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湿防水面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086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透湿防水面料及其制造方法,透湿防水面料的特征在于,包括:织物基材;表面改性层,形成于上述织物基材的粘结面;点状粘结部件,转印在上述表面改性层;以及膜,通过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粘结于上述织物基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透湿防水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湿防水面料,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透湿防水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利用转印的点状粘结部件,在织物基材的粘结面形成表面改性层,使织物基材与膜相粘结,从而使织物基材和膜的粘结强度及透湿效率变得优秀。
技术介绍
通常,透湿防水面料为用于排出衣物内部的湿气且阻止外部水分朝向衣物内部流入的面料。最近,随着对健康和休闲活动的关心逐渐增加,功能性透湿防水面料材料适用于多种领域,随着高级化及健康潮流,透湿功能进一步被重视。透湿防水面料适用于登山服、野外外出服、睡袋等的登山及日常生活户外用,其利用范围逐渐变广。透湿防水面料使水无法渗透且使身体所出的汗变为水蒸气并朝向外部排出,从而赋予舒适性,因此,由透湿防水面料制造的衣服具有优秀的着装感。防水材料分为聚四氟乙烯(PTFE)膜、聚酯膜、聚氨酯(PU)铺层等3种材料,戈尔特斯(Gore-tex)为聚四氟乙烯膜,目前引领全世界透湿防水市场,但是,对可替代现有透湿防水材料的新材料的研发仍在持续。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106679号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由平均直径小于1000nm的多个聚氨酯纳米纤维构成,聚氨酯纳米纤维中的一部分使作为湿气固化型聚氨酯纳米纤维的聚氨酯纳米纤维网和喷射(Spray)有液相粘结剂的面料热压接来制造透湿防水面料。但是,上述面料在常温中通过降低聚氨酯纳米纤维网的收缩率来简单地进行与面料的粘结工序,但是,通过喷射液相粘结剂来在面料中形成液相粘结剂的不均匀涂敷分布,导致透湿效率不均匀,液相粘结剂向面料渗透,妨碍透湿。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考虑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透湿防水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利用转印的点状粘结部件使粘结织物基材和膜相粘结来防止点状粘结部件的图案变形,可提高透湿效率及粘结力。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透湿防水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向形成于织物基材的粘结面的表面改性层粘结点状粘结部件来提高织物基材与膜之间的粘结强度,并增大透湿防水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透湿防水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在表面改性最大限度地保存的状态下,迅速地将点状粘结部件向织物基材的表面改性层粘结,从而防止点状粘结部件从织物基材剥离。解决问题的手段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透湿防水面料包括:织物基材;表面改性层,形成于上述织物基材的粘结面;点状粘结部件,转印在上述表面改性层;以及膜,通过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粘结于上述织物基材。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由聚酰胺(Polyamide)类、聚酯(Polyester)类、聚氨酯(Polyurethane)类、聚烯烃(Polyolefine)类及乙烯-醋酸乙烯(E.V.A,EthyleneVinylAcetate)类、聚酯(polyester)类、聚氯乙烯(P.V.C.)类中的1种材料形成。并且,上述膜可由利用高分子物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纺丝溶液进行电纺丝而获取的纳米纤维层叠而成。而且,上述点状粘结部件可为通过相互规则性地隔开来以矩阵形态的图案排列而成的多个点状粘结剂。上述点状粘结剂的直径可为100~500μm,上述点状粘结剂之间的距离可为100~400μm,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的厚度可为30~50μm。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透湿防水面料包括:第一织物基材;表面改性层,形成于上述织物基材的粘结面;点状粘结部件,转印在上述表面改性层,使一面被粘结;膜,粘结于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的另一面;粘结剂网,粘结于上述膜,具有多个孔;以及第二织物基材,粘结于上述粘结剂网。上述粘结剂网可为热熔网,上述第二织物基材的织物密度可小于上述第一织物基材的织物密度。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透湿防水面料料的制造方法可包括:在第一织物基材的粘结面形成表面改性层的步骤;在上述表面改性层转印点状粘结部件的步骤;使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的一面粘结于上述织物基材的表面改性层的步骤;以及使膜粘结于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的另一面的步骤。在使粘结于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的另一面的步骤后还可包括通过具有多个孔的粘结剂网使第二织物基材粘结于上述膜的步骤。而且,上述表面改性层通过电晕处理工序或等离子处理工序形成。并且,上述表面改性层可通过进行如下的工序而形成:使上述第一织物基材向处理辊供给(feeding),使通过向上述处理辊与电晕放电部的放电电极之间施加高频或高电压而产生的电晕放电向上述第一织物基材照射。并且,可执行如下的步骤:通过导辊对照射上述电晕放电的上述第一织物基材进行引导,来将上述点状粘结部件转印在上述表面改性层。另一方面,将点状粘结部件转印在上述表面改性层的步骤可包括:将上述点状粘结部件转印在转印辅助膜的步骤;以及将转印在上述转印辅助膜的上述点状粘结部件转印在上述第一织物基材的表面改性层的步骤。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透湿防水面料料的制造方法可包括:将点状粘结部件转印在转印辅助膜的步骤;将转印在上述转印辅助膜的上述点状粘结部件转印在织物基材的步骤;以及使膜粘结于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的步骤。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的熔融指数(meltindex)可为5~500cm3/10分钟。而且,上述膜可为由利用高分子物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纺丝溶液进行电纺丝而获取的纳米纤维层叠而成的纳米纤维网。其中,上述纳米纤维网的气孔的大小可为0.8μm以下,上述纳米纤维的蓄积量可为3~15平方米克重。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转印的点状粘结部件使织物基材和膜粘结相粘结来防止点状粘结部件的图案的变形,通过减少织物基材和膜的粘结面积来增加执行透湿功能的面积,从而提高透湿效率。同时,在本专利技术中,微点形态的点状粘结部件粘结于织物基材及膜,因此,可提高粘结力。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织物基材的粘结面形成表面改性层来提高点状粘结部件的粘结强度,从而可增大织物基材与膜之间的粘结力。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电晕放电照射到织物基材来在织物基材形成表面改性层,之后,通过导辊引导织物基材,在表面改性层执行转印及粘结点状粘结部件的工序,在最大限度保存表面改性的状态下,迅速地使点状粘结部件粘结于织物基材的表面改性层,使织物基材与点状粘结部件之间的粘结力最大化,从而防止点状粘结部件从织物基材剥离,并缩短制造工序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透湿防水面料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透湿防水面料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来在织物基材形成表面改性层的一例的装置结构图。图4a及图4b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转印并粘结点状粘结部件的方法的剖视图。图5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使点状粘结部件粘结于透湿防水面料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透湿防水面料的剖视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制造透湿防水面料的装置的结构图。图8a至图8c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通过转印工序制造2层结构的透湿防水面料的方法的剖视图。图9a及图9b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通过转印工序制造3层结构的透湿防水面料的方法的剖视图。图10为拍摄本专利技术的转印在转印辅助膜的点状粘结部件的照片。图11为拍摄本专利技术的转印在织物基材的点状粘结部件的照片。图12a及图12b为拍摄本专利技术及比较例的透湿防水面料的被剥离的状态的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透湿防水面料包括:织物基材200;表面改性层201,形成于上述织物基材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透湿防水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湿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织物基材;表面改性层,形成于上述织物基材的粘结面;点状粘结部件,转印在上述表面改性层;以及膜,通过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粘结于上述织物基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8 KR 10-2014-0183192;2015.12.10 KR 10-2011.一种透湿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织物基材;表面改性层,形成于上述织物基材的粘结面;点状粘结部件,转印在上述表面改性层;以及膜,通过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粘结于上述织物基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湿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由聚酰胺类、聚酯类、聚氨酯类、聚烯烃类及乙烯-醋酸乙烯类、聚酯类、聚氯乙烯类中的1种材料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湿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上述膜为由利用高分子物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纺丝溶液进行电纺丝而获取的纳米纤维层叠而成的纳米纤维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湿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点状粘结部件为通过相互规则性地隔开来以矩阵形态的图案排列而成的多个点状粘结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湿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点状粘结剂的直径为100~500μ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湿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点状粘结剂之间的距离为100~400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湿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的厚度为30~50μm。8.一种透湿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织物基材;表面改性层,形成于上述织物基材的粘结面;点状粘结部件,转印在上述表面改性层,使一面被粘结;膜,粘结于上述点状粘结部件的另一面;粘结剂网,粘结于上述膜,具有多个孔;以及第二织物基材,粘结于上述粘结剂网。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湿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粘结剂网为热熔网。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湿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织物基材的织物密度小于上述第一织物基材的织物密度。11.一种透湿防水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织物基材的粘结面形成表面改性层的步骤;在上述表面改性层转印点状粘结部件的步骤;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钟洙
申请(专利权)人:阿莫绿色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