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贮存器系统和用于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方法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其原申请是于2008年12月26日(国际申请日为2007年6月27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780024231.4,专利技术名称为“锂贮存器系统和用于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是2006年6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1/477404的部分继续申请,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全文明确引入。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补充因电池使用寿命期间的副反应而损失的锂离子电池容量并存储过剩的容量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副反应损失了活性材料和/或消耗了电荷,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期间,其容量会减小。人们已经通过发现改进的材料来努力降低容量的损失。由于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倍率容量(ratecapability)高,因此它们对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和混合电动车辆而言可能是有吸引力的能量存储系统。然而,这种电池可能会发生退化,这可能会限制它们的使用寿命。具体而言,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可能会出现可用容量的减少(亦即“容量衰退”)和/或电池内阻的增大(亦即“功率衰退”)。这里,容量衰退可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至少两个工作电极,每个所述工作电极都包括活性材料、惰性材料、电解质和集流器;第一隔板区域,其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工作电极之间以分隔所述至少两个工作电极,使得任一个所述工作电极都不会在所述电池之内发生电连接;辅助电极;以及第二隔板区域,其设置于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至少两个工作电极之间以分隔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工作电极,使得任一个所述工作电极都不会在所述电池内电连接到所述辅助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2006.06.28 US 11/477,404;2007.06.25 US 11/767,8171.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至少两个工作电极,每个所述工作电极都包括活性材料、惰性材料、电解质和集流器;第一隔板区域,其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工作电极之间以分隔所述至少两个工作电极,使得任一个所述工作电极都不会在所述电池之内发生电连接;辅助电极;以及第二隔板区域,其设置于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至少两个工作电极之间以分隔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工作电极,使得任一个所述工作电极都不会在所述电池内电连接到所述辅助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工作电极包括负电极和正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第一隔板区域包括带有锂阳离子的电解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第二隔板区域包括带有锂阳离子的电解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辅助电极被设置为参考电极,以估计开路电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电源,其连接到所述工作电极中的每一个的所述集流器,以便为所述至少两个工作电极进行充电;第一电子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源连接到每个工作电极的所述集流器;以及第二电子电路,用于将所述工作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集流器连接到所述辅助电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子电路包括:串联连接于所述集流器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可变负载电阻器和开关。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可变负载电阻器和所述开关。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开路电势来判断充电状态。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确定在什么点打开所述第二电子电路,并确定从所述辅助电极转移锂和向所述辅助电极转移锂两种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情况下的速率。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子电路包括与所述电源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F·克里斯滕森,J·艾哈迈德,S·朴,A·科伊奇,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