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接线端的结构的电能储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1322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能储存装置,所述电能储存装置设置有内部接线端,所述内部接线端配置于圆筒形金属外壳的内部并与裸单元的电极相连接,所述内部接线端包括:板状的接线端本体,具有圆形的外周;一个以上的电解质浸渍用通孔,以朝厚度方向贯通所述接线端本体的方式形成;凸缘部,位于所述接线端本体的外周,以相对于所述接线端本体的平面垂直的方式延伸;以及间隔件部,由所述浸渍用通孔中的至少一个浸渍用通孔的周缘凸出而形成,或者由所述接线端本体的平面以部分的方式凸出而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改进接线端的结构的电能储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能储存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设置有板状的内部接线端的电能储存装置。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5年1月1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5-0006832的优先权,通过援引将该专利申请结合在此,如同该专利申请在此被全部公开一样。
技术介绍
被视为下一代电能储存装置的高电容储存装置是指作为电容器的一种的超电容器(UltraCapacitor;UC)、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SC)、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DoubleLayerCapacitor;EDLC)等,它是具有电解电容器和二次电池的中间特性的储能装置,其为因具有高效率和半永久性的寿命特性,能够并用及代替二次电池的储能装置。高电容储存装置在不容易进行维修(Maintenance)且要求长时间的使用寿命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中可以代替蓄电池来使用。高电容储存装置具有快速充放电特性,因而不仅在作为移动通信信息装置的手机、笔记本、PDA等中作为辅助电源使用,还非常适合在需要高容量的电动汽车、夜间路标灯、不间断供电(UninterruptedPowerSupply,UPS)等中作为主电源或辅助电源使用,并且以这样的用途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高电容储存装置的小型化,如图1所示,其较多地使用由圆筒形状构成的形态。参照图1,高电容储存装置包括:裸单元10(barecell),由阳极、阴极、分隔件以及电解质构成,容置于内部壳体;金属外壳40,用于容置裸单元10;阴极外部接线端70,位于金属外壳40的上部;阴极内部接线端20及阳极内部接线端30,呈实质上的板状形,结合于金属外壳4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裸单元10的阴极和阳极相连接;阳极外部接线端80,位于金属外壳40的下部。阴极内部接线端20利用绝缘构件60来对金属外壳40绝缘且与顶板构件50相接触,阳极内部接线端30与金属外壳40相接触。阴极外部接线端70在顶板构件50的上端部中心向上方凸出形成。顶板构件50夹设于金属外壳40的上部内,以密封开放部的方式进行结合。阳极外部接线端80与阳极内部接线端30进行电连接,其设置于金属外壳40的下端部中心。近来,为了扩展金属外壳40的内部空间,阴极内部接线端20和阳极内部接线端30通常由实质上的板体形状构成。图2中详细示出阴极内部接线端20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可同样适用于阳极内部接线端30。如图2所示,阴极内部接线端20包括:接线端本体21,具有平坦的形状;电解质浸渍用通孔22,朝厚度方向贯通所述接线端本体21而形成;凸缘部23,在所述接线端本体21的外周以相对于所述接线端本体21的平面呈垂直的方式延伸。但是,在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现有的内部接线端中,存在有用于部件插入等的自动化工艺中不易进行操作的缺点。即,在自动化工艺中,多个内部接线端在相互以上下层积的状态下移送,在此过程中,如图3所示发生某一个内部接线端20在另一个内部接线端20内侧紧密结合而被卡紧的现象,使得相互之间不易进行拆离,自动化工艺被中断而降低产品生产效率,并且使内部接线端的表面被损坏而增大内部阻力。另外,高电容储存装置在常温下发生诸如过充电或过放电、过电压的异常动作时,在电解质和电极的界面进行副反应,从而作为与之对应的副产物产生气体。当如上所述产生气体并积蓄于内部时,金属外壳40的内部压力将持续增加,其结果,金属外壳40将发生变形,并且在最坏的情况下发生爆炸。考虑到这样的气体产生,现有技术中设计为在金属外壳40内面和裸单元10间设有一定的盈余空间,或者在阴极外部接线端70及顶板构件50上形成的中空部90安装安全阀91来能够排出气体。但是,在设计为在金属外壳40和裸单元10间设置有盈余空间的情况下,在从外部施加的振动的作用下,裸单元10将左右游动,由此,顶板构件50和阴极内部接线端20相互分离而发生接触不良。并且,阴极外部接线端70及顶板构件50上形成的中空部90不仅作为用于安装安全阀91的空间来使用,还作为用于注入电解质的通道和用于真空作业的通气孔(AirVent)来使用,但是,因需要考虑到安装安全阀91的关系而在设计上存在有较多限制,近来,随着高电容储存装置的小型化,安全阀91和中空部90的大小也呈逐渐小型化的趋势,使得中空部90变得微小,这将导致无法顺畅地进行用于浸渍电解质的电解质的注入,并且较多地花费真空作业时间,从而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考虑到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能储存装置,所述电能储存装置具有在自动化工艺中能够在内部接线端相互叠合的状态下容易地将其拆离的结构,或者具有使内部接线端不相互叠合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能储存装置,在确保对振动等外力的耐振性的同时,能够增大接线端和裸单元之间的内部空间和电解质通道,从而能够提高耐压特性和电解质浸渍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能储存装置,能够通过简化接线端结构来减小体积及重量,并且能够减少制造工艺的费用和时间,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能储存装置,通过接线端和裸单元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和接触稳定性提高,能够提高阻力特性。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能储存装置,所述电能储存装置设置有内部接线端,所述内部接线端配置于圆筒形金属外壳的内部并与裸单元的电极相连接,所述内部接线端包括:板状的接线端本体,具有圆形的外周;一个以上的电解质浸渍用通孔,以朝厚度方向贯通所述接线端本体的方式形成;凸缘部,位于所述接线端本体的外周,以相对于所述接线端本体的平面垂直的方式延伸;以及间隔件部,由所述浸渍用通孔中的至少一个浸渍用通孔的周缘凸出而形成,或者由所述接线端本体的平面以部分的方式凸出而形成。所述浸渍用通孔中的一个浸渍用通孔的通孔的中心可与所述接线端本体中心一致,其余浸渍用通孔的与相邻的浸渍用通孔的中心间的距离相同,形成于从所述接线端本体中心沿着圆周方向具有相同的距离的位置,在从所述接线端本体中心沿着圆周方向所位置的所述浸渍用通孔中,形成有所述间隔件部的所述浸渍用通孔和未形成有所述间隔件部的通孔以相互交替的方式进行设置。形成有所述间隔件部的所述浸渍用通孔可以所述接线端本体中心为基准以三角形的方式进行配置。所述间隔件部的凸出高度优选是所述凸缘部高度的80~120%。所述间隔件部可以所述内部接线端本体的平面为基准,以垂直的方式形成或以具有规定的角度的方式形成。优选地,所述接线端本体可与所述裸单元面对而进行面接触结合,与所述金属外壳的所述内部接线端对应的位置的侧面厚度比其他部分的侧面厚度相对更厚地形成,所述凸缘部以比形成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厚的侧面高度更低的高度形成,在所述金属外壳形成有堆焊部,所述堆焊部通过将与所述内部接线端的所述凸缘部对应的位置的侧部以部分的方式进行堆焊处理,从而能够与所述凸缘部的变形一同与所述凸缘部进行紧贴,利用所述堆焊部来紧固固定所述内部接线端。所述内部接线端的所述凸缘部可以比形成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堆焊部的高度更高的高度形成。本专利技术可还包括顶板构件,所述顶板构件夹设于所述金属外壳的上部内,以密闭开放部的方式进行结合,并且具有圆形的外周;所述顶板构件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改进接线端的结构的电能储存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能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储存装置设置有内部接线端,所述内部接线端配置于圆筒形金属外壳的内部并与裸单元的电极相连接,所述内部接线端包括:板状的接线端本体,具有圆形的外周;一个以上的电解质浸渍用通孔,以朝厚度方向贯通所述接线端本体的方式形成;凸缘部,位于所述接线端本体的外周,以相对于所述接线端本体的平面垂直的方式延伸;以及间隔件部,由所述浸渍用通孔中的至少一个浸渍用通孔的周缘凸出而形成,或者由所述接线端本体的平面以部分的方式凸出而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14 KR 10-2015-00068321.一种电能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储存装置设置有内部接线端,所述内部接线端配置于圆筒形金属外壳的内部并与裸单元的电极相连接,所述内部接线端包括:板状的接线端本体,具有圆形的外周;一个以上的电解质浸渍用通孔,以朝厚度方向贯通所述接线端本体的方式形成;凸缘部,位于所述接线端本体的外周,以相对于所述接线端本体的平面垂直的方式延伸;以及间隔件部,由所述浸渍用通孔中的至少一个浸渍用通孔的周缘凸出而形成,或者由所述接线端本体的平面以部分的方式凸出而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用通孔中的一个浸渍用通孔的通孔的中心与所述接线端本体中心一致,其余浸渍用通孔的与相邻的浸渍用通孔的中心间的距离相同,形成于从所述接线端本体中心沿着圆周方向具有相同的距离的位置,在从所述接线端本体中心沿着圆周方向所位置的所述浸渍用通孔中,形成有所述间隔件部的所述浸渍用通孔和未形成有所述间隔件部的通孔以相互交替的方式进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有所述间隔件部的所述浸渍用通孔以所述接线端本体中心为基准以三角形的方式进行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部的凸出高度是所述凸缘部高度的80~1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部以所述内部接线端本体的平面为基准,以垂直的方式形成或以具有规定的角度的方式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本体与所述裸单元面对而进行面接触结合,与所述金属外壳的所述内部接线端对应的位置的侧面厚度比其他部分的侧面厚度相对更厚地形成,所述凸缘部以比形成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厚的侧面高度更低的高度形成,在所述金属外壳形成有堆焊部,所述堆焊部通过将与所述内部接线端的所述凸缘部对应的位置的侧部以部分的方式进行堆焊处理,从而能够与所述凸缘部的变形一同与所述凸缘部进行紧贴,利用所述堆焊部来紧固固定所述内部接线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接线端的所述凸缘部以比形成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堆焊部的高度更高的高度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构件,所述顶板构件夹设于所述金属外壳的上部内,以密闭开放部的方式进行结合,并且具有圆形的外周;所述顶板构件向下部侧形成有结合凸出部,所述结合凸出部与圆形的外周具有同心圆,并且凸出形成以开放所述顶板构件的内部,所述结合凸出部插入结合于所述内部接线端的所述凸缘部,以在所述顶板构件和所述内部接线端之间提供内部空间,所述顶板构件在其中心形成有用于注入电解质的中空部,在所述顶板构件的下部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河泳金东燮裵相现姜知恩申东一尹汝日高铉锡朴庆薰
申请(专利权)人:LS美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