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组件、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09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面光源组件,其包括:导光板,包括平板部和收容部,所述平板部包括入光侧面和出光顶面,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入光侧面平滑衔接;光源,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内且其发光面面向所述平板部的入光侧面;其中,所述平板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光源的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该面光源组件的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背光模块出射的光线满足预定的光量、预定的光亮度以及预定的光学特性等的情况下,可以任意调整导光板的平板部的厚度,从而能够提高背光模块的厚度减薄的空间,同时不会减少其他膜材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光源组件、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面光源组件、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随着光电与半导体技术的演进,也带动了平板显示器(FlatPanelDisplay)的蓬勃发展,而在诸多平板显示器中,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因具有高空间利用效率、低消耗功率、无辐射以及低电磁干扰等诸多优越特性,已成为市场的主流。液晶显示器通常包括液晶面板(LiquidCrystalPanel)与背光模块(BlackLightModule,简称BL)。由于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具备自发光的特性,因此必须将背光模块配置在液晶面板下方,以提供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如此液晶面板可借由背光模块提供的面光源而显示影像。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厚度被要求越来越薄,相应的要求背光模块的厚度也越来越薄。为了实现背光模块的薄型化设计,通常的做法是按照光源(诸如LED灯)的厚度来匹配导光板的厚度,辅加缩减其他膜材(诸如光学膜片等)的厚度或者间隙。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方面整个背光模块的厚度减薄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是其他膜材间隙减少会导致可靠性风险的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背光模块的厚度减薄的空间的同时,不会减少其他膜材间隙的面光源组件、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面光源组件,其包括:导光板,包括平板部和收容部,所述平板部包括入光侧面和出光顶面,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入光侧面平滑衔接;光源,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内且其发光面面向所述平板部的入光侧面;其中,所述平板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光源的厚度。可选地,所述收容部包括弯曲板、水平板以及竖直板,所述弯曲板的一端与所述入光侧面平滑衔接,所述弯曲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平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直板的另一端与出光顶面平齐,所述水平板的法线方向平行于所述出光顶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竖直板的法线方向平行于所述入光侧面的法线方向。可选地,所述光源包括:LED灯和柔性电路板,所述LED灯包括所述发光面、与所述发光面相对的固定面以及与所述发光面和所述固定面均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水平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固定面固定在所述竖直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发光面面向所述入光侧面。可选地,所述弯曲板和/或所述水平板和/或所述竖直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反光层。这样,可以提高光源出射的光线的利用率。可选地,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反射部,所述反射部设置于所述出光顶面和所述竖直板的另一端上,以将所述出光顶面和所述竖直板的另一端之间的开口封闭。这样,可以将出射至所述开口的光线反射回去,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光源出射的光线的利用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上述的面光源组件;背框,包括底板以及由所述底板延伸形成的侧板,所述面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之上,且所述出光顶面背向所述底板;多张光学膜片,依次设置于所述出光顶面上。可选地,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之间,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与所述出光顶面相对且平行,所述入光侧面连接在所述底面和所述出光顶面之间。这样该反射片可以将由底面出射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内,从而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可选地,所述底面上设置有若干网点。这样,可以破坏光线在导光板的内部形成全反射,从而实现均匀光线的目的。可选地,所述侧板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形成与所述底板平行的承载平板,所述承载平板设置于所述多张光学膜片之上,并用于承载液晶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又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块;液晶面板,承载于所述承载平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背光模块出射的光线满足预定的光量、预定的光亮度以及预定的光学特性等的情况下,可以任意调整导光板的平板部的厚度,从而能够提高背光模块的厚度减薄的空间,同时不会减少其他膜材的间隙。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面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被用于表示相同的元件。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来。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面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面光源组件10包括:导光板100和光源200。具体而言,导光板100包括平板部110和收容部120。收容部120位于平板部110的一侧,并且收容部120和平板部110一体成型,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此。平板部110包括彼此相对且平行的出光顶面111和底面112,以及连接在出光顶面111和底面112的同一侧的入光侧面113(图中以虚线表示)。收容部120与入光侧面113平滑衔接,光源200收容于收容部120内且光源200的发光面211面向入光侧面113。这样,光源200出射的光可以经由入光侧面113而进入导光板100内,经过导光板100内部的光线反射等之后由出光顶面111出射出去,以形成均匀的面光线。在本实施例中,采取这种导光板100和光源200的组合结构,在出光顶面111出射的光线满足预定的光量、预定的光亮度以及预定的光均匀性等的情况下,可以任意调整平板部110的厚度。优选地,为了减薄背光模块的厚度,使平板部110的厚度小于光源200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收容部120包括弯曲板121、水平板122以及竖直板123。弯曲板121的一端与入光侧面113平滑衔接,弯曲板121的另一端与水平板122的一端连接,水平板122的另一端与竖直板123的一端连接,竖直板123的另一端与出光顶面111平齐。这样,弯曲板121、水平板122和竖直板123合围形成一具有开口的收容腔124,该开口位于竖直板123的另一端与出光顶面111之间。进一步地,弯曲板121沿着远离收容腔124的方向弯曲凸起,或者说弯曲板121向外弯曲凸起。此外,水平板122的法线方向平行于出光顶面111的法线方向,也就是说,水平板122与出光顶面111和底面112平行。竖直板123的法线方向平行于入光侧面113的法线方向,也就是说竖直板123与入光侧面113彼此平行。应当说明的是,上述收容部120的具体结构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收容部的一实施示例,本专利技术的收容部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00包括:LED灯210和柔性电路板220。LED灯210包括发光面211、与发光面211相对的固定面212以及与发光面211和固定面212均连接的连接面213。连接面213设置于柔性电路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面光源组件、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包括平板部和收容部,所述平板部包括入光侧面和出光顶面,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入光侧面平滑衔接;光源,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内且其发光面面向所述平板部的入光侧面;其中,所述平板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光源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包括平板部和收容部,所述平板部包括入光侧面和出光顶面,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入光侧面平滑衔接;光源,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内且其发光面面向所述平板部的入光侧面;其中,所述平板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光源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包括弯曲板、水平板以及竖直板,所述弯曲板的一端与所述入光侧面平滑衔接,所述弯曲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平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直板的另一端与出光顶面平齐,所述水平板的法线方向平行于所述出光顶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竖直板的法线方向平行于所述入光侧面的法线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LED灯和柔性电路板,所述LED灯包括所述发光面、与所述发光面相对的固定面以及与所述发光面和所述固定面均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水平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固定面固定在所述竖直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发光面面向所述入光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板和/或所述水平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
申请(专利权)人: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