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和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1366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即使在负极使用钛化合物,在循环试验中产生的气体量也飞跃地减少且循环稳定性优异。该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有封入体,该封入体封入有正极、非水电解液以及夹着间隔件与正极对置的负极,负极含有钛化合物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将其设为如下构成:间隔件具有电绝缘性,正极含有尖晶石型锰酸锂和层状岩盐型化合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尖晶石型锰酸锂的数均粒径为10μm~20μm,且比表面积为0.05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和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和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移动设备、或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家庭用蓄电池等用途,正在积极进行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研究开发。这些领域所用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要求高安全性和长寿命性。因此,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中,满足其要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受到关注,其中,特别开发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尖晶石型锰酸锂、负极活性物质使用钛化合物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然而,有时该负极活性物质使用钛化合物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充电等时电解液和负极活性物质反应而产生反应气体。若产生该反应气体,则阻碍电极间的锂离子的迁移,存在循环稳定性下降的问题。因此,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二次电池,其使用尖晶石型锰酸锂作为正极,进而,在正极中添加有钴酸锂。根据专利文献1的电池,利用在尖晶石型锰酸锂中添加的具有层状晶体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可以抑制电池内产生的气体量。此外,作为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公报,有专利文献2~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1588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051202号公报专利文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和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有封入体,该封入体封入有正极、非水电解液以及夹着间隔件与所述正极对置的负极,所述负极含有钛化合物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所述间隔件具有电绝缘性,所述正极含有尖晶石型锰酸锂和层状岩盐型化合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所述尖晶石型锰酸锂的数均粒径为10μm~20μm,且比表面积为0.05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12 JP 2015-0255791.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有封入体,该封入体封入有正极、非水电解液以及夹着间隔件与所述正极对置的负极,所述负极含有钛化合物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所述间隔件具有电绝缘性,所述正极含有尖晶石型锰酸锂和层状岩盐型化合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所述尖晶石型锰酸锂的数均粒径为10μm~20μm,且比表面积为0.05m2/g~0.4m2/g,所述层状岩盐型化合物相对于尖晶石型锰酸锂100重量份含有2重量份~5重量份,并且,所述层状岩盐型化合物的数均粒径为3μm~9μm,且比表面积为0.3m2/g~0.6m2/g。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尖晶石型锰酸锂是选自Li1+xAlyMn2-x-yO4和Li1+xMgyMn2-x-yO4中的1种以上,其中,0≤x≤0.1,0<y≤0.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正极的单位面积的电容设为A、将所述负极的单位面积的电容设为B时,所述负极相对于所述正极的电容比B/A满足下述式(1),0.8≤B/A≤1.3(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相对于所述正极的电容比B/A为1.0以上。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具有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扩展成面状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具有所述负极活性物质扩展成面状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在将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所述间隔件侧的面的面积设为C、将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所述间隔件侧的面的面积设为D时,面积比D/C满足下述式(2),0.8≤D/C≤1.2(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所述间隔件侧的面的面积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所述间隔件侧的面的面积的比D/C为1.0以上。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冈步仓津将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钟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