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光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115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可以得到高的发光效率、并且能够得到没有颜色不均的发生且具有高的均匀性的出射光的荧光光源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荧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荧光板和设置在该荧光板的荧光放射面侧的光扩散板,在该光扩散板的表面接收的激发光经由该光扩散板射入该荧光板的荧光放射面,其中,上述光扩散板以该光扩散板的背面的外周缘位于比上述荧光板的荧光放射面的外周缘更靠内侧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光扩散板上遍及外周面的整周地设置有光反射部,激发光的入射区域以该入射区域的外缘位于该光扩散板的表面的外周缘的内侧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光扩散板的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荧光光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光源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荧光光源装置,已知有将激光作为激发光照射到荧光板、从构成该荧光板的荧光体放射荧光的结构的装置。在这样的荧光光源装置中,激光的指向性高,具有高斯强度分布,在荧光板的激发光入射面中每单位面积的入射能量非常高,因此存在荧光板局部变为高温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光效率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作为激发光使用激光的情况下尤为显著,但例如在使用聚光镜、聚光透镜等光学部件对荧光板局部地照射除激光以外的光作为激发光的构成的荧光光源装置中也发生。这样提出了如下方案:在荧光光源装置中,通过设为在荧光板的激发光入射面的整个面上设置用于扩散激发光的部件、或者激发光照射到荧光板的激发光入射面的整个面这样的构成,从而抑制激发光局部地射入激发光入射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5所示,公开了一种荧光光源装置,其具备由激光源构成的激发光源11、荧光板51和支撑该荧光板51的支撑部件55,在荧光板51与支撑部件55之间设置有含有光扩散剂59的间隙层58。间隙层58以覆盖荧光板51的激发光入射面(图5中的左面)的整个面的方式配设。另外,在荧光板51和间隙层58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反射膜62。在该荧光光源装置设置有透过荧光、遮挡激发光的透明板61,该荧光光源装置将透过透明板61的光作为出射光。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的荧光光源装置:荧光板的表面被作为激发光入射面和荧光放射面,在该荧光板的表面的整个面上设置有例如通过粒子状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大致板状的激发光扩散机构。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的荧光光源装置:荧光板的表面被作为激发光入射面和荧光放射面,在该荧光板的表面所形成的激发光的入射区域被设为该入射区域的形状和面积与该荧光板的表面的形状和面积大致相同。在该荧光光源装置中,在荧光板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吸收激发光的吸收机构或扩散激发光的扩散机构。然而,在荧光板的表面被作为激发光入射面和荧光放射面、出射光包括荧光和激发光的荧光光源装置中,存在下述问题:由于在荧光板的激发光入射面的整个面上设置用于扩散激发光的部件、或者对荧光板的激发光入射面的整个面照射激发光,不能得到充分的荧光强度。具体进行说明,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荧光光源装置中,通过激发光扩散机构在向着该激发光扩散机构的外周面的方向上扩散的激发光和荧光从该外周面会出射到外部。因此,不能有效利用射入到激发光扩散机构的内部的激发光和荧光。而且,在这样的荧光光源装置中,还有出射光产生颜色不均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荧光光源装置中不能减小荧光板的激发光入射面中每单位面积的激发光的入射能量、而且荧光板的表面中的激发光的入射区域的面积与荧光的放射区域的面积同等,因此无法有效将射入荧光板的激发光转换成荧光。因此,从荧光出射面射出的荧光的光量小。而且,在这样的荧光光源装置中,还有出射光产生颜色不均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8568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0426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0893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如上情况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得到高的发光效率、而且能够得到没有颜色不均的发生且具有高的均匀性的出射光的荧光光源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荧光板和设置在该荧光板的荧光放射面侧的光扩散板,在该光扩散板的表面接收的激发光经由该光扩散板射入该荧光板的荧光放射面,其中,上述光扩散板以该光扩散板的背面的外周缘比上述荧光板的荧光放射面的外周缘位于更靠内侧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光扩散板上遍及外周面的整周地设置有光反射部,激发光的入射区域以该入射区域的外缘位于该光扩散板的表面的外周缘的内侧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光扩散板的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光源装置中,上述光扩散板优选含有散射激发光的光散射体。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光源装置中,与荧光板的荧光放射面的一部分相向地、配置有遍及外周面的整周地设有光反射部的光扩散板,在该光扩散板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激发光的入射区域。因此,在光扩散板的表面上接收的激发光具有指向性并且具有高斯分布,也在荧光板射入被光扩散板扩散且分布被均匀化的激发光。其结果,能够使荧光在荧光板的内部以高效率生成,而且能够将所生成的荧光以高的效率从光扩散板的表面射出到外部,因此可以得到大的荧光光量。另外,能够有效利用尽管射入到光扩散板的内部但在荧光板的内部没有被转换成荧光的激发光,并且从光扩散板的表面射出到外部的激发光的分布可以得到均匀性。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光源装置,可以得到高的发光效率,并且能够得到没有颜色不均的发生且具有高的均匀性的光。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光源装置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图1的荧光光源装置中的荧光发光部件的表面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光源装置的荧光发光部件的另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光源装置的荧光发光部件的又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现有的荧光光源装置的构成的概略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光源装置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光源装置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图1的荧光光源装置中的荧光发光部件的表面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该荧光光源装置10具备例如由激光二极管构成的激发光源11和荧光发光部件20,它们互相离开地配设。该荧光发光部件20具有被由激发光源11射出的激发光L激发而放射荧光的荧光板21。另外,荧光发光部件20以与激发光源11相向的方式,以相对于该激发光源11的光轴倾斜的姿势配置。另外,在激发光源11与荧光发光部件20之间的接近该激发光源11的位置上,配置有将所射入的激发光L以平行光射出的准直透镜15。如图1和图2所示,荧光发光部件20具备矩形平板状的荧光板21和圆盘状的光扩散板25。在该荧光发光部件20中,荧光板21的表面(图1中的上表面)在被作为激发光入射面的同时还被作为荧光放射面,在该荧光板21的表面侧设置有光扩散板25。光扩散板25中,该光扩散板25的背面(图1中的下表面)的整个面与荧光板21的表面相向地配置。而且,荧光发光部件20以光扩散板25的表面(图1中的上表面)与激发光源11相向的方式配置,在该荧光发光部件20中,光扩散板25的表面在被作为激发光L的受光面的同时也被作为光(具体而言,荧光和激发光L)的出射面。另外,在荧光板21的背面(图1中的下表面)配置有例如由铜等金属构成的放热部件(图示省略),在该放热部件与荧光板21之间,设置有由银(Ag)膜或多层膜构成的光反射膜(图示省略、以下也称为“背面光反射膜”)。即,在荧光板21的背面依次设置有背面光反射膜和放热部件。这样,荧光板21通过设置背面光反射膜而成为在背面具有反射功能的板。在图的例子中,光扩散板25的背面的整个面与荧光板21的表面的中央部相向且接触。即,光扩散板25与荧光板21的表面的中央部成为一体,成为通过该光扩散板25覆盖荧光板21的表面的中央部的状态。荧光板21含有荧光体,具体而言,由单晶或多晶的荧光体构成,或者由单晶或多晶的荧光体和陶瓷粘合剂的混合物的烧结体构成。即,荧光板21由单晶或多晶的荧光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荧光光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荧光板和设置在该荧光板的荧光放射面侧的光扩散板,在该光扩散板的表面接收的激发光经由该光扩散板射入该荧光板的荧光放射面,其中,所述光扩散板以该光扩散板的背面的外周缘位于比所述荧光板的荧光放射面的外周缘更靠内侧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光扩散板上遍及外周面的整周地设置有光反射部,激发光的入射区域以该入射区域的外缘位于该光扩散板的表面的外周缘的内侧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光扩散板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13 JP 2014-2302781.一种荧光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荧光板和设置在该荧光板的荧光放射面侧的光扩散板,在该光扩散板的表面接收的激发光经由该光扩散板射入该荧光板的荧光放射面,其中,所述光扩散板以该光扩散板的背面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政治井上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