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外串间隙防雷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050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外串间隙防雷组合装置,该防雷组合装置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置于上部的放电间隙组件、置于下部的氧化锌阀片组件,所述放电间隙组件通过螺柱连接氧化锌阀片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雷组合装置防止雷电对10kV高压导线的破坏,解决施工安装的便利性,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提高设备运行参数。间隙保持水平放电,解决了一起的垂直放电过程中由于雨水或结冰导致线路短接;采用优质不锈钢金属电极替代传统铝电极增强耐灼烧能力,使用寿命增加;采用新技术制作氧化锌阀片,使导通容量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外串间隙防雷组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压外串间隙防雷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防雷器的作用是用来保护低压配电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一种保护电器。现有的防雷装置有以下不足之处:1.单独用避雷器,使用寿命短;2.单独用间隙,不能截断续流,线路跳闸率高;3.避雷器与间隙配合,间隙距离不固定,放电不稳定;4.一体化成型装置,改造时需将避雷器整体更换,不经济,不灵活。因此,传统的防雷装置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高压外串间隙防雷组合装置。该防雷组合装置能够防止雷电对10kV高压导线的破坏,解决施工安装的便利性、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提高设备运行参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压外串间隙防雷组合装置,该防雷组合装置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置于上部的放电间隙组件、置于下部的氧化锌阀片组件;所述放电间隙组件通过螺柱连接氧化锌阀片组件;所述放电间隙组件包括引弧电极组件、上硅胶绝缘套及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于上硅胶绝缘套内的第一金属电极、玻璃纤维棒、第二金属电极,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分别设置在上硅胶绝缘套上下端的口部;所述引弧电极组件包括引弧电极、及设置于引弧电极外端部的第一金属放电球,所述引弧电极内端部通过电极柱连接第二金属电极;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侧部连接有电极柱,电极柱外端部连接有第二金属放电球,该第二金属放电球外露于上硅胶绝缘套,且与第一金属放电球水平对齐;所述氧化锌阀片组件包括下硅胶绝缘套、内绝缘套筒及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于下内绝缘套筒内的第三金属电极、多层氧化锌阀片、第四金属电极,所述第三金属电极、第四金属电极分别置于下硅胶绝缘套的两端口部。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纤维棒与第一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之间设置有隔离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上端连接绝缘软铜导线。进一步的,所述上硅胶绝缘套、下硅胶绝缘套外壁设有多层伞状凸圈,上硅胶绝缘套直径小于下硅胶绝缘套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四金属电极下端通过电极柱连接金属螺栓;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第三金属电极、第四金属电极、第一金属放电球、第二金属放电球、金属螺栓分别为第一不锈钢电极、第二不锈钢电极、第三不锈钢电极、第四不锈钢电极、第一不锈钢放电球、第二不锈钢放电球、不锈钢螺栓。进一步的,所述引弧电极为直角L型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防雷组合装置防止雷电对10kV高压导线的破坏,解决施工安装的便利性,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提高设备运行参数。2.间隙保持水平放电,解决了一起的垂直放电过程中由于雨水或结冰导致线路短接;3.采用优质不锈钢金属电极替代传统铝电极增强耐灼烧能力,使用寿命增加;4.采用新技术制作氧化锌阀片,使导通容量大(10kA),残压低、性能稳定;(如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锗材料等按一定比例配合烧制成型);5.放电间隙组件与避雷器可分解使用,保证一种型号代替多种使用;6.耐灼烧能力强,使用寿命长;7.放电间隙固定,安装方便;8.上下两部分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方便更换任何一部分组件,在现场实施时拆装组合灵活,更加经济合理,保护性能可靠稳定;9.本技术防雷组合装置在10kV线路上安装不同绝缘子进行应用;10.本技术防雷组合装置减少外物造成的其它危害。(如:覆冰、杂物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雷组合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放电间隙组件的两个金属放电球之间的水平间隙结构。附图中标记:绝缘软铜导线1、第一金属放电球2、引弧电极3、下硅胶绝缘套4、多层氧化锌阀片5、第四金属电极6、金属螺栓7、内绝缘套筒8、第三金属电极9、第二金属电极10、上硅胶绝缘套11、玻璃纤维棒12、第一金属电极13、第二金属放电球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照附图1-2,本技术的一种高压外串间隙防雷组合装置,该防雷组合装置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置于上部的放电间隙组件、置于下部的氧化锌阀片组件;所述放电间隙组件通过螺柱连接氧化锌阀片组件;所述放电间隙组件包括引弧电极组件、上硅胶绝缘套11及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于上硅胶绝缘套11内的第一金属电极13、玻璃纤维棒12、第二金属电极10,所述第一金属电极13、第二金属电极10分别设置在上硅胶绝缘套11上下端的口部;所述引弧电极组件包括引弧电极3、及设置于引弧电极外端部的第一金属放电球2,所述引弧电极3内端部通过电极柱连接第二金属电极10;所述第一金属电极13侧部连接有电极柱,电极柱外端部连接有第二金属放电球14,该第二金属放电球14外露于上硅胶绝缘套11,且与第一金属放电球2水平对齐;所述氧化锌阀片组件包括下硅胶绝缘套4、内绝缘套筒8及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于下内绝缘套筒8内的第三金属电极9、多层氧化锌阀片5、第四金属电极6,所述第三金属电极9、第四金属电极6分别置于下硅胶绝缘套4的两端口部;所述多层氧化锌阀片5为复合材料,其包括以下质量份成分:氧化硅30%-40%;氧化铝10%-20%;氧化锗5%-15%;其它为氧化锌。所述玻璃纤维棒12与第一金属电极13、第二金属电极10之间设置有隔离件。所述第一金属电极13上端连接绝缘软铜导线1,安装方便、耐腐蚀性能强,而且导通性能良好。所述上硅胶绝缘套11、下硅胶绝缘套4外壁设有多层伞状凸圈,上硅胶绝缘套11直径小于下硅胶绝缘套4的直径。所述第四金属电极6下端通过电极柱连接金属螺栓7;所述第一金属电极13、第二金属电极10、第三金属电极9、第四金属电极6、第一金属放电球2、第二金属放电球14、金属螺栓7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提高放电灼烧能力、耐腐蚀。所述引弧电极为直角L型状。所述多层氧化锌阀片5最优的配比方案是:氧化硅35.8%;氧化铝15.6%;氧化锗8.75%;其它为氧化锌,通过这个配比方案烧制,能够得到最佳的多层氧化锌阀片5制品。多层氧化锌阀片5、第一金属电极13、第二金属电极10、第三金属电极9、第四金属电极6均通过一次性硫化成型,保证密封性能良好。放电间隙组件采用一次性整体成型,保证放电间隙a的间隙固定(如图2所示)。当线路遭到雷电冲击,造成过电压或形成工频过电压达到绝缘软铜导线1的临界点时,通过防雷组合装置上的金属螺栓7,电流导入多层氧化锌阀片5和第三金属电极9、第二金属电极10,通过放电间隙组件上的引弧电极3,两个金属放电球进行间隙放电,将残余弱电压引入大地,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压外串间隙防雷组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外串间隙防雷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雷组合装置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置于上部的放电间隙组件、置于下部的氧化锌阀片组件;所述放电间隙组件通过螺柱连接氧化锌阀片组件;所述放电间隙组件包括引弧电极组件、上硅胶绝缘套(11)及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于上硅胶绝缘套(11)内的第一金属电极(13)、玻璃纤维棒(12)、第二金属电极(10),所述第一金属电极(13)、第二金属电极(10)分别设置在上硅胶绝缘套(11)上下端的口部;所述引弧电极组件包括引弧电极(3)、及设置于引弧电极外端部的第一金属放电球(2),所述引弧电极(3)内端部通过电极柱连接第二金属电极(10);所述第一金属电极(13)侧部连接有电极柱,电极柱外端部连接有第二金属放电球(14),该第二金属放电球(14)外露于上硅胶绝缘套(11),且与第一金属放电球(2)水平对齐;所述氧化锌阀片组件包括下硅胶绝缘套(4)、内绝缘套筒(8)及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于下内绝缘套筒(8)内的第三金属电极(9)、多层氧化锌阀片(5)、第四金属电极(6),所述第三金属电极(9)、第四金属电极(6)分别置于下硅胶绝缘套(4)的两端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外串间隙防雷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雷组合装置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置于上部的放电间隙组件、置于下部的氧化锌阀片组件;所述放电间隙组件通过螺柱连接氧化锌阀片组件;所述放电间隙组件包括引弧电极组件、上硅胶绝缘套(11)及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于上硅胶绝缘套(11)内的第一金属电极(13)、玻璃纤维棒(12)、第二金属电极(10),所述第一金属电极(13)、第二金属电极(10)分别设置在上硅胶绝缘套(11)上下端的口部;所述引弧电极组件包括引弧电极(3)、及设置于引弧电极外端部的第一金属放电球(2),所述引弧电极(3)内端部通过电极柱连接第二金属电极(10);所述第一金属电极(13)侧部连接有电极柱,电极柱外端部连接有第二金属放电球(14),该第二金属放电球(14)外露于上硅胶绝缘套(11),且与第一金属放电球(2)水平对齐;所述氧化锌阀片组件包括下硅胶绝缘套(4)、内绝缘套筒(8)及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于下内绝缘套筒(8)内的第三金属电极(9)、多层氧化锌阀片(5)、第四金属电极(6),所述第三金属电极(9)、第四金属电极(6)分别置于下硅胶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炜陈永忠史兴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国电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