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触电的装置以及包含防止触电的装置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1321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防止触电的装置以及包含所述装置的电子装置。防止触电的装置包含:堆叠式本体,其中多个绝缘薄片堆叠;电容器部分,其中多个内部电极安置于堆叠式本体内,内部电极之间具有绝缘薄片;ESD保护部分,安置于堆叠式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上以保护ESD电压;以及外部电极,安置于堆叠式本体外部且连接至电容器部分以及ESD保护部分。ESD保护部分包含至少一由多孔绝缘材料形成的ESD保护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止触电的装置以及包含防止触电的装置的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于防止触电(electricshock)的装置,且更特定言之,涉及能够防止触电电压经由诸如智能电话的可充电电子装置(chargeableelectronicdevice)传输至使用者的防止触电的装置。
技术介绍
移动通信终端机(mobilecommunicationterminal)的主要用途已自语音通信改变为数据通信服务,且接着演进至智能生活便利服务。又,随着智能电话(smartphone)多功能化,正使用各种频带。意即,已采用在一个智能电话中使用诸如无线LAN(wirelessLAN)、蓝牙(bluetooth)以及GPS的不同频带的多个功能。又,随着电子装置高度整合,在有限空间中的内部电路密度增大。因此,必然可能会出现内部电路之间的噪声干扰。正使用用于抑制携带型电子装置的各种频率的噪声以及内部电路之间的噪声的多种电路保护装置。举例而言,正使用分别移除彼此不同的频带的噪声的聚光器(condenser)、晶片磁珠(chipbead)、共同模式滤波器(commonmodefilter),及类似者。近年来,随着对智能电话的精致图像以及耐久性愈加看重,使用金属材料的终端机供应正在增多。意即,边界是使用金属制造或除前图像显示部分以外的其余壳是使用金属制造的智能电话的供应正在增多。然而,因为未建置过电流保护电路(overcurrentprotectioncircuit),或通过使用非正品充电器或使用低品质元件的有缺陷充电器执行充电,可能会出现冲击电流(shockcurrent)。冲击电流可传输至智能电话的接地端子,且接着再次自接地端子传输至金属壳。因此,接触金属壳的使用者可能会受到电击。结果,在通过使用非正品充电器对使用金属壳的智能电话充电的同时使用智能电话时,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现有技术文件)韩国专利注册第10876206号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触电的装置,其安置在电子装置的电路部分与金属壳之间以阻断自有缺陷的充电器产生的触电电压。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一种防止触电的装置,其中不会由于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而出现介电质击穿(dielectricbreakdown)。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一种防止触电的装置,其实现为在单一晶片内提供多个。技术解决方案根据例示性实施例,防止触电的装置包含:堆叠式本体,其中多个绝缘薄片堆叠;电容器部分,其中多个内部电极安置于堆叠式本体内,内部电极之间具有绝缘薄片;ESD保护部分,安置于堆叠式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上以保护ESD电压;以及外部电极,安置于堆叠式本体外部且连接至电容器部分以及ESD保护部分,其中ESD保护部分包含由多孔绝缘材料形成的ESD保护层。外部电极可包含:第一外部电极,安置于堆叠式本体的面朝彼此的第一以及第二表面上,且连接至电容器部分以及ESD保护部分;第二外部电极,安置于在垂直于第一以及第二表面的方向上面朝彼此的第三以及第四表面上,且连接至ESD保护部分。ESD保护部分可包含连接至第一1a外部电极的第一放电电极、连接至第二外部电极的第二放电电极以及连接至第一1b外部电极的第三放电电极,且第一至第三放电电极可相互交叉地彼此垂直地间隔开。ESD保护层可包含安置在第一及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第一ESD保护层以及安置在第二以及第三放电电极之间的第二ESD保护层。至少两个以上的电容器部分以及ESD保护部分可安置于堆叠式本体内。所述内部电极可垂直地堆叠以构成一个电容器部分,且水平地布置以构成多个电容器部分。至少一个电容器部分可具有不同电容。内部电极的长度、重叠面积以及堆叠数目可调整以调整电容。内部电极中的至少一者可具有大于放电电极的长度以及宽度的长度以及宽度。内部电极中的至少一者可具有移除至少一区的形状。第一以及第三放电电极可在一个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且提供多个,且第二放电电极可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至少两个以上的ESD保护层可安置于相同平面或至少两个以上的平面中的每一者上。ESD保护层可进一步包含导电材料以及空隙中的至少一者。空隙可形成于绝缘材料之间,或绝缘材料内的孔可彼此连接以形成空隙。根据另一例示性实施例,防止触电的装置包含:堆叠式本体,其中多个绝缘薄片堆叠;电容器部分,其中多个内部电极安置于堆叠式本体内,内部电极之间具有绝缘薄片;ESD保护部分,安置于堆叠式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上以保护ESD电压;第一外部电极,安置于堆叠式本体外部且连接至电容器部分以及ESD保护部分;以及第二外部电极,与堆叠式本体外部的第一外部电极间隔开且连接至ESD保护部分,其中防止触电的装置安置于电子装置中包含金属壳以阻断经由金属壳传输至使用者的触电电压且旁通ESD电压。至少两个以上的电容器部分以及ESD保护部分可安置于堆叠式本体中。根据又一例示性实施例,电子装置包含防止触电的装置,其安置在金属壳与内部电路之间以阻断触电电压且旁通ESD电压,其中防止触电的装置包含:堆叠式本体,其中多个绝缘薄片堆叠;电容器部分,其中多个内部电极安置于堆叠式本体内,内部电极之间具有绝缘薄片;ESD保护部分,安置于堆叠式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上以保护ESD电压;第一外部电极,安置于堆叠式本体外部且连接至电容器部分以及ESD保护部分;以及第二外部电极,与堆叠式本体外部的第一外部电极间隔开且连接至ESD保护部分,其中至少两个以上的电容器部分以及ESD保护部分安置于堆叠式本体中。技术效果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防止触电的装置可安置在电子装置的金属壳与内部电路之间,以阻断自内部电路的接地端子传输的触电电压。因此,可防止有缺陷的充电器中产生的触电电压自电子装置内的接地端子经由金属壳传输至使用者。又,防止触电的装置可包含ESD保护部分,且ESD保护部分可具有多孔结构以允许电流流动穿过细孔。因此,引入的ESD可旁通至接地端子以维持装置的绝缘状态。因此,可连续地阻断触电电压,且自外部施加的ESD电压可旁通至接地端子。又,因为在单晶片中提供多个电容器部分以及多个ESD保护部分,所以可在一个堆叠式本体内实现多个防止触电的装置。又,多个电容器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可具有不同电容。因此,单晶片可连接至多个信号线,且因此可减小由防止触电的装置占据的总面积。又,使电容器部分的内部电极变形成浮动型(floatingtype)以使内部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区中的绝缘薄片的厚度增加两倍或更多倍。因此,尽管晶片大小减小,但可防止绝缘薄片的绝缘电阻击穿,从而维持高电压电阻性质。附图说明图1以及图2为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防止触电的装置的耦接透视图以及分解透视图。图3以及图4分别为沿图1的线A-A′以及B-B′截取的横截面图。图5为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防止触电的装置的等效电路图。图6至图7为说明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防止触电的装置的EDS保护层的示意性横截面图以及横截面相片。图8以及图9为根据另一例示性实施例的防止触电的装置的耦接透视图以及分解透视图。图10为沿着图8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图11为根据另一例示性实施例的防止触电的装置的等效电路图。图12为根据又一例示性实施例的防止触电的装置的部分横截面图。图13至图14至图15为说明根据又一例示性实施例的防止触电的装置的E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防止触电的装置以及包含防止触电的装置的电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触电的装置,所述防止触电的装置包括:堆叠式本体,其中多个绝缘薄片堆叠;电容器部分,其中多个内部电极安置于所述堆叠式本体内,所述内部电极之间具有所述绝缘薄片;ESD保护部分,安置于所述堆叠式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上以保护ESD电压;以及外部电极,安置于所述堆叠式本体外部,且连接至所述电容器部分以及所述ESD保护部分,其中所述ESD保护部分包括由多孔绝缘材料形成的ESD保护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07 KR 10-2015-0063841;2016.03.03 KR 10-2011.一种防止触电的装置,所述防止触电的装置包括:堆叠式本体,其中多个绝缘薄片堆叠;电容器部分,其中多个内部电极安置于所述堆叠式本体内,所述内部电极之间具有所述绝缘薄片;ESD保护部分,安置于所述堆叠式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上以保护ESD电压;以及外部电极,安置于所述堆叠式本体外部,且连接至所述电容器部分以及所述ESD保护部分,其中所述ESD保护部分包括由多孔绝缘材料形成的ESD保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触电的装置,其中所述外部电极包括:第一外部电极,安置于所述堆叠式本体的面朝彼此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且连接至所述电容器部分以及所述ESD保护部分;以及第二外部电极,安置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面朝彼此的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上,且连接至所述ESD保护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触电的装置,其中所述ESD保护部分包括连接至第一1a外部电极的第一放电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外部电极的第二放电电极以及连接至第一1b外部电极的第三放电电极,且所述第一放电电极至所述第三放电电极相互交叉地彼此垂直地间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触电的装置,其中所述ESD保护层包括安置在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及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第一ESD保护层以及安置在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以及所述第三放电电极之间的第二ESD保护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触电的装置,其中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电容器部分以及所述ESD保护部分安置于所述堆叠式本体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触电的装置,其中所述内部电极垂直地堆叠以构成一个所述电容器部分,且水平地布置以构成多个所述电容器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触电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电容器部分具有不同电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触电的装置,其中所述内部电极的长度、重叠面积以及堆叠数目经调整以调整所述电容。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触电的装置,其中所述内部电极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大于所述放电电极的长度以及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承勳许星珍李东锡
申请(专利权)人:摩达伊诺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