架,第三支撑框架构成了高空流动储放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三支撑框架内的循环链条呈S形,且其波长的距离大于所述扁托的宽度。在上述方案中,第三支撑框架构成了高空流动储放区,为了使得高空流动储放区中储放的扁托较多,故该区域内的链条布置呈S形,为了避免扁托之间互不干涉,其S形的波长大于扁托的宽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两侧设有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上调整机构和下调整机构,所述上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上的上调整丝杆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调整丝杆上的上调整丝母,所述上调整丝母上设有一链轮;所述下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上的下调整丝杆以及设置在所述下调整丝杆上的下调整丝母,所述下调整丝母上设有一链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整机构来对链条进行松紧的调整,使得链条的传动中张紧,提高链条的使用寿命。而且其调节结构简单,调节方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扁托包括扁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扁托本体的两侧中央的支撑架,所述扁托本体四周由环状的支撑条构成,底部镂空由交错的支撑柱构成;所述支撑架呈等腰三角形,其底部连接在所述扁托本体上,其上部套设在所述链条链节的铰接轴的延伸段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扁托在等腰三角形支撑架的作用下,结构稳定,不易反转,重心稳定,便于移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链条上扁托两两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扁托的宽度。故而,其扁托在移动时互不干涉,平稳移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框架上还设有用于承托所述链条的承托条。使得链条得到张紧,提高使用寿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该设备还包括链条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且与两侧链条啮合的链轮轴、以一定传动比带动所述链轮轴转动的主动轮以及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电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该设备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框架上的光电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光电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扁托本体的高度一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养蚕设备,该设备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节省空间、使用寿命长、结构稳定、便于自动化的管理和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框架、11-第一支撑框架、12-第二支撑框架、13-第三支撑框架、2-链轮、3-链条、4-扁托、41-扁托本体、42-支撑架、5-调整机构、51-上调整机构、511-上调整丝杆、512-上调整丝母52-下调整机构、521-下调整丝杆、522-下调整丝母、6-承托条、7-驱动部件、71-链轮轴、72-主动轮、73-电机、8-控制部件、81-光电传感器、82-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参考图1至图4,一种自动养蚕设备,包括框架1、设置在框架1两侧上的若干链轮2、缠绕在两侧链轮2上的两根循环链条3以及设置在框架内的随链条3传动而移动的若干扁托4。框架1包括第一支撑框架11、第二支撑框架12、以及第三支撑框架13;第二支撑框架12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框架11,其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框架13;第三支撑框架13高于第二支撑框架12。第三支框架13内的循环链条3呈S形,且其波长的距离大于扁托2的宽度。第一支撑框架11的两侧设有调整机构5,调整机构5包括上调整机构51和下调整机构52,上调整机构51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11上的上调整丝杆511以及设置在上调整丝杆511上的上调整丝母512,上调整丝母512上设有一链轮2;下调整机构52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11上的下调整丝杆521以及设置在下调整丝杆521上的下调整丝母522,下调整丝母522上设有一链轮2。扁托4包括扁托本体41以及设置在扁托本体41的两侧的支撑架42,扁托本体41四周由环状的支撑条构成,底部镂空由交错的支撑柱构成;支撑架42呈等腰三角行,其底部连接在扁托本体41上,其上部套设在链条3链节的铰接轴的延伸段上。链条3上扁托4两两之间的距离大于扁托4的宽度。框架1上还设有用于承托链条3的承托条6。该设备还包括链条3的驱动部件7,驱动部件7包括设置在框架1上且与两侧链条3啮合的链轮轴71、以一定传动比带动链轮轴71转动的主动轮72以及驱动主动轮转动的电机73。该设备还包括控制部件8,控制部件8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框架12上的光电传感器81、以及控制器82,光电传感器81通过导线与控制器82相连,控制器82通过导线与电机相连;光电传感器81与扁托本体41的高度一致。工作时,电机73接通电源后,电机73带动主动轮72转动,主动轮72以一定的传动比来带动链轮轴71的转动,链轮轴71带动框架1内两侧的两根循环链条3进行传动,循环链条3在框架1内进行顺时针/逆时针的移动,而若干扁托4通过支撑架套设在循环链条3链节的铰接轴的延伸端上,故这些扁托4随循环链条的传动而进行移动,而扁托4与扁托4两两之间间距固定,且不会发生干涉,而控制器82来控制链条3传动的开启和停止,通过控制器82来设置扁托4在操作区内第一支撑框架11的停顿时间,当光电传感器81与运行中的扁托4断开接触的时候,控制器82控制电机73停止运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养蚕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养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设置在所述框架(1)两侧上的若干链轮(2)、缠绕在所述两侧链轮(2)上的循环链条(3)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随所述链条(3)传动而移动的若干扁托(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养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设置在所述框架(1)两侧上的若干链轮(2)、缠绕在所述两侧链轮(2)上的循环链条(3)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随所述链条(3)传动而移动的若干扁托(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养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第一支撑框架(11)、第二支撑框架(12)、以及第三支撑框架(13);所述第二支撑框架(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框架(11),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框架(13);所述第三支撑框架(13)高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养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框架(13)内的循环链条(3)呈S形,且其波长的距离大于所述扁托(4)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养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11)的两侧设有调整机构(5),所述调整机构(5)包括上调整机构(51)和下调整机构(52),所述上调整机构(51)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11)上的上调整丝杆(511)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调整丝杆(511)上的上调整丝母(512),所述上调整丝母(512)上设有一链轮(2);所述下调整机构(52)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11)上的下调整丝杆(521)以及设置在所述下调整丝杆(521)上的下调整丝母(522),所述下调整丝母(522)上设有一链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荣根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盛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