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组件、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090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面光源组件,其包括:导光板,包括平板部和收容部,所述平板部包括入光侧面和出光顶面,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入光侧面平滑衔接;光源,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内且其发光面面向所述平板部的入光侧面;其中,所述平板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光源的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该面光源组件的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背光模块出射的光线满足预定的光量、预定的光亮度以及预定的光学特性等的情况下,可以任意调整导光板的平板部的厚度,从而能够提高背光模块的厚度减薄的空间,同时不会减少其他膜材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光源组件、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面光源组件、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随着光电与半导体技术的演进,也带动了平板显示器(FlatPanelDisplay)的蓬勃发展,而在诸多平板显示器中,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因具有高空间利用效率、低消耗功率、无辐射以及低电磁干扰等诸多优越特性,已成为市场的主流。液晶显示器通常包括液晶面板(LiquidCrystalPanel)与背光模块(BlackLightModule,简称BL)。由于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具备自发光的特性,因此必须将背光模块配置在液晶面板下方,以提供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如此液晶面板可借由背光模块提供的面光源而显示影像。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厚度被要求越来越薄,相应的要求背光模块的厚度也越来越薄。为了实现背光模块的薄型化设计,通常的做法是按照光源(诸如LED灯)的厚度来匹配导光板的厚度,辅加缩减其他膜材(诸如光学膜片等)的厚度或者间隙。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方面整个背光模块的厚度减薄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是其他膜材间隙减少会导致可靠性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面光源组件、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包括平板部和收容部,所述平板部包括入光侧面和出光顶面,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入光侧面平滑衔接;光源,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内且其发光面面向所述平板部的入光侧面;其中,所述平板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光源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包括平板部和收容部,所述平板部包括入光侧面和出光顶面,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入光侧面平滑衔接;光源,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内且其发光面面向所述平板部的入光侧面;其中,所述平板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光源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包括弯曲板、水平板以及竖直板,所述弯曲板的一端与所述入光侧面平滑衔接,所述弯曲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平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直板的另一端与出光顶面平齐,所述水平板的法线方向平行于所述出光顶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竖直板的法线方向平行于所述入光侧面的法线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LED灯和柔性电路板,所述LED灯包括所述发光面、与所述发光面相对的固定面以及与所述发光面和所述固定面均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水平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固定面固定在所述竖直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发光面面向所述入光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板和/或所述水平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
申请(专利权)人: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