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单元、其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技术

技术编号:1610346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其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包括输入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反馈调节模块、输出模块、第一耦合模块和第二耦合模块;反馈调节模块在第二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将输出信号端的信号反馈至第一节点,第二控制模块在第一信号的控制下使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导通,减少第三节点的悬浮时间;第一控制模块在第一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将第一时钟信号端或第一信号端的信号提供至第二节点;减少第二节点的悬浮时间;由于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悬浮时间较短,且该电路不存在节点电位竞争的问题,因此移位输出单元的抗干扰性能强,输出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位寄存单元、其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指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其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屏的不断发展,消费群众对显示屏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示屏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体现在栅极驱动电路以及组成栅极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单元上。目前,移位寄存单元多采用5T2C的结构(即包括5个开关晶体管及2个电容)。如图1a所示,图1a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开关晶体管M1至第五开关晶体管M5均为P型薄膜晶体管。如图1b所示的电路时序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移位寄存单元对应的电路时序图;当输出信号端OUT由高电平信号变为低电平信号的瞬间,第四开关晶体管M4和第五开关晶体管M5同时导通,此时会产生短路电流,一方面增加了功耗,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节点电位竞争导致电路失效;另外,N2节点在CK为高电平期间内是处于悬浮状态的,当CKB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会对N2节点有耦合作用,可能导致第五开关晶体管M5导通,使得输出异常,造成移位寄存单元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其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用以解决现有移位寄存单元存在的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位寄存单元、其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反馈调节模块、输出模块、第一耦合模块和第二耦合模块;所述输入模块与输入信号端和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输入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和所述第一信号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时钟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反馈调节模块、输出模块、第一耦合模块和第二耦合模块;所述输入模块与输入信号端和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输入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和所述第一信号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第一信号端的控制下使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导通;所述反馈调节模块分别与第二时钟信号端和输出信号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输出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输出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所述输出信号端,在所述第三节点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的信号传输至所述输出信号端;所述第一耦合模块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输出信号端之间,用于耦合所述输出信号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所述第二耦合模块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信号端之间,用于稳定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输入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信号端或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调节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调节模块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输出信号端之间的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六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仁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