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钴基韧性纳米晶软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磁性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铁钴基韧性纳米晶软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铁基非晶合金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软磁材料,通过快速凝固在原子层次控制了液态金属的排列,使原子排列保持液态金属的长程无序状态。由于原子排列不规则、长程无序、没有晶粒晶界的存在,因而非晶软磁材料具有低损耗、极佳的机械性能、磁性能和抗腐蚀性等优点。通过非晶合金演变纳米晶的可控性,得到了性能更加优异的非晶/纳米晶复合结构软磁材料。例如,通过对Fe-Si-B-Nb-Cu非晶合金适当的退火处理,Yoshizawa得到了非晶/纳米晶复合结构,即在非晶的基体中均匀分布着平均粒径约10纳米的晶体颗粒。他们发现,该合金系可以呈现出优异的软磁性能。以Fe73.5Si13.5B9Nb3Cu1合金为例,其矫顽力低至0.53A/m,磁导率高达100000,铁芯损耗低至280kW/m3。该合金系由于优异的软磁性能于1988年成功商业化,命名为FINEMET(Y.Yoshizawa,S.Oguma,K.Yamauchi.NewFe-basedsoftmagneticalloyscomposedofultrafinegrainstructure.J.Appl.Phys.,64(1988)6044-6046.)。在此之后,又有一大批新型纳米晶软磁合金相继问世。例如,Fe-M-B-Cu合金和Fe-Co-M-B-Cu合金(M=Zr,Hf,Nb,Ta)于1991和1999年分别被商业化,命名为NANOPERM(K.Suzuki,M.Kikuchi,A.Makino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钴基韧性纳米晶软磁合金,其特征在于,其成分有如下表达式(Fe0.8Co0.2)aBbMc,其中,M为Cr、Mo或Nb,a、b和c分别表示各组分的原子百分比,且a、b、c满足以下条件:84≤a≤87,12≤b≤16,0≤c≤2,a+b+c=100;所述铁钴基韧性纳米晶软磁合金按照下述步骤予以制备:步骤1,按照上述铁钴基韧性纳米晶软磁合金的成分表达式配置原料;步骤2,抽真空至真空度小于等于9.5×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钴基韧性纳米晶软磁合金,其特征在于,其成分有如下表达式(Fe0.8Co0.2)aBbMc,其中,M为Cr、Mo或Nb,a、b和c分别表示各组分的原子百分比,且a、b、c满足以下条件:84≤a≤87,12≤b≤16,0≤c≤2,a+b+c=100;所述铁钴基韧性纳米晶软磁合金按照下述步骤予以制备:步骤1,按照上述铁钴基韧性纳米晶软磁合金的成分表达式配置原料;步骤2,抽真空至真空度小于等于9.5×10-3Pa,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将步骤1配置的原料加热至完全熔化均匀后,冷却至室温20-25℃,制成母合金锭;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母合金锭再次熔化,室温下,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采用单辊急冷法制备合金条带试样;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合金条带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后置于20-30℃水中迅速冷却以生成本发明的铁钴基韧性纳米晶软磁合金,其中,退火温度为居里温度和晶化温度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钴基韧性纳米晶软磁合金,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将步骤1配置的原料经3~5次熔炼,加热至完全熔化均匀后,冷却至室温20-25℃,制成母合金锭;在步骤2中,将步骤2制成的母合金锭破碎至0.1-0.6mm后,在酒精中超声清洗30-60min;在步骤2中,采用电弧熔炼炉对步骤1配置的原料进行加热;在步骤2中,真空度为6×10-3-8×10-3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钴基韧性纳米晶软磁合金,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单辊急冷法制备合金条带试样的工艺参数为:喷射压力为0.02-0.04Mpa,喷射温度800-1200℃,铜辊转速表面线速度为20-50m/s,优选为:喷射压力为0.02-0.03Mpa,喷射温度900-1100℃,铜辊转速表面线速度为30-40m/s;在步骤3中,在制备合金条带试样的单辊急冷法中,将母合金锭放置在石英管中进行再次熔化,所述石英管的管口用1200-2000号砂纸打磨至直径为0.7-0.8mm;在步骤1、3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在步骤3中,所述步骤3制备的合金条带试样厚度为0.01—0.0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钴基韧性纳米晶软磁合金,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退火温度为晶化温度以下25K,或者晶化温度以下50K,或者晶化温度以下75K,或者晶化温度以下100K;在步骤4中,在真空度小于等于9.5×10-3Pa下进行退火;在步骤4中,退火的时间为0.5-20分钟,优选为10-20分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钴基韧性纳米晶软磁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式为(Fe0.8Co0.2)87B13、(Fe0.8Co0.2)86B14、(Fe0.8Co0.2)85B15、(Fe0.8Co0.2)86B13Mo1、(Fe0.8Co0.2)85B14Mo1、(Fe0.8Co0.2)84B14Mo2、(Fe0.8Co0.2)85B14Cr1和(Fe0.8Co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烨,朱胜利,井上明久,崔振铎,杨贤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